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2010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03月15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世博、参与世博、保障世博这一中心工作,坚持“抓发展、强功能、重民生、促和谐”的指导方针,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数据指标。

一、 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区域GDP)现价56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04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7.35亿元,增长7%。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9.3:80.7,在工业快速增长及房地产市场疲软影响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减少0.8个百分点。

2005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与增幅

全年实现区属增加值(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21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4.13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89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为70.7%。

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1.97亿元,增长17.4%。区级财政收入中,增值税4.5亿元,增长5.4%;营业税15.49亿元,增长6.9%;企业所得税8.26亿元,增长49.6%;个人所得税3.78亿元,下降4.3%;房产税3.24亿元,增长28.9%;土地增值税2.78亿元,增长2.2%。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8.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科学教育支出17.94亿元,增长25.1%;文体卫生支出5.11亿元,增长22.1%;社保就业支出7.46亿元,下降5.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亿元,增长26.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副业总收入2033万元,比上年下降13.4%,其中,种植业收入632万元,畜牧业产值1401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0.7%和14.5%。年末累计向外租购土地5637亩。全年牛奶产量1429吨,生猪出栏数17645头,年末大牲畜存栏数9489头。

(三)工业

工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工业实现区级税收5.2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区级税收比重为12.9%,比上年下降0.78个百分点。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89亿元,增长10%;完成工业总产值228.19亿元,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4.85亿元。规模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35.9亿元、33.27亿元、27.76亿元、26.54亿元和14.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4.4%。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区工业产销率达到99.7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1.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205家,实现利润27.11亿元,增长30.9%;亏损企业46家,亏损1.46亿元,下降12.4%。

(四)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区级税收3.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区级税收比重为7.6%,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4.3%。建筑企业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年末建筑企业264户,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2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7.49亿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4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33万平方米。

(五)商业

在世博效应带动下,全区消费市场持续繁荣,销售旺盛。商圈调整效应明显,中环商圈获批成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长寿商圈芳汇广场、调频壹广场成功进行业态调整,武宁商圈我格广场正式开业,梅川路文化时尚休闲街完成改造,整体形象显著提升,成为周边居民休闲、购物、餐饮的好去处。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5.65亿元,亚新生活广场3.55亿元,调频壹广场2.63亿元,芳汇广场7420万元。

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区级税收7.8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区级税收比重为19.4%。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4.13亿元,增长18.3%。全年完成商业销售额1489.75亿元,增长20.6%。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478.16亿元,增长20.6%;餐饮业完成销售额11.58亿元,增长26%。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9.66亿元,增长17.7%,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73.4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19.2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179.38亿元;烧的商品零售额27.68亿元。

连锁超市、专卖店内在质量不断提升,年末全区连锁商业网点621家,其中大卖场、连锁超市门店73家,餐饮连锁门店63家,便利店266家,专业店21家。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市场成交总额2702.32亿元,增长52.8%。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241.64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2460.68亿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67个,比上年下降9.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86亿元,增长7.9%。其中,商品房投资104.62亿元,增长6.1%;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16.25亿元,增长20.9%。从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97亿元,增长159.2%;商业投资1.3亿元,增长14%;物流投资1.85亿元,下降24.2%;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社区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投资3.89亿元,增长114.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6.18亿元。

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全区房地产市场保持低位运行。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3.79亿元,比上年下降18%。实现区级税收13.76亿元,增长8.1%,占区级税收比重为34.1%,比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商品房投资104.62亿元,增长6.1%。全年住宅施工面积228.12万平方米,增长4.5%,其中,新开工面积63.08万平方米,增长4.5%。全年住宅竣工面积54.56万平方米,增长12.4%。商品房销售量进一步萎缩,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3.03万平方米,下降29.5%;销售金额131.37亿元,下降28.3%;存量房成交面积122.44万平方米,下降33.2%,成交金额188.31亿元,下降22.1%。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99户。

(七)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区级税收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区级税收的比重达到21.7%,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

1、金融业。金融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建立 “长风金融港”,引进和集聚了10余家境内外知名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企业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区内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1674.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企业存款758.92亿元,增长5%;居民储蓄存款749.54亿元,增长8.5%。年末主要商业银行各项贷款655.33亿元,增长10%,其中,短期资金贷款136.51亿元,下降33.5%;中长期贷款363.37亿元,增长46.9%;个人住房担保贷款143.55亿元,增长12%。

2、旅游业。受世博旅游影响,我区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长风公园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M50创意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旅游节普陀区活动,并获购物节营销大赛最佳人气奖。

全年旅游业完成营业收入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区级税收1.07亿元,增长43%。全区共有星级宾馆1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7家。星级宾馆全年营业收入3.83亿元,增长157%。全区共有旅行社64家,全年组团人数56.52万人次,接待游客48.54万人次。全区旅游景点4个,接待游客481.79万人次。全区住宿客房平均出租率73.17%。

3、物流业。物流产业功能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与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进行战略协作和联合营运,合作建立上海外高桥西北保税物流有限公司,上海路威供应链公司、北芳储运集团已入驻保税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同济大学中国物流研究和培训中心”。

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全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6亿元,比上年下降2%。全年完成区级税收1.41亿元,下降12.1%。年末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166万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进。区属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工作不断加强。国资管理新格局基本建立,完成区国资(集资)监管全覆盖工作。国资国企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对区域经济贡献逐渐加大,全年收缴国资收益9204.88万元,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39亿元,净利润8.26亿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顺利完成英雄集团的整体划转交接,组建区国资经营运作平台公司,启动城投公司和安居公司整合。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完善。国有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开始试点。城镇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顺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平稳过渡,对全区348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

(二)招商引资

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了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信息产业发展、楼宇经济发展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强“4+X”的产业政策引导的体制机制。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势头,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商贸物流、信息科技、金融服务等项目占引进内资企业总数59. 9%。总部型企业的引进取得新突破,施耐德、五芳斋、隆德芯、中国地质等一批总部型、龙头型企业落户。全区楼宇信息和招商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基本框架,招商资源进一步实现统筹。制定《普陀区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拟上市的18家企业中,2家已在证监会和市证监局辅导备案,7家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不断深化,贷款信用担保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全市首创合同未来收益权质押,试行知识产权质押。设立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普陀延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引进内资企业2099户,注册资金66.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3%和13.8%。

(三)对外经济

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25个,引进合同外资3.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年完成外贸出口8.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3.35亿美元,国有、集体及私营企业完成出口4.73

亿美元,分别增长31.4%和6%。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6.91亿美元,增长24.6%;加工贸易出口0.8亿美元,增长12.9%。出口市场以日本、美国为主,全年出口日本市场1.42亿美元,美国1.42亿美元,德国0.54亿美元,印度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9%、39.4%、41.5%和20.6%。

(四)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200户,累计总户数4301户,比上年下降4%,其中,企业法人2683户,营业单位1618户。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530户,集体企业796户,股份合作制企业275户,有限责任公司2654户,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46户,分别比上年下降8.8%、10.3%、6.8%、0.3%和17.9%。内资企业总注册资金349.8亿元,增长7.9%。

全年累计登记“三资”企业1180户,比上年增长15.3%。按企业类型分:独资企业1005户,合资企业146户,合作企业29户。“三资”企业注册资金10.8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外方出资9.6亿美元,增长12.9%。

年末累计登记私营企业19972户,比上年增长1.9%,累计注册资金384.1亿元。年末累计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3641户,增长9.6%,累计注册资金2.43亿元,增长51.2%。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科技创新工作得到有力加强。科技园区的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园区发展政策进一步聚焦,华大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同济大学科技园沪西园区已实质性运作。电科所、化工院、复星医药分别领衔的“智能电网终端设备”、“改性塑料”、“抗体药物”技术创新联盟被认定为市级首批联盟。新建市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家,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实施标准化引领和名牌战略,创建市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5个,30个产品(服务、区域)获上海名牌称号。与区内9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信息化应用和无线城区建设积极推进,本区被列入首批“上海市TD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区”。

全区年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224家,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55.1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内新认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累计2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累计110家。

全年累计获得国家、市级科技项目立项102项,其中,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0项,市创新基金项目1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5项。全年投入科技经费2.78亿元。指导科技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专项计划项目150余项,获得科技扶持资金达2200万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46份,技术合同额6.28亿元。

(二)教育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开工22所,完成16所。9所教育公建配套项目中完成1所,5所正在建设,2所筹备开工。梅岭幼儿园、万里城幼儿园投入使用,全区新增幼儿园学额1350个。荣获“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区素质教育先进校争创工作。促进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探索推进地区学校组团发展模式,成立长征镇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发展,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曹杨街道荣获“全国学习型街道示范单位”。推进教育国际合作,成立普陀中英教育交流中心。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第十次国家讲习班。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实施补贴。校园安全工作、体教结合、医教结合及特殊教育等工作不断加强。

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继续加大,2010年达到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年末公办小学26所,在校小学生2.53万人;公办一贯制学校14所,公办初级中学13所,在校初中学生1.63万人;公办完全中学8所,公办高级中学3所,在校高中生0.7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特殊学生0.05万人;公办幼儿园48所,在园儿童1.78万人;民办中小幼学校30所,在校学生1.29万人;社区学校9所。2010年初中毕业生录取率达96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末教育系统在编在职教工7543人,新增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26人。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新增校园网4个,累计135个。

2004年-2010年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

(三)文化

区图书馆正式开放“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建成上海首个以收藏、展示、研究当代海派文化为功能的专题馆,积极筹建全市首个“青少年自助图书馆”。区少儿图书馆与区图书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正式开放。区属电影院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刘海粟美术展览分馆二期工程基本完成。目前我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70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4%。全年文化设施改造支出186万元。年末拥有图书馆11个,其中,特级图书馆3个,一级图书馆5个。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02万册,年流通量192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总量59万册,年流通量54万册。全区现有影剧院、厅6个,全年共放映电影4.07万场次,观众102万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450场次。

世博文化活动反响良好,组织社区市民活动专场演出30场,演职人员达到608人,演出节目51个,参演团队11个,创下多项全市之最;“图书漂流”成功进入世博园区,为世博会营建了“文化亮点”。大力开展“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创建全市首个“社区公益影院”,全年为社区配送图书及阅览设施15万元,配送电影和文艺演出近500场。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92万场次,累计吸引166万余次群众参与。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1.5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200万份。

(四)卫生

卫生工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建成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区中心医院通过上海市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举办医学高级论坛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医疗服务量保持高位优质运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接受卫生部、市卫生局医疗质量专项督查获得好评。顺利完成甲流疫苗、季流疫苗和麻疹强化免疫接种任务,接种率在全市领先。公共卫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中心迁建项目整体开工,年度卫生实事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健康城区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落实本区控烟工作。

2010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56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所,个体诊所26家,企业医务室48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7934人,增长3.5%,其中博士生134人,硕士生456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662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7.59人,增长3.3%。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5324张,增长1.6%;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6.1张,病床使用率98%。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1147.44万人次,增长7%,其中急诊抢救病人4.95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7.4%。年内实有家庭病床6770张。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0.98岁,男性78.63岁,女性83.42岁。

2004年-2010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

(五)体育

圆满完成市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主题活动有序开展。成功举办2010年端午节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组队参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组夺得了金牌100枚、银牌62枚、铜牌50枚的好成绩,区体育代表团还荣获了本届市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竞赛组织奖”、“青少年组最快进步奖”。

全年举办区内各类比赛活动22次,参赛人数达4500人次。全年共向一线训练单位输送3名运动员,向二线训练单位输送52名运动员。我区输送的包括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内的七名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上共获得五金一银、一个第四、一个第五的好成绩。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年新建健身点2个,更新健身点85个,更新健身苑4个。年末,全区共有健身点223个,健身苑8个。长风公园船库和宜川中学射箭馆的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真如体育场的综合改造工程,已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2010年全区销售各类型体育彩票1.14亿元。

(六)妇儿事业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常住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孕产期保健覆盖率分别为96%和100%;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2‰和2.94‰,继续维持较低比例。我区9个街道镇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妇女健身娱乐场所的配备率均达到100%。

全区职业妇女积极投身“巾帼世博建功行动”中,评选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5个、全国巾帼建功标兵3个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关注民生问题,建立妇联“温暖之家”,为我区市级困难老三八红旗手提供近3万元的帮困资金,为我区85名准孤儿、自强少年、困难儿童提供助学金4.9万元,为我区43位重症困难妇女提供慰问金4万元,为1.91万名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进行政府免费妇科筛查。与区红十字会携手举办了“世博·普陀献爱心”慈善演唱会,建立了200万元的“普陀区重病大病儿童救助基金”。

依法维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区妇女儿童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接待来电来访384件,调解处置率达到100%。通过110报警建立反家庭暴力的出警、调解机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控制在6?。形成具有普陀特色的“女公检法司四大员”进社区参与妇女维权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沪嘉北A、李子园A、金光二期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加快建设。新落实廉租住房租金配租家庭879户,累计发放配租租金3269.22万元。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完成320个老小区的“六小工程”环境改造,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与华东师大联合完成师大一村环境综合整治。旧住房成套改造工程、售后房小区物业“一体化”达标补贴工作继续稳步推进。

旧区改造工作力度加大。全面完成建民村地块动拆迁。积极落实推行两次征询和“数砖头+套型保底”的动迁新机制,真北村、锦绣里等新基地和棉纺新村等结转基地动迁工作积极推进。强化政府在旧区改造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旧区改造体制机制。着力保障旧区改造资金投入和房源筹措,402、507地块的本区配套商品房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拆除旧房4.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646户,旧住房综合治理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旧小区综合改造6个,综合改造面积36.3万平方米。全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23万平方米。

(二)市政建设

规划编制和土地管理不断加强。完成区保障房地块控详规划和中环市级商业中心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存量土地出让金收缴和闲置土地调查处置工作有序推进。分批次、分步骤解决桃浦农民老宅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

配合世博会召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泸定路桥建成通车;沪宁城际铁上海西站投入运营,临时公交枢纽启用;完成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各站点复位工程,配合推进轨道交通13号线本区站点建设;完成枣阳路、丹巴路、叶家宅路(安远路-新会路)辟通工程;完成桃浦路(区界-定边路)、金昌路区区对接道路辟通工程。新师大低标排水系统改建完成,大光复排水系统投入使用。

(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完成15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淘汰工作。组织实施18个企业及部门设备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能耗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对14幢楼宇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稳步推进区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区域平均降尘量稳步下降。全年新增11个区域降尘监测点位,年末累计达到34个。扎实推进燃煤锅炉二氧化硫减排工作。重点加大对桃浦热力公司、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3家使用燃煤锅炉单位的烟气脱硫设施的管理力度,确保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100%。积极开展“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专项检查工作”,全区8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以及3家医药制造企业通过了由国家环保部应急办和华东督查中心专家组的核查。完成迎世博饮食业油烟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全区5家民营加油站完成改造。不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强对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的检查及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备案的检查,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活动,确保危险废物备案管理及转移联单制度的有效执行。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原煤消耗量6.52万吨,比上年下降7.5%。全区区域内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688.8吨,下降47.9%;烟尘排放量22.62吨,下降10.5%;平均降尘量7.26吨/平方公里,下降27.5%。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21.4%;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52毫克/立方米,下降24.6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0.079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26%,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

环卫设施设置进一步优化。今年新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10座;建成垃圾压缩收集站5座。全年清运垃圾65.95万吨,其中生活垃圾42.49万吨,建筑垃圾23.46万吨。清扫道路647段,清扫道路总面积625.14万平方米。

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起,死亡7人,损失金额320万元。全年发生交通事故一般起数1490起,死亡29人,直接财产损失491万元。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99起,死亡6人,直接财产损失44万元。

(四)城市绿化

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持续加强。曹杨路、桃浦路、大渡河路综合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苏州河(普陀段)两岸景观灯光建设成效明显。桃浦楔形绿地建成3万平方米,建民村绿地启动建设,桃浦体育公园(二期)建成。完成兰溪公园等3个公园的改造。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镇等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实现市容环境责任区达标创建全覆盖,成为全市首批达标创建全覆盖区(县)。以乱设摊、跨门营业、夜排档、堆物、渣土管理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形成管理常态化。

完成新建绿地30万平方米,完成生态专项建设绿地5万平方米;配合轨交建设,完成12个站点8.6万平方米配套公共绿地的恢复;完成绿地改造10万平方米,新种行道树1002株,建设立体绿化4280米。全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2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

五、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5.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5平方公里。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7.89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5883人,死亡人口7414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1.75‰,计划生育率99.78%。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5.68万人,其中,企业单位职工3.74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45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2万人。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27.89亿元,年人均工资4.83万元。

就业促进工作扎实推进。启动建设“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三个创新性项目。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公共职介进三区(即校区、园区、社区)等活动,帮助青年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帮助成功创业508人。就业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305人,其中,中高级技能培训9249人。制定完成农民工培训计划。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正式揭牌。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365个,其中,区属单位179个,无主管单位16853个,非正规就业8333个。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617人。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最低生活保障金7893万元,增长15.2%。其中,传统救济人员1557人次,救济金额55.7万元;重残无业人员2.46万人次,救助金额1434.7万元;低保职工家庭9.38万人次,救助金额1886万元;低保失业人员家庭12.69万人次,救助金额4517万元。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深入开展,新增养老床位612张,新建老年活动室14个,18423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中远两湾城和恒盛鼎城养老院奠基。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单位”称号。甘泉街道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区救助管理站新址正式启用。圆满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落实市政府要求,保障绿叶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年末养老机构47家,其中托老所13家。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召开区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出台本区加强社会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布局不断优化,石泉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外开放,曹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基本建成。长寿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本市首条跨区运行的镇域公交线长征1路B线开通。社区“三个中心”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

社会稳定工作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和各类重点人群排查工作深入开展,对矛盾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处置全面推进。区医患纠纷调委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信访形势总体平稳,一批突出信访矛盾有效化解,市联席办交办的105件信访突出矛盾的化解率为45.7%。对影响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保持严打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集中打击街面扒窃”等22次整治专项行动,各类刑事案件立案6367起,比上年下降11.3%,其中,“两抢”案件同比下降48.3%。“三项建设”、“三项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取得实效。综治工作中心实现9个街道镇全覆盖。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