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异常将自动报警?长寿试点高科技充电桩见成效! ( 2024年06月04日 )       来源: 长寿路街道

电动自行车是居民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定期给车辆进行充电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如何让电动自行车充电既方便又安全?长寿路街道正在辖区多个小区试点高科技智能充电桩,形成安全有效的“长寿经验”。

01 老小区用上高科技充电桩

东新支路55弄小区建成于1986年,是一处典型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多年前,小区经常处于外无门墙、内无路灯、车辆乱停、电线乱拉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小区“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完工,小区不仅有了围墙、智能车行人行门禁、路灯等基础设施,还在角角落落增设了非机动车智能充电停车棚等。

在东新支路55弄小区“美丽家园”建设中,第三方智能充电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负责非机动车综合治理改造部分的工程。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第三方平台在小区狭长破旧的院墙,长期堆物的角落因地制宜建造了非机动车智能充电车棚和充电站,共可停放150辆非机动车,提供100个智能充电插口。

同样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还有武宁路74弄小区。该小区规模较大,电动自行车曾一度停满了小区内各支小马路,有些车主甚至将车停到了公共走道,飞线充电的现象比比皆是。

平安志愿者在安全巡逻时,会积极劝阻居民规范停车,切勿飞线充电,同时也会收到许多居民反馈,因为没有地方充电才迫不得已从家中拉电线出来,如果小区内有集中充电的场所与设施,他们也愿意规范停车与充电。

2022年,小区业委会以武宁一村15号对面公共区域为“试点”,打造了第一处非机动车集中充电点位。2022年底,小区业委会再次实地走访与考察,看看如何进一步高效利用空间,最终在武宁一村5号、6号楼之间的公共区域,打造了第二处非机动车充电点位。

2023年,小区在街道平安办的支持下引入第三方平台,多方共建武宁路74弄双号非机动车车棚。该车棚位于小区一块公共区域,业委会启用了部分维修基金,剩余费用则由第三方平台补贴。该车棚可同时供10辆非机动车充电,此外车棚上方还安装了多处消防配套设施,提升安全性。

02 发现过载自动断电保证安全性

有了集中充电的停车场所,实现了充电方便实惠,充电安全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5公里,蓄电池标称电压要小于或等于48V。交警部门介绍,有上述限制,是因为只要对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稍作改装,车辆的速度可以立马翻倍都不止,不少改装车,速度可以轻松达到六七十公里每小时,这样的车速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大大增加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风险。

为进一步保障居民充电安全,提升社区平安指数,街道平安办通过多方调研,指定第三方平台在辖区内进行试点,并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据第三方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高科技智能充电设备,充满自动断电,智能检测电池健康状况,识别大功率电池、短路充电器,高温、烟雾、过载自动断电并上报至物联网管控平台。产品技术全部通过国家级权威实验室检测。

街道平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已同第三方平台合作增设一批高科技智能充电桩,成功对接2万个充电接口,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全覆盖。这批充电桩扫码使用期间,能监测因充电异常引起的问题并将报警信息及时反馈到当事人的手机上。除了后台运营商,街道城运中心也能实时对接数据,双方同时检测,确保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