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郊农村“新面貌”:人均年入超7万,出门即享15分钟社区生活圈 ( 2022-09-25 )

1.jpg

地处上海市近郊的祁连村,位于普陀区桃浦镇的边界。十年间,这里的经济发展破旧立新,民生福祉抓实做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生活半径越描越大,描绘出了幸福的“同心圆”。而这一切,都要从十年前的一次重大决策说起。

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桃浦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祁连村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步伐,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持续为地区转型发展聚势赋能。

破“旧”立“新”,为经济发展提速换挡

祁连村曾是桃浦镇域内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这里见证了桃浦工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地区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原先“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对此,祁连村紧跟区域转型发展步伐,积极配合土地收储工作,加快清退相关产业,为地区转型发展提供更多承载空间,实现“腾笼换鸟”。

“近十年来,祁连村土地收储面积近18.3万平方米,用于桃浦智创城的建设开发以及建设城市公共绿地等。”祁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建龙表示,在土地收储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区域内大量违章建筑被拆除,村域环境焕然一新,但村集体租金收入也随之减少。

为更好地保障村民利益,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桃浦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祁连村通过对外收购固定资产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的命题。“十年来,祁连村成功收购嘉定区和松江区的园区厂房,以及本区域内的一批办公载体,面积近15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实现倍增。”金建龙表示,收购固定资产带来的不仅是稳定的租金收益,还能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办公载体,提升村级招商引资能力,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总部经济企业落户祁连、扎根祁连。

2.jpg

芯翌科技总部

2022年初,上海芯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翌科技”)正式搬入祁连村购置的优质楼宇内。作为一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治理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芯翌科技的年营收已经达到了亿元级,税收千万级,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不论是从产业类别,还是企业的发展成熟度、成长潜力而言,都属于资本投资的‘金种子’企业。”金建龙告诉记者,企业的发展亟需独立完整的办公空间,而村里在泸定路276弄新购置的优质楼宇载体,则成为了吸引企业安家落户的一大要素。“楼宇的位置很好,独栋的办公空间也符合我们的办公需求,对面还是我们的重要客户,十分方便。” 芯翌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的发展有了扎根的载体,心定了。

优质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为此,祁连村坚持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扎扎实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对此,上海上嘉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嘉物流”)CEO杜庆东感同身受,企业在祁连村注册、发展成长为一家产税亿元级企业,以自身的成长亲历见证了村域经济不断蝶变的十年。

3.jpg

上嘉物流新办公大楼

“落户以来,祁连村一直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在办公地选址、企业人才落户及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企业很多支持帮助。在这里落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真正实现了在上海安家落户。”杜庆东说。

可以说,这十年来祁连村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和村域面貌发生巨变的过程,村域内的人民群众也普遍得到实惠。借着桃浦转型发展这股东风,祁连村“破”旧产、“立”新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加速”,全年可支配收入6000万元以上,培育纳税百万级企业18家,其中税收超千万级企业达4家。截至2021年底,祁连村人均收入超7万元。

抓“细”做“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祁连村曾是一个自然村落,家家有老宅,门前有水井,屋后有菜地。2004年,随着祁连新家园小区正式竣工,村民们告别老宅,陆续搬进新家,住进了电梯房。然而,刚搬迁新居的前几年,小区整体环境并不佳——居民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生活杂物,更有甚者私自安装铁门圈占楼道空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够强,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等。

祁连新家园由祁连村管理和服务,但村委会与小区相隔一定距离。为了更便捷地服务居民,2011年,村委会在小区内设立了社区服务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工作站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坚持从文明行为养成和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润物细无声”式地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社区新生活。

4.jpg

老宅改造前后对比

“在许多居民的传统观念里,家门口的‘公共区域’就属于自家的。为此,我们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排摸居民拆除意向、清理楼道堆物、分发整治告知书等。”工作站站长金琼芸表示,他们实行一户一方案,并挨家挨户上门讲道理、讲规定、讲邻里情,同时也向居民描绘社区未来建设的美好愿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绝大多数居民都对公共区域环境整治投了赞成票。

如今,小区内私装铁门的“顽疾”已彻底消除。而针对楼道乱堆放容易反弹的现象,祁连新家园持续深化开展“美丽楼道”建设,引导居民参与楼道布置,以居民自治共治的形式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目前,小区内已创建完成23个各具特色的“美丽楼道”。

居民利益无小事,民生福祉的推进是“绣花功夫”。近年来,工作站以“从细节入手,着力改善民生”为切入口,通过完成设立多处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并安装充电桩、改建居民休憩和儿童嬉戏的休闲广场等多项民心工程,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在这个绿色、宜居的小区,居民们过上了“向往的新生活”。

提“质”增“效”,幸福半径不断延伸

小区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居民幸福感提升,而小区周边配套的日益完善,出门即可享受到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更是让这份幸福感“原地升级”。

作为外来媳妇的金斌,自1992年嫁到祁连村以来,她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地红火了起来。她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当年的“城中村”一步一个脚印地变成了如今上海最热门的“大城小圈”。在这里,住得好、玩得好、病有医、老有养、学有教……“这样好的生活,是我们曾经想也不敢想的,如今都成了现实,还在越来越好。”金斌说。

祁连新家园刚建成的时候,周边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商业配套稀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医疗配套不完善。2012年,针对居民看病难的痛点,祁连村引进一所医院——德济医院。从此,居民走出小区就能看病、配药,还能刷医保卡。而且近年来看诊流程不断优化,居民就医的便捷度显著提升。

去年,祁连村还通过盘活村域内的零星资产,为群众办实事,引进了“家门口”的商业载体。2021年9月,桃浦星品荟社区商业中心正式开业,该商业中心集餐饮、休闲、零售、健身等于一体,基本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5.jpg

桃浦星品荟社区商业中心正式开业

十年后的今天,祁连新家园周边商业、医疗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除了小区沿街3条公交线路设站停靠外,去年年初,地铁15号线通车,并在小区周边设站点。不仅如此,以祁连新家园为“圆心”,步行15分钟为半径,一个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购的便民生活圈还在不断扩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相继入驻;总面积达100公顷的桃浦中央绿地正在全面建设,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共绿地,也是居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依托集体资产投资,持续扩大‘幸福半径’,将幸福生活的‘圆’越画越大。不仅让集体资产有稳健的投资回报,还能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便利,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金建龙表示,面对新征程,村委将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谋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完善村域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养老福利保障等事项,让村民共享转型发展的红利和丰硕成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