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区文旅局将聚焦普陀文旅的“12345”,全力打响“苏河水岸”文化品牌,不断增强普陀文旅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1”是做好“一条河”这篇大文章

苏州河旅游资源开发与宣传推广,是2022年普陀文旅工作的重要内容。区文旅局将积极配合市文旅局、久事集团,于5月推出水上旅游线路。同时,立足“半马苏河”资源禀赋,结合打造“苏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苏河左岸”艺术亲子体验区,讲好“半马苏河”故事,突出文旅融合、水岸联动,将沿岸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商业综合体、体育休闲设施等资源点位串珠成链,力争形成文商旅体会联动发展格局,建设具有较高显示度、较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苏州河旅游品牌。

与此同时,将在更多的空间和活动中凸显“苏州河”主题。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计划于2022年一季度正式对外开放,将在“苏州河书房”里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持续推动“苏州河”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结合庆祝上海市民文化节十周年,区文旅局将举办长三角城市写作大赛、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等重点赛事活动,升级举办“苏河水岸”文化旅游节,创作更多展现苏河风情的文艺作品,策划推出更多优质、惠民的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擦亮“苏州河”这张普陀名片。

“2”是打造“两个平台”

一是完善数字服务平台功能。探索数字场馆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数字端上线场馆预约、地图导航等功能,加强对馆藏资源、文化活动等的数字化采集和转化,扩大服务覆盖面,优化服务效能。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开展数字化酒店应用示范试点,指导长风海洋世界推进数字景区建设,提升住宿行业和旅游景区的数字平台管理服务水平。二是上线文旅市场执法监管信息化平台。在全面实施文化娱乐、上网服务等领域“证照分离”、深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的同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加强数字治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文旅行业数字底座。

“3”是丰富“三个文化”内涵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三大主攻方向。红色文化方面,有望将顾正红殉难处提升为市级文保单位、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列入上海的博物馆系列。结合沪西革命史,已启动创排红色情景剧,在场馆中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将推动顾正红纪念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联合申报国家A级旅游景区,并联动其他旅游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海派文化方面,聚焦“工业”“工人”打造普陀海派文化特色,推动M50创意园升级改造、中央造币厂旧址转型并开放造币博物馆。以成功申报上海市首批工业旅游基地为契机,在以工人新村、铁路工业为底色的曹杨百禧公园引入品牌市集活动,培育沪上新的网红打卡地。江南文化方面,以苏州河系列文化品牌建设为中心,拓宽文物活化利用思路,探索更多“建筑可阅读”的实现路径,让元代水闸等江南文化符号更加深入人心。创新开展“非遗在社区”主题活动,加大国家级非遗“卢氏心意拳”,市级非遗“钱币雕刻”“瓷刻”等项目的传承推广力度,持续提升我区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4”是强化“四个领域”产业发展

进一步发力网络视听、数字广告、游戏电竞、影视演艺等四大产业领域,集中抓招大引强,充分激发蜻蜓、开心麻花、快手磁力引擎等头部企业的引领效应,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全方位做好存量企业服务,支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文化企业的区域经济贡献度。将继续举办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中国声音大会、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等重大活动,继续支持企业承办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普陀赛区)等特色活动,还将首次与市贸促会、市网络视听协会合作,探索举办首届上海国际MCN大会,力争通过加强策划、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形式内容年年有创新、活动影响年年有提升。

    “5”是加快推进“五个载体”建设

区文旅局将牵头完成全市首家数字广告产业园区建设,以谦玛、利欧、剧星等头部企业为核心,构建数字广告全产业链生态园,使其成为“产业资源集聚地、龙头企业入驻地、知名奖项举办地、专业人才涵养地”。配合相关企业,加快推进SMG创意视频基地、中海剧场、网易暴雪电竞馆、波克艺术中心等重点载体建设,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打造更高水准的文化地标集群、更高人气的文化交流舞台、更高能级的文化交易平台,切实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1月27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