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朋友圈” 同心绘晚晴——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激发上海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4-06-13 来源: 新华社

在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教室,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入党50多年的老党员袁芳荣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成为红色文化传播者,在“行走思政课”上传递信仰力量;

在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68岁的馆长、上海搪瓷六厂最后一任厂长谢党伟生动讲述这项民族工业的兴衰发展,来自“嘉昆太”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听得认真……

当前,市委老干部局正积极推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建设。全市老干部系统先后成立了徐汇、杨浦、黄浦等9个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青吴嘉”(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嘉昆太”(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和“崇启海”(上海市崇明区,江苏省启东市、南通市海门区)等长三角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初步形成“区域化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局面。

党建引领 合作中同频共振

各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激励老同志们旗帜鲜明讲政治,搭建区域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平台,加强区域内老同志联组理论学习,举办党建主题系列活动,开展相关学习教育,携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依托区域丰富红色资源和改革发展鲜活实践,普陀区委老干部局与区文旅局、区总工会、相关街道及区内部分央企、国企进行对接沟通,达成区域协同开发具有时代特色、苏河特征、普陀特点红色文化项目的共识,用心设计了“半马苏河”红色文化研学线路。“靠谱老字号”普陀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嘉定区委老干部局依托“嘉昆太”共同体建设,拓展资源网,协调昆山、太仓市委老干部局,上海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等共同体成员单位,将“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成果展、太仓首个党支部纪念馆、上海大学博物馆、“与光同行志报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7个点位纳入研学地图,并由相关单位提供了“大国底气·从核而来”“创新发展·科技向前”等情景党课线路,丰富了离退休干部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的形式和载体。

2024年,浦东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立足区域内9家成员单位的文化优势,组织策划以弘扬红色建党文化、蓝色海派文化、绿色生态文化、金色农业文化、青色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五彩缤纷”系列活动,引导老干部践行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传承使命。

推进退休干部党员担任互联网企业党建指导员工作,助力党建“银邻汇”工作与企业“同频共振”;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创新杨浦·早讲述”“睦邻杨浦·早巡访”“发展杨浦·早助力”,老同志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播者、乐龄生活的引领者、文明实践的探索者……由18家单位组成的杨浦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汇聚共同体建设合力,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制定《杨浦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章程》,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形成一方牵头、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活动模式。

搭建平台 融合中扩大影响

各区域共同体创新载体,拓展功能,持续扩大影响力,扩容“朋友圈”,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同志到社区集体报到,组织引导老同志根据专业特长加入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在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为区域发展和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静老思政”宣讲团成员陈新光担任2023年静安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导师,结合“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为学员们讲授党课并赠送《初心之旅 上海印迹》书籍。静安区成立了区关工委“五老”百人团,并为百人团成员颁发了聘书,进一步发挥各成员单位老干部在各领域的积极作用。

党龄46年的周淑玲牵头带领由区法院退休干部组成的“虹法”志愿服务队,与区妇联、区消保委、区房管局物业管理科等协商对接,搭建调解平台,为虹口北外滩街道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及人民调解事宜,助力依法治区工作。虹口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不断加强引导老同志发挥作用,如成立虹口区域老干部艺术团,积极推动艺术团走进区内养老机构开展公益演出项目;组建虹口区域老干部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矩阵,目前矩阵已吸纳首批10家志愿者工作室。

从更换老旧的雨污水管、修剪遮挡采光的树枝、清除小花园的杂草等问题,到解决屋顶水箱供水不足和小区加装电梯的全覆盖,退休干部吴志荣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和徐汇区业委会共治沙龙秘书长,一项项、一件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徐汇区“光启晚晴”五老报告团及滨江宣讲分团、区民生矛盾调解团、天平社区治理智囊团、“汇新知”讲师团等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发展贡献离退休干部的智慧力量。康健街道党工委积极搭建平台,成立了康健街道离退休干部“康乐晚晴”助力团。徐家汇街道为上海交大的老领导、老专家、老教授颁发了社区助力团聘书,让他们作为“社区助力大使”,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关心下一代、理论宣讲、科普健康讲座、社区治理等工作中。

据统计,在近年来开展的疫情防控、垃圾分类、文明城区创建等活动中,1500余名市级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小区志愿者,1700余名退休干部党员担任楼组长;760余名退休干部党员挑起居委会委员、业委会主任的担子;近3000余人次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小区“五违四必”整治等各类突击性任务。市级机关工委老干部工作部对接区域化资源,精准打造了符合机关离退休干部特长的项目:成立市民巡访团市级机关分团,吸纳本系统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当好城市“啄木鸟”,助力上海城市文明建设;推荐老同志加入区、街道镇“五老”宣讲团等,组织引导有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法律和党建等专长的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员在上海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中献智献力、发光发热。

盘活资源 共享中成就精彩

各区域共同体定期梳理各成员单位的需求和可提供的资源,挖掘成员单位资源比较优势,开发区域内的共享资源项目,通过联合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专题活动、联谊活动等,共享区域内优质资源,让不同区域的老干部们齐聚一堂,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近日,由崇明、启东、海门三地老干部局主办的“常青之树靓晚晴 毗邻花开银邻汇”——“银耀‘崇启海’协奏四季歌”结对共建项目启动仪式暨2024年度离退休干部植树活动在绿华镇举行,崇启海三地60多名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同赴春季之约、共植常青之树、永结毗邻之情。

“客座流觞雅意融,吴侬软语抑扬中。畅吟歇浦民谣趣,依和苏河韵律风。凭求索,且推崇。更寻文脉与谁通。儒音传世推新曲,田子坊间调正浓。”70多岁的市级机关退休干部王令之以一首《鹧鸪天·赴沪语诵读会》表达了她参加黄浦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活动后的心情。去年,黄浦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举办“礼赞二十大 沪说新时代”迎中秋国庆活动。15家共同体成员单位的老同志们相聚田子坊艺术中心,用独具上海特色的沪语表演形式,进一步发扬海派文化的独特优势,助力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

“宁心同行·奋进新征程”区域文艺展演中,近30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用歌曲舞蹈、朗诵情景剧等节目组成“新起点”“再奋斗”“展未来”三个篇章的文艺演出。“宁心同行·颂成就展未来”区域摄影展上,217名离退休干部266幅摄影作品,用镜头记录美好,用光影点亮生活……作为全市共同体中涉及成员单位最多的共同体,“宁心荟”长宁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平台的搭建,凝聚了区域内老干部工作相关部门,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交流与协作,构建组合式为老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平台。

在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中,来自闵行区、嘉定区、青浦区、昆山市、太仓市5家“闵嘉青”“嘉昆太”区域共同体单位的近百名老同志参与了7个项目的角逐,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每一项活动。“学习二十大 银耀新时代”书画摄影展汇聚了来自闵嘉青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成员单位离退休干部的书画摄影作品210件,一卷卷翰墨丹青,一幅幅摄影作品,展现出广大老同志谨记时代重托、牢记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

金山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与浙江嘉兴平湖市老干部活动室联合举行金山·平湖门球交流赛、毗邻党建书画笔会、“七一”文艺展演等活动,举办第二届“银鑫杯”苏浙沪老干部门球邀请赛,推进长三角区域老年体育事业的融合发展。来自长三角区域29批次、近886名老年学员来到金山开展红色文化研学。

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的26所高校积极参加各相关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组织离退休老同志踊跃参加共同体成员单位开展的学习教育和精神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牵头组织学习参观活动6次,分享线上报告会15场,参加书画、摄影、棋牌、知识竞赛等近百人次,定期开展成员单位之间学习交流活动。

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由“单位体内循环”向“区域内外循环”转换,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区域共同体建设单位取长补短,互学互鉴,不断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落实“一把手”力度,统筹推进、系统集成,为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浦江两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