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靠谱石泉丨把民生实事当“头等大事”,他们将“急难愁盼”化为“美好生活”
2024年10月09日 来源: 石泉路街道老旧的基础配套设施,既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不符,也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今年以来,石泉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通过走访调研等途径,细心聆听并汇聚居民的真实诉求与期待。深入实施社区更新与项目改造,以有温度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的生动篇章。
从雨天也能安心漫步的小花园,到污水满溢问题的迅速解决,再到垃圾厢房的华丽转身,以及边门改造带来的出行便利,每一项改造都凝聚着街道、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的共同努力与智慧。
雨天也能逛花园 “微更新”提升“小确幸”
管弄一、二街坊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有1800多户居民,其中逾三分之一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小区正中的小花园是他们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小花园的跑道破损严重,给居民的日常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如何回应居民迫切的现实需求,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在街道的牵头下,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协调居委会、物业、业委会解决对策,并将收集的意见、建议和更换地坪的必要性上报街道。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翻新,更是一项基层治理工程,小区建设建什么、怎么建,要贴合居民的实际需求,要由居民说了算。为此,工程开始前,居民区还通过“三驾马车”联动机制,多次召开民情民意征集会,确保改造方案贴近居民需求。
改造过程中,管弄一、二街坊采用整体维修方式处理花园内存在破损的木质座椅,既保障安全又控制成本。在街道多部门和中山物业的支持之下,从提交报告到竣工验收,整个“微更新”项目仅用时不足一个月,跑出了城市更新的“加速度”。
如今,小花园内遮雨棚、休闲座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原本破损的地坪彻底焕新,深红色的塑胶跑道也变得更整洁美观,赢得居民们的一致好评。“现在我们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满意,下雨天带孩子在这儿玩,也不用担心可能摔倒了。”居民黄奶奶感慨道。
污水满溢速解决 居民烦恼去无踪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街道关注民生所急,顺应民生所向,将居民放在第一位,用“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镇坪路48弄嘉富利小区是2000年初建成的楼房,房龄较长,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其中管道漏水、污水满溢问题尤为突出。近日,随着街道一系列紧急抢修措施的顺利实施,这一困扰居民的难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上半年,在日常巡检中,居委意外发现嘉富利小区沿河河道中出现白色油漆,仔细调查后发现是小区内通往河道的雨水管道破裂所致。虽然相关部门迅速响应,抢修后雨水管道停止了漏水,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小区靠近大门的一排窨井盖出现了满溢现象,污水影响到了两个人流量最大的出入口,给居民带来极大不便。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居民区党总支迅速行动,紧急联系污水车进行抽取作业,有效降低污水水位,保障了居民的基本外出需求。
雨水管道已经不漏了,为什么窨井盖还会出现满溢的情况?深入调查后,问题根源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小区内部的雨水与污水在流出后需先经汇总沉淀,再由总管排入市政管道。然而,在通往市政总管的关键路段,嘉富利小区的污水管道塌方,导致雨水与污水无法顺利排出,只能在小区内部管道内循环积聚,最终造成污水满溢的情况。
虽然小区业委会已成立,但维修资金尚未到位,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居委会果断决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街道的全力支持下,居委会、物业及社区管理办组成的“三驾马车”,共同制定详细的抢修方案。考虑到维修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居委会首先与塌方管道紧邻商铺的租赁人进行了充分沟通,确保了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维修中,居委会与物业密切配合,一方面组织专业队伍对塌方管道上方的台阶进行拆除,为后续抢修工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安排保洁人员及时清理小区道路上的粪水污水,确保居民出行安全。同时,通过张贴安全告知书、加强日常巡查和居民安抚工作,有效维护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经过数日紧张有序的施工,维修工程圆满结束。曾经困扰居民的管道漏水问题被彻底根治,污水满溢的现象也一去不复返。居民们都特别满意,专门给居委和街道送上锦旗,表达了对街道高效处置,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的赞扬和感谢。
垃圾厢房焕新颜 改出“舒心”新生活
“12345”便民热线不仅是居民反映问题的“直通车”,更是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加速器”。近日,石泉路街道城运中心收到了一封来自“12345”热线的表扬信,信中居民对石泉路415弄天赐苑小区内的垃圾厢房改造给予了高度赞赏。这封工单背后,是长久以来萦绕在居民心头的一大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又脏又臭,我们都是扔完垃圾就走,一步都不想多留!”
“天气冷的时候还好,现在天气热,我住的离这儿近,都不敢开窗了。”
“我们家孩子之前在这被虫子咬了,好几天肿块才消下去。”
……
石泉路415弄天赐苑小区内的垃圾厢房毗邻小区的主干道,每当垃圾满溢时,这座“开放式”的垃圾厢房就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原来,小区内的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等堆放点都缺乏有效管理,垃圾混扔、污水横流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
获悉这一问题后,在街道垃圾分类减量办的推动下,今年天赐苑小区正式启动精品垃圾厢房建设工作。居委会高度重视,不仅多次对居民进行走访和意见征询,还与区绿容局环卫中心、街道垃圾分类减量办以及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进行深入考察和研讨。经过多轮方案的优化和调整,终于制定出一套精益求精的改造计划并实施。
“老好额,现在我们家白天终于能开窗通风了。”再次谈起垃圾厢房,居民们都竖起大拇指。改造后的垃圾厢房在各个方面都实现显著升级:通过对小区的垃圾投放量进行合理预估和扩容设计,确保了垃圾厢房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在厢房内安装了智能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小包垃圾”落地、垃圾桶满溢、污水横流和垃圾错投等情况,并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及时进行处理;垃圾厢房还科学划分了投放区、存桶区、清洗区和工具存放区四个区域,并配备灭蚊灯等设施,有效减少了蚊蝇滋生。
望“门”兴叹过去时 “幸福之门”从此常开
居委干部主动走进社区,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走访形式的补充,不仅让居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也让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着手解决。
颐宁苑小区始建于2000年,小区共有7栋楼,640余户居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对“便利社区”的需求日益增长,小区大门口的双向通行已难以满足。
最初建设时颐宁苑就有侧门方便居民进出,但二十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打开。同时,小区内的非机动车因没有固定停放区域,大多临时堆放在边门附近的公共区域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随着小区隔壁的荒地变为绿意盎然的绿化带,居民们迫切希望重新利用早已存在却多年未开的边门,以便大家出行时可以有多种线路选择,且能更便捷地享受周边绿化带来的清新与舒适。
“要是能把边门重新打开那就好了,还能带孩子放放风。”
“新建的绿地环境也好、设施也齐全,但是绕道一次真的太麻烦了!”
……
在居委会开展“四百”大走访的过程中,居民们的这些想法很快“传”到居民区书记侯一鸣的耳中,“开门”一事正式提上议程。中宁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带着初步设想的问题召开“红色议事厅”,各方力量共同商讨可行性方案。在街道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多次现场勘查与讨论,一个既满足居民需求又确保小区安全的改造方案应运而生。
改造过程中,街道设立专门的非机动停车区域,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在边门上加装电子门禁系统,刷卡进出,守住安全底线;对边门附近的道路进行优化改造,消除安全隐患;要求物业做好边门的日常巡查,确保小区整体安全。
施工中,居委发现与边门相连的墙体有开裂,存在安全隐患,仔细讨论后决定采取推倒重建的方式,将这道实心墙改造为透绿的栅栏,让小区内外景色相融,为居民生活增添一抹自然风情。在施工方中海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现在铁栅栏已经施工完成,居民们在小区内就能欣赏到外面的风景。
“真是方便多了,我们都特别喜欢从边门走,门口这段路又宽又阔,而且一出门就是新建的绿化区,离超市也近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看似细小,却让居民们的“后顾之忧”得到解决,联通小区和社区绿化的“边门”,更成为居民心中的便民“幸福门”。
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渠道,石泉路街道直面居民需求,精准把脉问题症结,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居民的每一个声音都被认真倾听,每一个诉求都得到及时响应。
未来,石泉路街道将继续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用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幸福之花在每一个社区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