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202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01月06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人民政府区长 肖文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普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极其难忘。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科学精准、抓实抓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迅速建立扁平高效、一插到底的指挥体系,在区委的统一调度下,形成每日早晚工作例会、街镇每日连线、专项问题快研快处、区领导包保等机制,切实压减层级、整合力量、提高效率。不折不扣落实“四应四尽”,创新“抗原+核酸”“全覆盖+重点”组合筛查模式,千方百计扩增定点医院、方舱床位和隔离房源,加强各环节有机衔接,以最快速度拔点断链。率先构建数字化防疫作战体系,率先制定实施“1+10”总攻方案,率先开展“无疫小区”创建,场所码规模化应用、“三出两回一流动”[1]人员管理等多项创新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普陀区成为中心城区首批实现社会面清零和率先推进有序放开的城区,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普陀贡献,体现了普陀担当。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组建应急处置专班并实体化运作,完善以核酸筛查、场所码为主的便捷灵敏早发现机制,强化“三公(工)一大”[2]协同,果断快速处置散发疫情。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和关键环节管理,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建立平战结合、梯次启用的防疫资源储备机制,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落实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新十条”等举措,平稳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让防控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应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严重冲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加快推动经济恢复和重振,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38.1亿元,同比增长10%,兑现了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建立完善稳增长大小专班、双周调度、纳统联动等工作机制,开展稳增长日日攻坚行动。聚力保市场主体,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出助企纾困12条、经济恢复和重振40条、“靠普”10条、稳增长8条[3]等一揽子政策举措,便捷高效直达企业,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约42亿元,助力留得青山、赢得未来。针对有色金属大宗商品销售、金融业、建筑业产值等重点领域,形成一系列“精准拆弹”的对策。持续深入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制定实施区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服务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8家民营企业获评2022中国民企500强。

投资消费协同发力。对市、区重点投资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定期跟踪督办、分级预警协调,确保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适度超前布局,年中调增14个重点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与全市保持同步。大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举办“五五购物节”、上海汽车节等系列活动,新增首店56家,9个品牌获评“上海老字号”,4家企业获得“上海品牌”认证。第五届进博会普陀交易分团意向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0.6%。新增施耐德电气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实到外资同比增长11.5%。新增上市企业5家。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进一步优化招商调度、重点项目专班等机制,持续“大招商、招大商、出大招”,完成招商引资“十亿百千万+”计划[4],引进12家税收亿元能级企业和120家税收千万元能级企业。开展复工服务月活动,探索“云签约”“云推介”等创新举措,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做到服务企业不掉线、招商引资不停步。全年新设企业1.2万家,位列中心城区首位。围绕“以四到四办换四心”,出台实施区优化营商环境5.0方案,首创“信用联盟”,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形成“系主任”“班主任”[5]等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以更优的环境增强企业的归属感。持续开展楼宇效能提升行动,新增税收亿元楼3幢。

重点产业逆势上扬。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级税收的比重超过35%,较上年度提高4个百分点。聚焦细分领域,打造网络安全特色赛道,获批全市唯一市级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组建研发服务产业联盟。基本完成科技金融全产业生态布局,设立数智金融巡回法庭,建成普熙金融广场。普实医疗、上药物流、同济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市首家数字广告园挂牌。

(三)创新引领、优化布局,统筹联动建设重点地区、重大平台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把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海纳小镇等创新平台和“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建设一体联动、统筹推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推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波克城市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心等项目建设,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闻天下创新中心等项目全面完工。新渡口地块控规调整获批复。长风9号东地块完成出让。成立工作专班,联动推进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集成电路研究平台获张江专项重大项目立项,高水平设计、仿真、验证实验平台场地完成改造。合作成立先进计算架构等实验室,引进“清华系”企业16家。

真如城市副中心高·尚领域280米地标大楼完工,真如境、京东上海中心、中海剧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拆除大渡河路上2座亚洲最大的干式气柜。国内首创的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申能段开工建设。盒马X会员店开业运营。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载体建设、场景开发、项目落地共同推进,海纳工程院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出智慧交通、数畅出行等示范项目和标杆场景。

桃浦智创城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完成6幅土地出让。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睿创上海研究中心、桃浦科创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智创TOP605项目竣工验收。桃浦中央绿地南二块基本完工。全力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和桃浦智创城高质量发展,出台专项实施意见并推动落实。中以(上海)创新园累计集聚项目、机构113家,落地知识产权432项。国际数字安全与运营中心、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服务平台等项目建成。

同时,持续加强武宁创新发展轴资源协同,机器人、工控安全两大功能型平台充分发挥标杆引领、标准领跑的优势,牵头18项国际、国家、团体标准制定。优化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1家,评选区“四才”104名,增发“人才优享卡”52张。

(四)数字赋能、精益求精,更高标准推进城区规划建设管理

“半马苏河”更有温度、更具活力。在21公里岸线全面贯通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沿岸公共空间优化、功能提升。新建祁连湾、新泾湾等9个苏河驿站。“苏河之冠”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半马苏河”公园初具形态。M50跨苏州河桥梁开工建设,安远路桥建成通行。完成苏州河景观照明一期、二期工程。“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试运营,长风公园、昌化路码头建成开放。

城区“颜值”更高、环境更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地下主体通车。轨交20号线上海西站站点、武威路区区对接道路开工建设。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竣工20.9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20个、公共新能源充电桩524个。完成管弄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城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左右,10个市考水环境质量断面全部达标,100%达到或好于Ⅲ类水。完成7幅地块生态修复。新建绿地20.4万平方米、绿道8.4公里,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巩固垃圾分类实效,居住区、单位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

城区治理更智慧、更精细。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数智普陀·城市治理引擎”,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统一调度、融合指挥,处理各类业务数据1.1亿条。布局优化“智联普陀”感知设备,全面感知城区运行态势。新建2个智慧道路停车场[6]。强化实有人口管理,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新建长寿胶州、万里香泉2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推出智慧菜场等生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城区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深化巩固城区运行安全隐患治理九大专项行动成效,落实在建工地、交通、燃气安全等常态化监管。完成经营性自建房“百日清零”行动,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全覆盖检查整治,完成3686台老旧住宅电梯维保质量监测。深入推进动态隐患清零、“砺剑”系列专项行动,排查处理各类动态隐患2万余条。报警类“110”同比下降33.5%,全区98.7%的小区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顺利完成。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民意“监测哨”作用不断强化。信访事项按期办理“四率”[7]均达到100%。

(五)兜牢底线、抬升高线,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基本民生兜牢兜住。扎实推进各类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将心比心做好疫情期间保供就医等工作,全力打通“最后一百米”。落实稳就业行业稳岗补贴,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帮助1.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10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形成全市首份互联网行业集体合同。深化养老服务,新增350张养老床位,新建19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50张。开展长护险关心关爱行动。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对疫情影响困难群体补贴力度,各类救助支出4亿元。

住房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开工71.7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250万平方米精准施策型专项提升修缮,启动实施5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签约507台、完工201台。开展房屋隐患处置,新增36处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632套(间)。

教育发展向高水平迈进。保障全区中小学生线上教学,返校复学和重大教育考试平稳有序。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新增10个普惠性托育点,实现“一街镇三普惠”。首批10个社区“宝宝屋”启用。稳妥完成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工作。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被教育部确定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华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中福会托儿所普陀分部开工建设。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推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区中心医院等入选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区中医医院、区妇婴保健院通过二级专科医院等级复审,万里、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区康复医院、区中心医院急诊综合楼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增病床数300张。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区属综合性医院全覆盖。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落地。

文化、体育事业有序发展。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正式开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完成改造提升并重新对外开放。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线上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做好第十七届市运会区代表团组团和参赛工作。启动青少年运动保障基地建设。新建改建19条市民健身步道、60处市民健身苑点,建成区冰上运动中心,全民健身工作扎实推进。

同时,深化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完成亚东边境小康村建设。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宗教、残疾人、红十字、粮食安全等工作扎实开展。

(六)提升效能、改进作风,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运行更加高效。持续提高“一网通办”好用程度,各项改革举措有序开展,新增“免申即享”服务1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7项、“靠谱”公共服务事项83个,制发1873张“一业一证”综合许可证。推出“1+9+N”政务服务人员评价体系[8],297个事项实现自助终端跨省通办。举办第三届政务服务“网办季”活动。做深做实常态化陪办、全程帮办机制,精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更加深入。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全市首创行政复议案件审议点评“二合一”模式。2021年普陀区政府透明度指数在全国县(市、区)政府序列中排名第一。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主动接受监察、社会和舆论监督。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81件和市、区政协提案131件。

作风建设更加扎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减非必要、非急需支出12.5亿元,集中财力保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兜紧兜牢“三保”底线。有序推进方舱资产处置,避免国有资产损失浪费。强化行政权力内部流程控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政府系统“拖、等、放、推”现象专项治理,政府系统执行力、落实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空前艰巨的抗疫大战大考、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全力奋战在两个战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成效,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普陀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尤其是在抗疫大战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条战线工作人员,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普陀发展的市级机关各部门、驻区部队、国内外驻区机构和区内各企业、各单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外部环境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冲击,稳增长、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任务艰巨。二是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亟需补齐,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三是政府服务管理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政府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十一届区委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四个结合”,坚持“四个放在”,发扬“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奋勇向前,推动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市保持同步,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

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动力与速度相得益彰、增量与存量齐头并进、规划与产业互为前置,统筹兼顾外延拓展式和内涵提升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聚力稳增长。巩固和放大经济向稳向好态势,更好发挥稳增长专班作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及时解决堵点卡点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更好推动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落地落细、精准滴灌,开展跟踪问效和政策储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完善“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机制,狠抓在建项目推进、新项目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布局新基建,新增5G室外宏站200个。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办好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形成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特色商业地标。打造有色金属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区,推动现货市场转型升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聚力大招商。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进一步优化“全域覆盖、全力推动、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持续实施招商引资“十亿百千万+”计划,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模式,瞄准“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联动专业平台做实机构招商,用好各类基金开展资本招商,引进更多头部企业、高能级项目和行业组织者。新设企业数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提升楼宇品质能级,进一步提高企业落地率和贡献度,新增税收亿元楼3幢。深化投资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实现项目全流程追溯、全周期服务。发挥营商环境体验官、线上线下帮办等机制作用,做实做细企业日常走访服务机制,强化企业问题实时跟踪和督办解决,切实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方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聚力强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持续实施“411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速成为支柱产业。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做优做强细分和衍生领域,用好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数字广告园、环同济医学院生命健康总部基地、普熙金融广场等载体,吸引落地更多优质项目。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和未来产业发展上,争取率先布局、率先成势,形成引领赛道风口的“核爆点”。加快网络视听、游戏电竞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扩大上海数字创新大会、上海国际MCN大会、互联网影视峰会等活动影响力。动态优化“3+5+X”产业政策体系。推进重点项目“产地联动”,强化产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今年还要抓好区““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指标、项目开展跟踪分析研究,梳理问题、提出建议、优化措施,推动““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落实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打响“中华武数”科创品牌[9]。进一步提升中以(上海)创新园在全国中以合作布局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度,加快二期载体建设,开展“中以联合研发计划”,做实“长三角中以创新平台合作网络”,做好项目引进、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等工作。激发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引擎功能,推进集成电路研究平台和相关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头部企业、尖端人才合作项目落地,打造“清华系”在沪落地首站。发挥武宁创新发展轴沿线科研平台、院所集聚优势,持续做强机器人、工控安全两大功能型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以海纳小镇为载体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同步推进项目落地、场景梳理和产业对接等工作,形成“区级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评估体系。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打造更高水平的科创平台和载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发现、孵化、培育、服务创新企业的能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9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巩固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深化“人靠谱、才无忧”内涵,完善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支持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积极投身创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节点优势,做优长三角产业联动发展的承载空间,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普陀会客厅。促进外资、外贸、外企发展,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实到外资增长3%。做好第六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促进成交和重点项目落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拓展住所便利化登记应用场景,探索“极简审批”。推进全过程公正监管,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区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贡献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三)着力加快重点地区建设,构筑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强化“中心辐射”功能,聚焦“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优化城区空间格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加快推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波克城市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心、天安阳光广场东块等项目建设,完成鸿寿坊项目竣工验收。整体提升长寿湾、曹家渡地区景观、环境、功能,深化北新泾、新曹杨地区规划研究,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真如城市副中心:完成铜川板块规划研究和控规调整,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打造成副中心建设的标杆。加快京东上海中心、能创星辰汇、真如绿廊等项目进度,真如境商办项目、中海剧院完工。开业运营中海环宇城MAX、山姆会员店,进一步提升商圈集聚度。桃浦智创城:聚焦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统筹推进土地出让、项目建设、产业导入、环境提升。加快智创TOP产城综合体等项目进度,协调推进宝华、金茂等住宅项目建设。同步抓好源头招商、生态圈招商。完成3幅地块生态修复。

同时,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优化空间布局的支撑作用。对外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轨交20号线一期、交通路金昌路新建改建等项目建设,推动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地面主路通车,基本建成武威路区区对接道路。对内不断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新建敦煌南路等8条道路,提升桃浦等区域路网密度和出行便利度,推进智慧道路停车场、智慧立体停车库建设。

(四)着力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城区面貌品质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绘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工笔画”。

打造“半马苏河”活力秀带。水岸联动做好“半马苏河”功能提升、空间塑造、生态优化、景观设计等工作,展现世界级滨水区的风范。推进“半马苏河”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苏河驿站规划布局,加强沿岸商业开发、步道优化等软环境建设,打造更加灵动、更有“烟火气”的两岸公共空间。推动苏州河旅游项目,串联沿线标志性景观,打造文旅融合场景。办好“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10公里精英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赛事活动,积极筹办苏州河半程马拉松,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规划引领,深化“五色行动”[10],展现城区独特的风貌。聚焦“道路+”的宜人街区,推进真南路、铜川路等美丽道路建设,完成15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启动内环及凯旋北路桥下空间提升工程。聚焦“公园+”的多彩天地,建设金光绿地、常和绿地,提升改造长风公园、武宁公园、长寿公园。聚焦“生活圈+”的便捷服务,优化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功能和布局,深化生活数字化转型,推出更多应用场景,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聚焦“两旧一村”改造,启动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2.4万平方米,签约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500台。

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空气环境质量,PM2.5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启动长浜河道、桃浦湖综合整治,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新建绿地15万平方米、绿道7公里。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创建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

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深化“一网统管”建设,用好数字孪生技术,不断加强监测分析和预警研判,实现城区运行全周期管理。加大部门间系统整合力度,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深度融合,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监控平台。推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热线工作“一网评效”体系,提高办理质量。

(五)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办好各类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举措,着力稳住就业基本盘。紧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强化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乐业基地”“乐业社区”,推进就业服务智慧化、多元化、精准化。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开展互联网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试点。

加强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完成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新增养老床位250张、老年助餐场所9家,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20张,为300户老年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拓展社区智慧养老场景。强化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深化长护险试点工作。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大生活困难群体保障力度,主动发现、主动帮助“沉默的少数”。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200套(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评估,实现社区托育点“宝宝屋”全覆盖。争创市示范性紧密型学区集团,加快落实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新“五项标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教育数字基座。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促进优秀师资流动。加快华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中福会托儿所普陀分部等项目进度。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学习型城区建设。

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普陀。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筹备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迁建真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推进国家卫生区周期复审和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

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进一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繁荣文化事业,推动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服务,加强数字场馆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活化非遗保护传承,持续推进“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项目。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配合推动市体育宫改扩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改建一批市民健身步道、健身苑点等。

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创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残疾人、红十字、粮食安全等工作。

(六)着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区,守牢城区安全底线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风险预警防范化解能力,积极构筑城区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坚决筑牢城区安全屏障。

不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更加科学精准、有力有序落实各项优化调整措施。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强化重点机构防控,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切实保护好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积极引导市民增强自我防护,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维护城区安全运行和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安全理念,夯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安全韧性适应理念,加强道路、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和日常养护,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紧盯消防、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滚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快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建设。系统推进新型现代警务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动态隐患清零,深入推进“砺剑”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民生领域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普陀。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打造便民服务的公共空间。夯实基层基础,巩固疫情防控下“第二梯队”[11]经验做法,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基层社区自治共治活力。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等作用,健全“靠谱”解纷中心功能,进一步建好“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验收。推动老旧小区维修资金补建,持续提升物业行业服务管理能级。更好激发共建共创的公共责任,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牢记“三个务必”,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信念铸忠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系统各领域各环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绝对忠诚。

创新务实提效能。着力提高政府抓落实的效率和能力,做实工作专班、定期调度等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用统筹方法谋全局,找准平衡点、寻求最优解,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取得实效。深化“一网通办”,持续拓展“一件事”“免申即享”“好办快办”等特色服务,加强高频事项开发应用。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让政务服务就近办、集成办、马上办。持续办好“网办季”“政府开放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政民互动。科学统筹财政收支,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形成节约型、精准型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实研究型审计,既发现问题,又提出建议。

依法履职重监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巩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果,把全部政府活动纳入法治轨道。牢固树立“程序大于权力”意识,强化决策程序的刚性约束。试点设立行政复议基层受理接待点。创建市级法治建设示范街镇,进一步优化街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社会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统计和审计监督作用。

驰而不息正作风。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四责协同”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久久为功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拖、等、放、推”,真正做到“以四到四办换四心”。一切美好的未来都是干出来的,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跟上时代步伐,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既敢为、又善为,当好“施工队长”,争做“团体冠军”,始终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以实干业绩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各位代表,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共同谱写普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名词解释

[1] “三出两回一流动”——“三出”即出院、出舱、出集中隔离点人员;“两回”即外出就医、外出参与社会保障工作后返回社区人员;“一流动”即配送寄递等流动人员。

[2] “三公(工)一大”——即公安、公卫、工信、大数据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强流调溯源。

[3] 助企纾困12条、经济恢复和重振40条、“靠普”10条、稳增长8条——即我区2022年先后出台实施的《普陀区全力抗击疫情助企纾困的十二条措施》《普陀区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工作方案》《普陀区以“靠普”行动加快经济社会恢复的十条政策措施》《普陀区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4] 招商引资“十亿百千万+”计划——即引进税收亿元能级企业10个以上,税收千万元能级企业100个以上。

[5] “系主任”“班主任”——“系主任”即区领导挂帅联系服务我区重点(系列)企业,“班主任”即产业部门、街镇、地区投促中心牵头对接服务重点企业,做好服务企业相关工作。

[6] 智慧道路停车场——即采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实现道路停车管理智能化,提升泊位周转率和管理效能,提供便捷停车体验。

[7] 信访事项按期办理“四率”——即信访事项按期转送交办率、按期受理告知率、按期办结率、按期汇报率。

[8] “1+9+N”政务服务人员评价体系——“1”即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9”即9个相关条线政府部门设立的专业政务服务中心,“N”即N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居村委等组织。

[9] “中华武数”科创品牌——“中”即中以(上海)创新园,“华”即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即武宁创新发展轴,“数”即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10] “五色行动”——即我区实施的“蓝网绿脉橙圈宜居美路”(蓝绿橙黄红)城市更新行动。

[11] “第二梯队”——即以在职党员为主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代表人士、退役军人、社区退休党员、团员青年骨干、妇女骨干等各类群体,以及与居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助力、参与社区治理的多方力量,组成居村“第二梯队”。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