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覆盖宣传 全领域创建 全体系建设 ——普陀区深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时间:2021-01-05 来源: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9年2月20日全市垃圾分类动员大会以来,普陀区紧紧咬住“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目标,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新时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128场,评选垃圾分类“时尚达人”146名,累计入户宣传172.56万次;全区7个街道镇获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普陀区成功创建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第二批)。全年新建、改造分类投放点位1588个,建成“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服务点825个、中转站10个;配置涂装湿垃圾车辆79辆、干垃圾车辆154辆、有害垃圾车辆1辆。7—12月份,全区湿垃圾分出量467.17吨/日,可回收物分出量241.33吨/日,干垃圾分出量731吨/日,分类实效超过预期。城管执法、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执法部门以专项执法促实效提升,全年累计检查单位7180家,开具整改单1480张、处罚单98张,罚金14.64万元。

一、夯实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3月29日,普陀区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推进大会,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广泛发动市民群众投身垃圾分类,全区迅速掀起垃圾分类工作热潮。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三级”联动。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将垃圾分类作为落实大调研常态化,推进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区级层面,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新时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小组(综合保障组、专业推进组、地区工作组、执法及信访稳定组、督查考核组、宣传动员组)和专门办公室(区新时尚工作专办);街镇层面,建立健全街道镇、居村两级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日常综合协调和管理力度;居村层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的“1+3+X”治理机制(“1”居村党组织,“3”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X”社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实做细“一小区一方案”。区新时尚工作专办召开专题会议128场,搭建区湿垃圾、建筑(大件)垃圾清运沟通平台,各街道镇建立居村新时尚工作群,形成“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二是精准宣传引导,打造“三五”品牌。全区入户宣传覆盖172.56万次,共发放宣传资料237.48万份,针对居民区书记、物业负责人、保洁主管等举办培训1066场次。每月5日,结合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公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系列活动;每月15日,举办能力素质讲堂,比做法、比经验,造声势、造氛围;每月25日,开展全区性大型宣传动员活动,如“5·25垃圾分类新时尚嘉年活动”“6·23千人捡拾活动”“7·25达标示范街镇创建大会”“8·25单位垃圾分类现场推进大会”等,持续营造新时尚社会氛围。每月开展普陀区垃圾分类“时尚达人”评选,累计选出“时尚达人”146名,涵盖居民志愿者、小区保洁员、环卫清运工,以及医院、学校、银行、社会企业、公益组织等行业代表。

三是注重循序渐进,实现“三步”跨越。二季度,走访10个街道镇召开垃圾分类现场动员会,连续召开居民区和单位现场调研会,石泉路街道管弄新村第一居民区书记周振文介绍“总桶制”(小巷总理任“总桶长”,居委干部任“桶长”,发动党小组长、楼组长、志愿者盯牢每个投放点位的源头分类质量)经验,长征镇银开居民区书记蔡炜分享开开大楼实现高层一周内撤桶的做法;发动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教育系统、农贸集市、园区楼宇、金融机构等,全力推进达标单位创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玫,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先后到普陀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市分减联办)公布二季度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结果,普陀区位列全市第十二名。三季度,城管执法、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执法部门,以执法促进分类,使全区垃圾分类实效再上台阶。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调研普陀“两网融合”工作,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指导环球港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曹杨新村街道、真如镇街道成功创建2019年第一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四季度,聚焦“整区域、全覆盖”要求,全力推进达标创建工作,市绿化市容局公布2019年7—10月全市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结果,普陀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指数95.66分,位列全市第四名;甘泉路街道通过市示范街镇复评;长寿路街道、长风新村街道、石泉路街道、万里街道入围2019年第二批市示范街镇名单,全区示范街镇比例达到70%。

二、强化部门联动,因地制宜注重长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也要管垃圾分类”要求,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各街道镇因地制宜,做实做细“一小区一方案”“一单位一方案”,持续巩固达标示范创建成果,推动生活垃圾管理常态长效化。 

一是部门积极履职,完善联动协调。区文明办把垃圾分类纳入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村评比检查指标体系。区商务委开展指导检查,推动商场、菜场等行业达标创建工作。区教育局指导基层学校形成垃圾分类“一校一案”特色品牌。区司法局组建垃圾分类村居法律顾问宣讲团进行社区普法宣讲。区卫生健康委召开部署会、培训会,组建行业青年宣传队自编自演垃圾分类节目。区市场监管局督促辖区网络订餐平台把“不提供一次性餐具”设为默认选项;主动为餐饮企业印发“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温馨提示牌,并指导辖区餐饮企业主动亮牌;检查餐饮企业1792家,开具整改单8张。区绿化市容局合理调整物流,顺利完成居住区湿垃圾清运模式调整;联合制定《普陀区老旧住宅小区装修(大件)垃圾清运管理办法(试行)》,规范装修(大件)垃圾管理。区房管局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管理综合实效测评信用信息绩效考核体系。区城管执法局累计开展执法检查4289次,检查单位5073家,开具整改单1464张、处罚单98张,罚金14.64万元。区地区办以生活垃圾分类、装修(大件)垃圾整治、楼道堆物治理为抓手,提升社区治理能级。区妇联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家庭”评价体系。区文化旅游局执法大队检查旅游住宿企业315家,开具整改单8张。区城投公司推进“蓝鲸模式”(区城投公司下属普环公司于2019年2月25日成立上海蓝鲸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蓝宝”智能回收系统,用“互联网+智能回收”的模式,提高可回收物交易流通效率。西部集团开展“21天打卡”(居民连续21天正确分类并在分类投放点完成打卡,即可兑换21元抵扣券)挑战,引导居民习惯养成。

二是基层创新实践,探索长效机制。长寿路街道建立湿垃圾清运“123”工作法,成立1支应急指挥系统、调动2家清运公司、制作3张湿垃圾清运路线图,率先实现湿垃圾日产日清。曹杨新村街道构建“12345”工作模式,即党建引领1个中心,家庭源头分类、小区定时投放2大阵地,组织发动、分批推行、常态长效3个阶段,宣传培训、源头分类、硬件改造、清运体系4大重点,登记公示、自查督查、常态走访、定岗定责、红黑奖惩5项机制。长风新村街道定期发布“时尚‘风’向标榜单”,营造比学赶帮氛围;运用“脚步丈量法”优化定时定点管理。宜川路街道打造中远两湾城特色模式,试点商铺上门收集、住户预约收集等,探索超大型社区垃圾管理新模式。甘泉路街道提炼达标居住区“合阳标准十五条”[有设施地图和撤桶计划;有党建引领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有分类投放点和分类收集容器;有“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有装修(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有干、湿垃圾分类驳运机具并标识清晰;有明显的分类说明(分类类别、投放要求、容器设置、物流去向等);有入户宣传、活动宣传和培训会议;有各类垃圾流向、分类收运对接方式和监督电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有措施、有方法;宣传指导有活动、有会议;日常分类情况、志愿者上岗有统计、有台账;有定时定点等有效收集模式;分类收集容器纯净度有提升;居民普遍参与有提高]、达标单位创建“甘泉标准十二条”[有设施地图;有党建引领的分类减量工作机构;有分类投放点和分类收集容器或区域;有装修(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有各类垃圾物流去向、分类收运对接方式和监督电话;有各类垃圾数据台账;有针对保洁员的垃圾分类要求和分类驳运规范培训;有保洁作业规范和分类容器摆放规范;有明显的垃圾分类类别、投放要求、分类容器设置、物流去向等说明;有垃圾分类责任告知和签名承诺;有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等活动;分类实效有提升],定制可视化数字巡查联动管理平台,开发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场景应用子系统,每季度发布“甘·垃圾指数”,完善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石泉路街道提炼“五全工作法”,即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全立面宣传、全家庭培训、全小区改造、全点位服务、全过程监管。真如镇街道用“133”工作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即坚持“1+3+X”一项机制,着力解决“要我分”的法律约束、“我要分”的自觉行动、“我会分”的实效达标三项认知,把握前端源头分类、中端定点投放、后端规范清运三个环节。万里街道开展“明星楼道”评比、“微换社区”项目等,推动垃圾分类入户入脑入心。长征镇提炼“3+2+1”工作法,即培训、巡查、执法3支日常管理队伍撑起日常管理;市容服务、应急处置管理2支队伍做好保障托底;绿化市容所1支统筹协调队伍落实问题解决。桃浦镇严把“进口关”“门口关”“出口关”,创新研制伸缩式装修(大件)箱房,破解老旧小区装修(大件)垃圾堆放点设置难题,提升装修(大件)垃圾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聚焦全程体系,精准施策突破难点

2019年,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夯实“投、收、运、处”全程体系,成功攻克湿垃圾夏季高峰、老旧住宅小区装修(大件)垃圾管理等难题,显著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是全程体系初具规模。箱房建设方面,石泉路街道率先研发移动式箱房,有效破解高楼和商品房小区分类投放点位设置难问题;全区按照“升级版、基本版、简易版、移动版”四种类型,完成1588个分类投放点位的改造和新建。“两网融合”方面,建成“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825个、中转站10个;区城投公司下属上海蓝鲸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打造“全品类、全覆盖、预约收集、分类处置”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清运车辆方面,配置及涂装79辆湿垃圾车、154辆干垃圾车、1辆有害垃圾车,规范分类收运系统。分类实效方面,7—12月,全区湿垃圾分出量467.17吨/日,指标完成率140.71%;可回收物分出量241.33吨/日,指标完成率139.50%;干垃圾分出量731吨/日,较指标减量31.04%。

二是顺利完成居住区湿垃圾清运模式调整。6月,全区居住区湿垃圾收运量从每日34吨(6月5日)迅速升至141吨(6月30日)。区委书记曹立强6月18日下午召开专题会,研究湿垃圾清运工作。6月21日至7月4日,区新时尚工作专办召开11场专题会对接湿垃圾清运工作,并赴徐汇区虹梅路街道实地学习湿垃圾就地处置经验。7月4日,区领导姜冬冬、孙萍、杨元飞出席区委区政府专题会,会议决定启动全区居住区湿垃圾清运应急行动(6月25日至8月25日),建立“1+1+4+10”(第一个“1”指区绿化市容局、区城投公司、普环公司组建湿垃圾清运应急指挥中心;第二个“1”指普环公司发挥国有企业“压舱石”作用;“4”指上海玉佳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菁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程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优姆来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家社会清运企业持续提升清运效能;“10”指各街道镇协同配合)指挥体系,坚决守住“湿垃圾不积压在居民区”底线。其间,区领导曹立强、周敏浩、姜冬冬等多次带队前往湿垃圾应急点指导湿垃圾清运应急行动,并慰问一线环卫工人;区绿化市容局指导普环公司、上海桃浦环卫保洁有限公司全力支援玉佳、菁美、程胜、优姆来4家社会清运企业,共同组织环卫工人加紧清运;西部集团自主研发液压式短驳车打通湿垃圾短驳“最后100米”,全区顺利渡过夏季湿垃圾高峰(峰值:8月5日,达3120.5桶,每桶240L)。8月25日至11月25日“双迎”(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在长寿路街道、真如镇街道分别试点湿垃圾夜间和日间翻桶作业模式。11月下旬,根据前期试点情况,逐步推广湿垃圾夜间翻桶作业的清运模式。至12月中旬,全面完成湿垃圾清运作业模式调整,实现居住区湿垃圾清运工作的常态化作业。

三是积极破解装修(大件)垃圾清运难题。针对居民诉求强烈的老旧住宅小区装修(大件)垃圾清运难问题,9月24日至11月6日,区领导曹立强、孙萍、韩金华召开9次专题会研究。区绿化市容局、区房管局、区地区办联合制定《普陀区老旧住宅小区装修(大件)垃圾清运管理办法(试行)》。各街道镇通过角落区域改建、拆违空地新建、小区毗邻地带合用等多种方式,优化堆放点设置,如桃浦镇石榴苑小区创新设计伸缩折叠式装修(大件)垃圾箱房,钢架全部拉开后可容纳5—10吨装修(大件)垃圾,清空后钢架收拢紧贴墙根,不占空间,受到居民欢迎。区绿化市容局指导普环公司于9月25日至30日、10月28日至11月1日,开展两轮装修(大件)垃圾集中整治行动,共清运装修(大件)垃圾近2万吨。通过开展集中整治、修订管理办法、优化点位设置、强化考核问责等,使全区老旧住宅小区装修(大件)垃圾48小时清运完成率提升至97%。

下一步,普陀区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程体系建设。一要健全常态长效。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探索有害垃圾处置问题、一般工业废弃物处置问题和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补贴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进一步完善分类物流体系建设。二要完善全程体系。提升居住区干垃圾短驳精细化管理水平,搭建以街镇为单元的“两网融合”体系,畅通可回收物回收、运输和处置流程。三要巩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示范街镇比例,发挥良好示范效应,深入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区绿化市容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