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名“新锐人物”亮相首届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 医务人员中有群“科普艺术家”

2023-06-07 来源: 中国上海

记者 黄杨子

为进一步打造医疗机构健康科普“主阵地”,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日前,市卫健委、市健促办联合开展第一届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该活动在“健康科普人物”类评选中设置特别贡献人物、杰出人物和新锐人物。昨天,20名“新锐人物”候选人依次登场,分享了他们在健康科普领域的所思所为。

笔耕不辍的医师

健康科普的最终目的,是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生态,提升城市软实力。“健康上海”行动实施3年来,上海已在十大领域“全国率先”,20项指标提前达标。这离不开一批专业人士的“跨界”,更是白衣天使对“健康融入万策、惠及万众”理念发自肺腑的回应。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王兴自2019年至今共写下668万字,以医生和患者家属视角分别出版4本著作,《怪医笔记》更成为国内首部由在职外科医师担任编剧的影视作品。“人的身份都是多元的,我的职业是医生,但我同时也曾是癌症患者的家属,而每个人也免不了会遭遇病痛。能否在不同的视角选择中,为大众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诉说?”

王兴说,进行医疗决策、陪伴心理建设、给予经济支持、学习疾病护理4个方面对患者和家属而言很重要,在《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一书中,他用亲历娓娓道来,引发读者共鸣。其著作的衍生新媒体作品中,科普视频获中宣部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大赛优秀奖。

甘当心理急救员

翻开“健康上海”行动的18个专项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近年来愈发引人关注。

2017年的秋天,一颗科普的种子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金金心中生根发芽。5年来,她拥有了多重身份:“飘扬的绿丝带”主创人员、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主理人、学校和职场心理健康导师……就像日夜与生命赛跑的急诊医护人员,精神科医师也面临着一个挑战:遇到紧急心理问题时,该怎么办?“做自己和家人的心理急救员,我们从澳洲引进的精神健康急救培训(MHFA)和从世界卫生组织引进的心理急救(PFA),这些实操性很强的技术也成为心理健康科普落地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在科普路上的金金收获了荣誉,但更令她骄傲的是一组数字——上海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从2011年的71.9%上升至2019年的76.7%,焦虑症识别正确率从49.5%上升至84.9%,抑郁症识别正确率从60.3%上升至81%。

因科普而结良缘

在健康科普中传递知识,也在健康科普中遇见幸福。来自上海市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的李洁和来自上海市同仁医院的姚乐结缘于健康科普,如今更成为一对深耕于健康领域的“科普伉俪”。曾是一名社区护士的李洁对健康科普更有着别样的感悟,“这是护士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职责,但也有人往往对护士做科普存有偏见,认为我们不如医生专业。”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而戴口罩、消毒防护都是护士在平日工作的必须项,自此,她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

针对大众共性存在的防疫误区,李洁通过自制系列科普视频,首次尝试了将喜剧与科普结合来表达医学知识。《让本宫瞧瞧是谁又烂脸了》等诙谐生动的文字,更让健康知识“破圈”融入热门电视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夯实百姓健康的基层网底,贴近企业、楼宇的社区品牌是否会更让市民感到亲切?”为此,李洁聚焦区域内10家社卫中心特色项目,开设“品牌故事”,“育儿讲堂开讲啦”“辉哥说康复”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自有科普品牌由此诞生。同时,依托南京东路健康促进示范街建设,推出“扫码知营养”“心灵驿站”等6个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