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全区各方力量,共谱爱国拥军强音

        上海市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19年3月正式成立,全力开展军人退役安置、拥军优属、为驻区部队服务、英烈褒扬、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等工作。大力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已完成全区304个退役军人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涵盖街镇、居村、企业、片区等多种类型,整合各街镇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形成“一街镇一品牌”特色退役军人服务点和服务项目,如曹杨社区(少年)军校、长征“老兵微笑俱乐部”、桃浦体育拥军等。发挥2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作用,形成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困难退役军人帮扶等工作体系。保持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悉心关怀;坚持英烈褒扬,讲述红色故事,引导各界形成爱国拥军、弘扬红色传统、尊崇国家功臣的良好氛围。2024年底,全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总数约3.3万人。目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仍面临以下问题堵点:

一、融会贯通,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经过人民军队教育锤炼,军人退役回归地方后,具有政治信念强、组织纪律性强、执行力强、军事技能和军队资源有所延续等优势,也存在地方资源积累较少、年龄和健康问题积累、与安置单位岗位需要的能力不匹配等劣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已开展了大量就业创业培训,建立了再适应体系,但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企业单位,对退役军人的能力素质了解还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和单位对任用退役军人还有顾虑。当前,军事后勤保障、国防教育、红色宣传相关的行业正处于上升期,退役军人创业企业在这些行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区已有400余家退役军人创业企业。下一步正待集思广益、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从业兴业。

二、各方合力,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普陀区革命历史悠久,素有“赤色沪西”之称,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工人运动、革命战争、建国后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沪西工人运动、顾正红纪念馆、淞沪抗战有关遗址、小沙渡工人半日学校、长风公园、曹杨新村都见证中国革命历史发展。但相比于全市其他一些区域红色纪念设施的使用开发、历史挖掘,普陀区仍因历史欠账而有较大差距。革命活动是跨区域的,普陀区与其他各区纪念设施联动程度也较为不足。“赤色沪西”品牌仍需加强营造,争取“破圈”。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十五五”规划已纳入加强英烈褒扬、开发红色文旅、创作文化作品等方面要求。本区有关各方下一步将协同发力,发挥好红色纪念设施作用。2025年是“五卅运动”100周年,全区将开展各项英烈纪念褒扬、爱国拥军宣传,全区各相关部门将积极合作,坚持红色政治引领,为“赤色沪西”精神充实内涵、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