关于上海市子长学校的发展性督导报告

根据《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和文件的精神与要求,2018年4月10—12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市子长学校进行为期三天的发展性督导。上海市子长学校的基本情况为:学校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近700名学生;在编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督导组全体人员通过审阅学校发展规划,听取校长的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巡视校园环境、观课(16节)、干部教师访谈(28人次)、学生座谈(22人次)、问卷调查(教职工77份,家长115份,学生86份)、听取社区意见等途径获取信息,形成以下报告。

上海市子长学校围绕“人人会学习,个个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习共同体--上海市子长学校发展规划(2014—2017年)》为引领,努力争创“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学校以“爱生活、勤锻炼、善学习、会合作、能创新”为培养目标,坚持开展“学习共同体”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培养了师生“合作共享、协同扬长”的良好品质,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丰富了“以书育德”德育品牌的内涵,营造了“以书育人、以书启智”的校园文化。学校聚焦内涵建设,在国际化教育合作、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发展、科研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书法示范学校、上海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普陀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办学经验与成效

(一)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良好品行养成,积极培育健康阳光的青少年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加强青少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学科育德工作,落实全员育德工作目标;创新德育工作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开展“翰墨润人生”书法研学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和健康人格。

一是以养成教育、自我教育为途径,大力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学校进一步细化《子长学校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制定了《子长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子长学校学生日常礼仪规范》、《子长学校争章活动手册》、《温馨教室建设建设纪要》等制度,积极落实三级检查反馈机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的行规养成教育与学生的自管会管理、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等相结合,通过组织观看“学生日常行规礼仪”宣传教育视频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学生“一日常规——进校离校礼仪”校内调研等监督检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校每月开展“行规流动红旗”评选活动,每学期评选“鸿鹄学子礼仪之星”,每学年进行“行规示范员”、“行为规范示范班”的评比,树立典型,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学校荣获普陀区行为规范四星级学校称号。

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落实学科育德工作。学校进一步明确“崇道尚美,同学共进”的德育工作目标,围绕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深化“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德育要素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学校开展学科德育项目研究,以学科课程培养目标为标准,积极拓展语文、书法、自然、美术、历史、地理、品社、心理健康等学科知识内容,深入挖掘学科德育元素,提升学科教师的育德能力,推进了学校德育融入学科教育的工作。

三是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制定了《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机制与保障制度》,完善了《心理危机事件预警方案》,优化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学校通过心理健康广播站、《煦风》心理健康教育画报、“心天地”信箱、子长心灵快乐QQ群等宣传教育平台,定期开展青春期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开展“煦风沙龙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润心育德心灵感悟”系列专报、《心理健康进社区》“一师一居委”活动,为社区群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健康的技能,形成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等荣誉称号。督导组通过问卷、听课、观察、访谈等形式,感受到:学生精神面貌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表现出文明守纪、健康阳光、认真努力、友好愉悦的成长状态;问卷显示:学生非常喜欢学校的占比87.21%。

四是大力开展“翰墨润人生”书法研学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积极开展“普陀大学堂”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的教育优势,积极开展“以字启智、以字育德、以字养性”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翰墨润人生——兰亭之旅社会实践”、“探秘湖笔文化——弘扬传统工匠精神”、“走进赵孟頫——学科整合社会实践探索”、“情定古漪园——陆俨少艺术馆见闻录”等学生研学旅行专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情怀。

(二)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

学校围绕“爱生活、勤锻炼、善学习、会合作、能创新”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

一是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设计。学校依据“厚基础、强特色、重体验”的校本化课程建设原则,制定了《上海市子长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方案紧扣国家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构建了涉及“生活技能、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学科拓展、社会实践”等领域40多门学习科目的学校课程框架,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了《“翰墨润人生”书法课程(系列)》《鸿鹄志MAS课程》《排球》《自然笔记》《烘焙》等校本化德育、艺术、科技、体育、劳技等领域的课程,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实施国家课程,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学校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课时安排,以强化常规管理为抓手,制定了《上海市子长学校教学五环节管理规定》、《上海市子长学校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等课堂教学规范,不断完善“备课、教学、作业批改、个别化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学校聚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积极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细化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流程,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手册》,重点围绕“真实问题情境设计”、“挑战性问题设计”等课堂教学实践,扎实推进基础型课程的有效实施,确保了学校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是强化课程评价。学校依据上海市“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小学等第制评价”、“绿色学业评价”等要求,制订了《绿色指标改进方案》、《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等第制评价模块框架》、《学科学业成果评价量表》等操作工具,加强对“学习共同体”有效教学的监控与评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问卷显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布置作业的质量要求、关心和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等多个指标的满意度均达80%以上。

(三)拓宽教师教育视野,科研助推教学改革,“学习共同体”教改新模式初见成效

学校持续开展“学习共同体”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项目为抓手,创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生学习共同体。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一是持续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学校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实效为目的,积极培育和谐互动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制定了《子长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以细化共同体活动任务、强化生成性问题解决、促进学困生参与学习、完善共同体评价机制等为研究策略,连续多年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工作,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导手册》、《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观察量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等操作工具,保障了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重视开展理论学习与专题研究,提升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效度。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关于“佐藤学”理论知识的专题学习,持续开展《以教研组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各种类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培育和谐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推动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等专题研究,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定期邀请佐藤学教授与日方学习共同体教育团体来校指导、交流,借助佐藤学专家的指导,拓宽教师“教育国际化”视野;邀请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华师大、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市重点校领导、区教育学院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探索,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积极推进“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实践,每年邀请佐藤学专家到学校开展相关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研讨,多次派教师赴日本中野平友好学校实地学习与考察,开展聚焦“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将学习权还给孩子”中日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学习共同体”校际间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与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分享“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

三是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成效不断显现。三年来,学校持续开展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参与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的教师达到80%以上,举办市区级公开课60多节,接待前来参观交流的全国各地的同行近30批次,研究成果汇编形成了《小组合作挑战性的问题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集》,出版《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诞生》专著,《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挑战性问题设计》等近20篇教改论文发表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学校课题组三次受邀参加市级范围科研交流,并在北京“第四届学习共同体国际会议”上做专题发言。

(四)发挥“以书启智”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书法教育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注重“以书育人”,加强书法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凸显学校书法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书法艺术示范辐射效果明显。

一是“书法教育”品牌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发挥书法课程“以书育人,以书启智”的作用,组建了以市级骨干“陈小康书法工作室”为领衔的书法教育教师队伍,创编形成了《书法》系列教材,将书法课程编入九个年级的课程计划中,保障书法课程在全校各个年级有序开展。创建多间书法专用教室,配置了书法数字教学实验室,定期举办书法创作比赛,不断提升全体师生的书艺、书德。由学校主编的《书法》教材,已经成为上海市中小学书法课程专用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书法课程评价标准》成为中小学生写字课等级评定的标准;部分外省市中小学校已经将《书法》教材作为中小学生书法写字课程的必修课教材,书法教育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明显。

二是“以书育人”环境建设特色鲜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校园浮雕景观、“梅兰竹菊”书法墙、书艺文化宣传栏、书法科技知识长廊、国学经典展示墙等“校园文化十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凸显书香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展示厅、专题文化走廊墙、班级文化宣传板等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三风”建设为主题的师生书法作品展示活动,提升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凸显学校书法教育的办学特色。

三是“墨香家园”书法艺术示范辐射成效明显。学校以“墨香家园”项目为抓手,创建了“墨香家园”社区共建项目品牌,开展“文明甘泉,明理修身”、“悦墨堂”公益课堂等活动,培养社区书法艺术爱好者100人左右,营造了浓郁的社区书香文化氛围。学校与区机关党工委、区文化局、区总工会联合开展“翰墨飘香·迎新纳福”书艺活动,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推进区域化党建和同心家园建设。三年来,陈小康书法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功能日益凸显,先后36次组织开展上海市中小学“书法教材课堂教学教法教师培训”活动,培训市区学员800余人次,其中普陀区有20多位学员在全国、上海市书法展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问题与建议

1、学校在创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学校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年段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亟待加强。到目前为止,小学年段没有高级职称教师;小学年段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70%,相对偏低,仍有11人(均<50岁)未达到本科学历,使得学校教师队伍本科达标率只有85%左右;小学年段的区级骨干教师只有3人(初中年段有9人),相对不足。二是学校8名高级职称的教师均在初中年段担任教学任务,其中,语文、数学等4位高级职称教师所教学科非本专业学科,高级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建议:(1)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上海市子长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完善小学年段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大培养和激励的力度,加强机制保障。完善基于学校办学规划的队伍建设自主评估工作机制,形成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上海市子长学校教师队伍自主性评估指标”,定期组织开展自主性评估,促进学校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发展。(2)学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挥高级教师专业引领示范的作用,带动学校教师队伍不断成长,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3)学校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奖励激励工作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努力培养在市区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2、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探索“管理共同体建设”,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现场查阅资料了解到:一是学校校务委员会建立一年来,未开展相关活动;二是学校管理团队对学校教研组教研计划的制定、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等缺少检查、评价与指导,过程性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务委员会建设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积极发挥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改革项目、重要管理规章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权,推进学校“管理共同体建设”工作,提升管理效能。二是学校管理团队要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建设的管理与指导,积极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在学科教育教学展示、科研经验推广、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围绕中考改革、学校发展重点项目等重点工作,加强教研组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完善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不断提升教研组建设的工作实效。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8年12月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