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炬光·长征|当好“三员”,这位书记把工作做到了居民的“心坎儿”上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 普陀长征真实记录鲜活的“平凡人”的不凡事迹,带领大家走近可亲、可爱、可敬的长征人,传递不一样的温暖和希望。
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社区党组织的“主心骨”,更是基层建设的“领头雁”。在长征,就有这样一群小巷书记,他们忙碌的身影出现在街头巷尾,对居民区事务如数家珍、事无巨细。
“炬光·长征”人物专栏带大家感悟长征小巷书记们的“一米心得”!
在梅一居民区,提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炜时,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无论是处理居民的日常诉求,还是关乎居民幸福的点滴小事,蔡炜都倾注全力。他陆续为社区协调解决了房屋漏水、楼道堆物、飞线充电、加装电梯等多项民生实事,真正把工作做到了居民的“心坎儿”上。
1 用心做好居民生活“服务员”
梅川一街坊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小区现居住的居民中近七成都是老年人,独居、双独居老人以及行动不便人群占了相当大比例。虽然小区距离菜场很近,但对老年人来说,买菜还有一定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居委会曾尝试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引进超市、教授老人们使用手机买菜软件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就在居委会为此一筹莫展之际,在一次“四百”大走访中,有居民向蔡炜提议,“是否可以引入一个第三方,允许其每周定期在小区内设摊卖菜,同时要求其提供送菜上门服务。”他听后,心中一喜,觉得这确实是个既贴心又实际的解决方案,便立即着手筹备起来。他迅速与上海民伸社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策划了“每周卖菜进小区,蔬果送到家”的暖心服务。
该为老暖心服务采取“2+1”合作模式,即由第三方公司安排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卖菜、收银、理货以及送菜上门服务,居委会配备一名志愿者提供协助。每周三和周日,公司工作人员都会早早来到小区,携带大量新鲜蔬果供居民选购。对于未售出的蔬果,将直接赠予小区内有困难的居民。为保障服务质量,居委会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品质保证协议和平价协议。蔬果价格物美价廉,居民们对此非常满意。
如今,“每周卖菜进小区,蔬果送到家”服务已持续了一年有余,成为社区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买菜难题,更传递了社区的关爱与温暖。居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便捷与舒心,而那些曾经因行动不便而困扰的老年居民们,也终于能够轻松享受到新鲜的蔬果。
2 努力做好普法教育“宣传员”
《社区100问:学法辨是非 用法解纷争》手册的诞生源于一起房屋漏水的社区调解事件。在调解过程中,楼上居民认为物业方面未能提供确凿证据,无法断定问题确实出自其家中,因此拒绝配合。楼下居民终日饱受漏水困扰,苦不堪言。经过多次的协调和沟通均无果后,最终两户居民对簿公堂,伤害了邻里感情。
面对诸如房屋漏水、楼道堆物、飞线充电、群租等问题,蔡炜开始思考如何帮助社区居民客观理解居委会、物业及业委会的工作职责,确保居民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判断应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并明确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具备法律依据。在查阅《民法典》后,他意识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寻求解决之道。鉴于“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普及形式广为人知且成效显著,他受此启发,萌生了为社区居民编写一本实用手册的念头。
该手册详细介绍了《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矛盾化解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还促进了居民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3 全力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今年,一位业主反映小区内某户居民在公共楼道堆放了大量杂物,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严重影响了通行。物业多次劝说无效,该居民对清理工作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邻里间矛盾加剧。了解相关情况后,蔡炜迅速成立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楼道堆物专项整治行动。他带领“三驾马车”对小区内的楼道堆物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发放《社区100问》手册,使居民们了解楼道堆物的危害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对相关业主进行告知和劝说。经过耐心的沟通与劝导,超过50%的居民表示愿意主动配合清理楼道堆物,对于那些无人认领的物品,则由物业暂时保管,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楼道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调解邻里纠纷的过程中,蔡炜逐步形成了“333”调解工作方法和新的工作思路。一是处理纠纷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讲情,其次是讲理,最后是讲法;二是调解工作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块长、志愿者、楼组长,其次是党支部、居委会调解主任,最后是由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城管、民警、律师等组成的调解多元体;三是终极目标三步法:首先是解决邻里矛盾,维系邻里间的情感与联系,其次是建立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不仅包括互助,更强调相互尊重和理解,最后是让广大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真切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蔡炜始终聚焦广大居民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精准施策,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让“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切实将工作做到了居民的“心坎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