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建设

时间:2019-03-12 来源: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7年,普陀区围绕“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目标和“一轴两翼”功能布局,全力以赴推进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一、突出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武宁创新发展轴建设
  强化科创功能布局顶层设计。制定《推动武宁创新发展轴开发建设和科创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为全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规划行动指南和路线图;院所联合推进产学研合作,成立由26家单位组成的“区科研院校联席会议机制”和由40家单位参加的“区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开展武宁创新发展轴建设研讨会、科创成果信息发布会、“院园融合”系列活动等,搭建院所、院校、院企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的平台;健全完善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建立商务楼宇租税联动、跨区域招商资源共享、鼓励机构招商、投资促进考核激励机制等,不断增强产业部门引导、培育产业发展和街道服务存量企业的职责,招商安商工作职责基本明确。
  聚焦武宁轴重点项目建设。“工业控制安全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列入全市首批规划的支持科创中心建设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两大平台实体公司已完成注册;普陀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平台、机器人检测认证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市首家上海市信用服务产业基地、华东师大“国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获市级部门批准立项;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承担5项市级重大专项,在工控安全、物联网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方面均有突破;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完成智能电网用户端共性技术实验室、智能配电与控制系统实验室、智能楼宇与智能家居实验室、微电网系统实验室、能源管理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建设;国家聚烯烃催化剂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与高校、产业集团和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二、聚焦重点地区,持续深化南北两翼联动发展
  推进桃浦智创城建设。全年收储土地0.33平方千米(500亩),累计完成土地收储2.68平方千米(4000亩),占应收储土地的90%;全年完成移交土地0.73平方千米(1100亩),核心区累计移交土地2.13平方千米(3200亩,含就地转型、保留项目),占已签约土地的80%;完成9幅地块生态修复;中央绿地北三块园林景观工程基本成形、形态初现,“北拓”区域景观方案设计完成;编制完成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导则;建成桃浦规划展示新馆,英雄天地、智创TOP、托马斯学校、综合管廊一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举办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基本明确“1+4+X”产业定位(“1”是依据产业基础和产业未来趋势,需要聚焦发展的产业,即智能科技产业;“4”是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和长远,需要着力发展的四大产业,即健康服务、环保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等产业;“X”即未来由市场机制选择自发演化形成的产业,可根据发展形势、产业规模、利税率、环境友好程度等指标综合考虑)。
  增强南翼滨河开放活力带能级。挂牌成立“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促进长风生态商务区与长征地区的一体化联动发展。成立上海长风汇盈投资管理公司、长风汇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长风汇信股权投资基金,用于科技投资和孵化;发挥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科研优势资源溢出效应,成立长风科技园;推动天地软件园调整提升,建设天地斐讯创新创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智慧商圈试点建设持续深化;远东宏信、闻泰科技、上海安吉、上药神象等多家优质企业落地。
  三、关注重点领域,逐步提升新兴产业贡献能级
  加快新兴产业布局。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区级税收增速分别达到37.81%、33.09%、20.01%,对区域经济贡献度逐步提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园已签约入驻相关领域企业34家,占已入驻企业的70.8%;形成《普陀区制造业指导目录(2017年版)》,推进上海电气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与产业园开展深度合作与产业招商;落实机器人十条专项政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3%,37家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8家超10亿元;形成以波克城市、世熠网络为龙头的网络游戏产业集聚态势。金融科技产业加速发展,进一步扩大并购金融功能外延,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并购基金187家,募集资金超过514亿元,新引进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创金融联盟和上海国际并购交易仲裁中心4家机构,平台要素不断集聚、交易功能持续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健全、逐渐形成软硬件环境优良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深化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建设,举办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集聚33家影视企业;世像传媒、苏宁传媒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映石投资的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和世像传媒的数字特效影棚启动建设。启动上海市标准化服务产业试点区建设,发布促进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认证协会,上海前石科技有限公司,澳臻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静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新轮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5家标准化服务机构落户普陀区。
  强化科创主体培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增市、区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1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OTC”(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2家。拉扎斯网络、波克城市2家企业荣登“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东师范大学3家单位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5个项目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点掌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毛羽入选2016年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被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2017年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全年专利申请量3278件,授权量1667件,均居中心城区第三位。
  四、实现资源联动,加快提升园区载体品质能级
  夯实园区品牌建设。至年底,累计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各类技术服务平台23家;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区级众创空间4家;4家科技园区通过“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评估,占全市通过评估园区的9.8%。


figure_0060_0001.jpg

figure_0061_0001.jpg

  发挥载体支撑功能。利用创新大赛培育园区小微企业,2017“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普陀分赛点荣获优秀赛区,234家企业参赛,69家企业获市级创新资金立项。利用众创空间培育园区潜力企业,2017年在孵企业97家,同比增长6.59%;在孵团队69家,同比增长38%;当年获得投资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66.23%;出台《众创空间管理及绩效评估办法(试行)》,优化众创空间管理。完成“科技服务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网上申领、网上审核,发放科技券共涉及金额401万元。2017年,张江普陀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5.63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缴税费69.2亿元,同比增长14.01%。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制定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区2017年园区发展计划,推进国家机器人检测和评定中心建设,促进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推进华大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建设,华东师大科技园众创空间、风暴赛道华大科技园站启动;推进同济桃浦创新创业园建设,同济中车项目已开展沪西校区科研楼抗震鉴定工作,现场实验室位置完成初步勘察;麦腾创业天地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成功登陆“新三板”。
  五、深化企业服务,不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释放科技创新政策红利。基本形成财税、人才、科创3项普惠政策和5项产业政策组成的“3+5+X”(“3”是指3项普惠政策,包括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扶持内容;“5”是指5项产业政策,包括金融、文化、专业服务、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网络游戏等扶持内容;“X”是指若干专项政策,目前已有节能减排降碳等扶持内容)产业政策体系,政策的统筹性、精准性、简明性增强;“科创+”平台2.0版正式发布,通过平台提供政策宣传、项目申报、事项办理等功能,实现科技服务精准对接;开通“普陀区企业服务直通车”微信服务号,建立企业诉求和职能部门后台处置管理机制,抓取信息5970条;持续开展机关服务企业志愿团志愿服务进楼宇(园区)系列活动,为400余家次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突出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深化引导基金运营转型,2017年已正式设立并运营1家(富厚),募资2.7亿元(引导基金出资3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4亿元),完成7个项目的投出共计2.2亿元;做好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对接上海市大型政策性担保基金,全年共受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21家,受理金额1.22亿元,31家企业获得贴息、贴费专项补贴,补贴金额947.54万元。
  加大论坛展会的宣传推介。组织召开2017中国(上海)国际嵌入式大会暨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承办工博会“智能制造2025”国际合作—智能制造论坛和上海软件贸易发展论坛;主办移动互联时代的VR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举办第五届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要素对接推进会;主办第十一届上海(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论坛之金融科技分论坛;开展“深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2017长风科技金融论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多证合一”和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放宽企业准入条件,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加快简政放权,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28项,形成315项事中事后具体监管事项清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政务大厅一体化联动。
  落实好人才相关政策。全面修订“1+14”区域人才政策体系(“1”是《普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激励和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14”是14个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涉及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财政补贴、人才公寓管理、青年人才租房补贴管理、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服务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团队奖励、科技进步奖激励、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人才专项扶持计划、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培养开发和服务管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区属学校服务管理、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项目资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发和服务管理等),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普陀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全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2人;实施“四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扶持计划,对2017年度评选表彰的148名人才给予一次性资助资金。
  2018年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攻坚突破年,普陀区将继续服从服务全市大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上海构筑发展战略优势中不断提升普陀竞争力。(区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