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时间:2022-07-07 来源: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2020年4月起,按照市委开展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部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普陀区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一年来,全区上下把“四史”学习教育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突出“实”字导向,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引领推动普陀转型蝶变的奋进力量。   一、打造“初心课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是立足走深走实,建立“初心课堂”学习制度。确立领导干部带学、搭建阵地促学、创新形式活学、融会贯通深学的“四学联动”方式,确立15项制度举措和56个项目。明确“八万党员进党校”目标,推出18堂“初心课程”。区委常委会带头“一史一史学”,围绕“四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重点,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研讨1.8万余次。   二是紧盯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四带头”责任。制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和支部联系点制度,区委常委会以上率下,带头开展学习、研讨、建立支部联系点和上党课,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起来、动起来,全区领导干部共建立支部联系点414个,开展调研4542次。   三是注重学做结合,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心连心。围绕学习走心、工作走实,健全领导干部“网格片区接访”“集中走访联系企业”机制,500余名领导干部下片区、进社区、入楼宇,将宣传“四史”与听民声、汇民意结合起来,收集并解决有关旧房改造、“墙根到墙根”精细保洁、消灭“拎马桶”等119项问题,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   依托“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普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优势,把“赤色沪西”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用好阵地,抓实载体,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一是推出群众“喜欢听”的党课。坚持用“群众语言”开展党性教育,组织“党课开讲啦”等各类宣讲6194次。区委党校制作《苏州河畔话初心》专题党课,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串联普陀历史脉络;区委老干部局成立普老“四史”宣讲团,推出“红色起点”“红色印记”“红色收藏”等课件;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撰《口述普陀》,收集火红地标,组织党员干部现身说“史”;长征镇《行吟长征》微党课获上海市党员电教片二等奖。   二是打造“家门口”的“四史”学堂。发挥367家党群阵地的政治功能,吸引党员就近学习。各街道镇、片区中心制定每周课程清单,让党组织和党员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上海科技金融集聚区“长相荟”楼宇党群服务站引入华东师大思想政治专业师资,为近铁城市广场、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白领党员讲学;石泉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劳模讲堂”,邀请徐虎、陈益山等典型为“两新”组织党员、年轻社工讲述奋斗故事。   三是创新“感染人”的学习方式。面向社区居民,通过重温红色经典、文艺诵演等活动,增强感染力。区文旅局推出“四史”微旅行路线;曹杨、长寿、宜川、真如、万里等街道整合教育服务阵地,制作“四史”地图。针对“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白领,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提升吸引力。上海波克城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首创逐梦“四史”游戏;长寿路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发“TALK”微党课,以听、读、写丰富“两新”党员的学习体验。面向青少年,通过地标打卡、知识竞赛、漫话等,增强引领力。区教育局发布《“学‘四史’,畅游苏河十八湾”中小学生研学手绘地图》;曹杨二中依托“青年马协”,组织学科教师话“四史”,引导学子听党话、跟党走。   三、坚持“人民至上”,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围绕“五个人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努力方向,把解民忧、为民生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根本标尺,聚焦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城区治理中暴露的短板问题,拿出破解招数,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坚持服务发展战略,助力经济企稳向好。找准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重大任务的结合点、发力点。坚决贯彻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面对疫情冲击危机,构建“全域、全力、全员”招商服务格局,推动360华东大安全总部、阿里数字农业供应链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区域经济逆势飞扬。长风新村街道以近铁城市广场为试验田,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楼宇治理共同体——“楼委会”;区金融办开发“普会贷”平台,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桃浦镇新杨村、新金环集团以“直播带货”形式帮助企业拓宽零售;区体育局举办“英才普陀”城市定向赛,引导人才感受普陀发展;区人社局帮助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和线上培训补贴,打出助力复工复产“组合拳”。   二是紧盯老小旧远,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回应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期盼,打响“三旧”换“三新”(通过旧区改造、旧住房综合修缮、成套改造,让二级以下旧里换新颜、老旧住房“穿新衣”、原有不成套房屋住户过上厨卫独用的新生活)攻坚战;把支部建在基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透,努力让二级以下旧里“换新颜”,让更多老旧住房“穿新衣”。曹杨新村街道源园居民区党总支用好“一线工作法”(在一线“零距离”联系群众、在一线“全覆盖”动员群众、在一线“组团式”服务群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成套改造的强劲动力,取得“10天1幢”“22天4幢”的成绩。   三是深化联系群众机制,助推城区治理更精细。围绕“多方参与、民主决策、百姓受益”,构建三级“红色议事厅”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合力破解党员管理、物业调价、维修资金续筹等治理问题。宜川路街道深化“丈量宜川”工作法,让农林路301弄“三产六户”居民住上新房;甘泉路街道开展“美丽街区”微更新,让黄陵路变身“网红”街;长寿路街道探索人户分离党员“迁出地”“迁入地”党组织对党员的双重联系、教育和评价模式,做到“人户分离,人心不离”。   四、树立鲜明导向,激发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全区上下立足新起点、新征程,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把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凝心聚力担使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完善落实《区管干部政治建设考察办法(试行)》,开展“双统筹”专项考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考核),健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以更加自觉的政治觉悟投身工作实践。   二是汲取经验智慧,边学边干强本领。组织部门会同区建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金融办分别在建设、金融领域开展“提升型”导师带教,为专业骨干搭建平台、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区房管局、区投促办开展旧住房改造、招商引资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竞相争先的氛围。   三是砥砺担当作为,注重实绩树导向。宜川路街道在推进“苏四期”攻坚和指导小区物业选聘中,勇做先锋、勇挑重担、勇破难题;桃浦镇立足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优势,主动跨前动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打造桃浦“生命智谷”;真如镇街道建立批评与表扬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五、坚持巩固深化成果,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抓常新   把“四史”学习教育统筹纳入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总体部署,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以学习教育叩问初心、坚定使命、促进事业发展。建立“抓落实促提升补短板”“定期到‘邻·聚里’片区接待群众”“严格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严格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等若干制度,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企业、街镇、居村、人才机制,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让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中,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效,推动全区上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迈入““十四五””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