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万里 始于阅读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老人河上的小浪子

2022-07-26 14∶07 来源: 万里街道

撰写丨刘  军

朗读丨钟志宏

0726_144758_953.png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航道水深的术语,他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密西西比河又称老人河,是美国的父亲河,也是马克·吐温的写作温床。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均被改编成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大获成功倍受赞誉。《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于1876年开始写作,马克·吐温的最初意图是把它写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中途数次搁笔,最后完成了与《汤姆·索亚历险记》并列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并于1884年出版。

哈克贝利·芬是曾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出场的人物,与汤姆·索亚及其女友一起四处探险游荡,无意中勇擒杀人犯。他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可见他的身上隐藏着马克·吐温的影子。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吉姆。吉姆为了摆脱再次被主人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一路上两个人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和峰回路转,笑话百出却正义感爆棚。最后吉姆获得了自由,哈克贝利·芬谢绝了好心人的收养,他要到印弟安人定居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这部小说从思想到技巧都有许多创新。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

虽然本书写作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十多年,但黑人并未获得彻底的自由和解放,书中批判了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之处,对受迫害的广大黑人旗帜鲜明地予以热烈的同情和支持,表达了这位底层出身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写作特点和风格幽默讽刺。作家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这部小说出版后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之后,家庭及经济生活受挫,全家离开美国旅居欧洲近十年,1900年他们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马克·吐温成为文艺界的领袖。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病不治,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