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普陀区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区教育局坚持“适合教育”核心理念,立足区域科学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持续完善科学教育育人体系及育人方法,形成了优质科学普及、多元科技扬长、精准科创“培箐”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普陀模式。主要做法:
一、打造科教体系品牌
2023年发布《上海市普陀区科创人才苗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为科学普及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两翼齐飞画好发展蓝图、夯实规划保障。依托9家高校和区内外科研院所专业力量,指导近30所中小学基于创新实验室构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自主研发科学教育课程,形成以头脑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环保生物、水科技等15个项目为重点的科技课程群。鼓励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打造自身科技教育品牌,目前本区共有以科技为主要办学特色的学校101所(特色普通高中2所、市绿色学校71所、国际生态学校28所),“十四五”期间首批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5所、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5个。
二、强化校内科学教育
要求各学校将科学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倡导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树立科学大观念意识,以“思维探究”为课堂研究点,开展实证教研,引导学生在科学证明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概念。指导区内各中小学校提炼有效落实“双新”科学类国家课程的路径、范式和模型等关键要素,区内中小学均已形成科学类校本课程体系。加强学校学科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科学类课程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区内中小学均已落实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已建成创新实验室87个,近3年建设或更新科学类实验室近80间。
三、辐射校外科学教育
积极发挥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的专业引领作用,构建课外、校外多元丰富的课程样态,根据受众面、时长、形式等要素,开发设计辐射面广的“好课”、就近学习的“共享课”、成长体验的“探馆课”、兴趣启蒙的“趣玩课”、个性发展的“微课”、特长提升的“社团课”、问题解决的“创课”等7大类86门课程,涵盖“观器识心”“一滴水的旅行”“超越表面”等特色内容,满足普陀学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开设“M108”在线科普直播间,打通线上线下教学通道,全年累计开展相关活动及课程230余场,辐射近30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