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陀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点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普陀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工作理念,持续激活公共文化活力,调动群众文化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艺术创作品质,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努力以高品质文化供给为增进普陀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工作目标

2023年,普陀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目标,以“高质量文化发展、高品质文化生活、高水平文化供给”为导向,坚持将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半马苏河”文化品牌,切实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

1.优化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开展“普陀区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课题调研,探索实现文化传承与公共空间利用的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区级文化场馆改造升级,实现功能提升和服务效能提高;有序推进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苏河·梦立方”文化综合体、真如海心剧院、波克艺术中心等空间载体建设,打造都市文化新地标;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基础保障类项目的功能提升,推动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共享、功能拓展;积极参与苏州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面向市民开放的新型文化空间;推荐区域优质文化设施参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扩大文化设施的影响力;升级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小而美”“小而精”的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内涵。

2.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做好上海市第七轮街镇图书馆等级评定和新一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定级工作。对街镇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内容进行全面评估,以评促建,指导基层场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深化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总馆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强化总馆对分馆和服务点的业务指导和资源支持,拓展业务培训和优质服务。

(二)着力打造“半马苏河”文化品牌

3.开展各类市民文化活动。以上海市民文化节为抓手,聚焦“半马苏河”文化品牌打造,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增进文化工作深度,拓展文化宣传广度,通过高品质的文化服务,重启市民丰富多姿的文化生活,让我区公共文化服务绽放新的精彩。围绕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人民城市 人人出彩”主题,积极扩大市民文化节各类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形成“百个社区展新貌、百支团队出新彩、社会各界同参与、百万市民共享受”新成果。将优质的文化服务送进社区、校园、商圈、园区、居村。每月推送文旅活动资讯,为市民提供及时、便捷、点单式的“文化家宴”。

4.办好“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为工作原则,举办第三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整合区内各级文博场馆、景区景点、知名商圈、文创园区等的优质资源,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打造亮丽多姿的“半马苏河·文化秀带”。举办“行走苏州河”市民短视频大赛,围绕“艺术家眼中的苏州河”举办第十三届版画展,围绕“苏州河的前世今生”举办“画说苏州河的前世今生”画展、“话说苏州河”系列讲座等活动,从多个角度挖掘和展示“半马苏河”的历史和文化。开展文化合作交流,做好“半马苏河”品牌推介,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深化“苏州河书房”建设。拓展“苏州河书房”实体空间,向街镇片区中心、苏河驿站、企业园区延伸。今年计划新增10家实体空间,实现区内街镇全覆盖。上线普陀区图书馆“云书房”网上借书平台,市民在“云书房”平台在线点单,即可享受书籍快递到家的便捷服务。不断充实“云书房”的图书数量,丰富图书门类,年底前计划上架图书15000册。丰富“苏州河书房”全民阅读活动,推出特色活动、读书分享、美育课堂和文化展览4大板块、近40场活动。加强区图书馆与街镇图书馆的联动,加大资源配送力度,区图书馆向街道分馆配送活动40场,较往年实现翻倍。

(三)全面加强优质公共文化供给

6.繁荣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加强对全区文艺创作的组织引导和规划,积极开展新时代主题文艺创作。面向全区征集2023年普陀区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作品,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并于“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展演,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平台。加强与社会机构和专业院团的合作,联合上海沪剧院创排沪剧《苏河十八湾》;支持上海上艺戏剧社创排话剧《枕岸书香》;支持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编排大型滑稽戏《幸福村18号》、越剧《彝族星火》等,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入文艺创作。

7.扩大“市民艺术夜校”覆盖面。在现有4个教学点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教学点数量。积极摸排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资源禀赋,指导更多具备条件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设市民夜校教学点,开设周末美育课堂,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服务。同时,鼓励社会机构加入夜校项目,扩大夜校教学点的覆盖面,为市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8.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充分发挥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的社会美育功能,进一步突显文化艺术专业属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年龄段美育活动,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供给,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全面梳理区内文博场馆资源,积极申报全市“社会大美育”课堂点位,做好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大美育课堂”的实施。区文化馆推出“艺起苏河”美育课堂,开设声乐、舞蹈、美术等公益艺术培训,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与大师对话、提升艺术欣赏能力。

9.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质量。全面推进市、区两级文化配送工作,激发文化场馆活力。鼓励、指导街镇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如宜川戏曲节、长寿白领文化艺术节、真如邻里节、国际诗歌节万里专场、“长征杯”市民经典朗诵大赛以及“曹杨之春”、“幸福甘泉”、“韵致石泉”、“桃浦之光”和“魅力长风”等社区文化艺术节。动态调整优化供给配送服务清单,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满意度。优化公益电影配送,增加放映影院点位,延长活动周期,涵盖“劳动节”“暑期”“国庆”等黄金档期。进一步活跃文艺轻骑兵流动演出,促进文化资源和服务向更大范围覆盖。

10.强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动线上数字场馆建设,启动文化普陀云政务信息升级改造项目,不断完善文化普陀云、“文旅普陀”微信公众号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功能,积极丰富平台的数字资源,加强对文化场馆、美术馆馆藏资源、教育培训、文化活动、文艺作品等的数字化采集和转化。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内容建设,促进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移动数字服务,升级有声阅读互动区服务功能,丰富有声阅读资源。

(四)扎实推动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11.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内涵建设。整合盘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推动优质资源机制化下沉,开展文化惠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壮大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效能,广泛宣传,形成典范,助力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活力,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的氛围。

12.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化长三角公共文化合作,搭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发挥长三角协作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文化、艺术、阅读、展览、文博、非遗等交流活动。举办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成员馆藏精品巡展——嘉兴国际漫画展、践行党的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太仓市油画学会会员作品展、“风起太湖”——新时代颂·长三角一体化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活动。积极参加2023年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

13.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强化部门协同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指导社会力量参与设施运营、服务提供和产品生产。修订发布《上海市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扩展项目扶持范围,增加项目扶持金额。加强群众文化团队自治管理、支持文化能人参与管理。加强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与服务,指导和推动条件成熟的社会组织参加规范化建设评估,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属地公共文化服务。


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3月10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