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友好型环境建设 打造幸福甘泉宜居环境——对话甘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蒋龙

2015-12-11 来源: 新普陀报

问:围绕社会治理创新重在落实市委“一号课题”,结合区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目标,甘泉路街道有哪些思考?

答:根据区委要求,我们甘泉路街道提出了建设“幸福甘泉”的目标,积极打造幸福宜居的社区环境。

一是将财力向民生方面倾斜,加强民生项目建设。制定了《甘泉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加快构建区域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适老型社区改造项目,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探索建设照护快捷站。针对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多的现状,加快构建多元化救助体系,通过落实街道帮困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为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帮扶。

二是推进网格化中心建设,探索社区管理服务的新方法。完善网格化中心人员配备,起草标准化操作流程,协调整合城管、公安、市场监管、市容、绿化、房管等驻区单位力量积极参与,推进网格工作站建设,探索形成甘泉特色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网络。此外,针对售后公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低、矛盾多的现状,加强对“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调研,并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制定了《街道关于住宅小区自治管理工作机制的方案》,将具体工作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继续深化居民区自治项目化,提升社区自治工作水平。在各居民区成立自治项目管理小组,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同时加强定期考评和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化工作的运作、监督和考评机制。

问:经过了新一轮居委会主任选举,基层组织建设在甘泉路街道得到了怎样的加强,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创造了怎样有利的条件?

答:今年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甘泉路街道选民登记率和选票回收率均为全区第一,居民民主意识和自治观念明显提升,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整体素质明显增强。这些为下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精神,推进社区共治与自治,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充实了人员。以往有的居委会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通过这次换届选举,人员得到有效扩充,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二是优化了结构。新当选的居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2岁;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57人,超过成员总数的半数;中共党员35人。居委会成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较以前更加优化。三是稳定了队伍。通过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让社区工作者工作有劲头,安心扎根社区工作。四是规划了前景。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晋升通道,通过社工培训、相关资质考核等,推进社区工作者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问:针对区域实际,在新形势下,甘泉路街道将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为民服务上,请具体谈谈。

答:目前甘泉路街道老龄化程度居全区首位,高于全市水平。街道通过新增硬件设施,配套软件服务等方式,努力整体提升社区生活服务品质。

一是稳步推进适老型小区改造,实现社区全覆盖。目前全街道已安装楼道爱心折叠椅1186套,安装敬老字牌498块,楼层标识牌7845块,在小区内为老年人安装了阳光椅632只,对一些年久失修的公共资源进行了修缮,不断推进小区百姓小广场的改造,努力为老人营造一个适合他们生活习惯的生活环境。二是探索社会组织、“互联网+”运作新方式,深化服务内涵。如“久龄家园”为居民提供各类综合为老服务;“西部365”APP,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实现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物业服务等。三是丰富社区文体活动资源,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目前街道有1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小区,辐射带动其他8个区级科普示范小区;6条健身步道,45个健身苑点,积极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向居民开放,方便居民就近健身;“三馆合一”的甘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等综合服务。四是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合拳,提升法治化水平。通过法律夜门诊、居委法律顾问制度、名律师进社区等,逐步培养居民法治意识,提升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社区信访矛盾的产生,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确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