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005号提案的答复

夏海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普陀区青年教师租住问题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租得到”,加快增量建设

一是通过在新出让商品住宅小区中配建公租房的方式,不断扩大区筹公租房筹措总量。2024-2025年将有包括石泉街道苏河望项目、万里街道237坊项目等多个项目房源入市供应。

二是通过发挥国资国企压舱石、稳定器作用,集中新建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在桃浦智创城板块,西部集团、城投公司、中环集团、中铁建的4个集中新建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是鼓励市场主体将闲置非居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盘活存量房屋资源。目前普陀区现有22个存量非居改建类保障性租赁住房,接下来将有多个非居改建项目改建,主要分布于长风、长寿、真如镇等街道。

四是探索人才公寓筹措新模式。鼓励重点企业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用地,通过就地转型方式集中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华东电力设计院项目、解放传媒报业集团项目、圣安达项目目前均已完成前期工作准备,待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千余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

五是积极探索由社会力量、国资国企共同参与建设、用人单位共享租赁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通过在已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升级打造的方式,已筹措和欣公寓、怡辰公寓项目合计床位700余张,并控制供应价格在550-950元/月,突出低租金、可负担的产品定位。

二、聚焦人才分布,注重合理布局

以地域空间为基础,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15分钟人才服务圈”。选址布局上,新建项目在轨交站点周边供地占到75%(轨交站点1公里范围内),并集中辐射覆盖桃浦智创城、中以产业园等产业、商业聚集区的租住需求集中区域。供后市场上,目前普陀区存量非居改建类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出租率平均接近80%左右,项目已全覆盖普陀区10个街道、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心城等区域的职住平衡和供需适配的问题。尤其是我区已筹集人才公寓项目基本布局主要干线轨交、重点科研院所、优质医院学校周边,满足各类人才生活办公多样需求。

三、聚焦青年人才,打造聚才平台

针对青年教师、应届毕业生、重点企业等人才,我区多措并举,助力普陀一流文化人才高地建设。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根据《上海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意见》和《普陀区人才安居保障实施办法》,组织部、投促办等单位都加大对有需求的企业横向联系,同时房管局积极配合提供适合的房源,如公租房项目供应对象绝大多数为区内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波克科技、中国建筑、电科所、电科五十所等200家重点企业在内,已解决企业重点职工人才居住需求800余人。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做好政策宣传,协助教师向公租房平台申请人才公寓,确保在同等条件下,教师享受优先入住的优惠政策,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二是开展“保租房毕业季进校园”,针对应届生的毕业青年,提供一批小户型、可负担、职住平衡、配套齐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定向保障在沪就业的无房高校毕业生,统筹一部分价格在3500元/月/间以内的品质房源,并提供租金优惠或配套减租政策,让高校毕业生安心就业、安居乐业。

三是打造青年“暖心港”。探索建立“普陀青年驿站”新模式,统筹用好现有资源,联合区属群团组织及运营企业,为符合条件的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7-15天免费住宿期(试住期),探索青年租赁居住服务的新模式。

四是打造普陀特色人才品牌,探索市、区合作模式,打造上海文化人才公寓,解决文化人才居住需求。在市、区两级宣传部门牵头下,在西部乐巢中岚居项目中筹措150套文化人才公寓房源,定向供应符合条件的文化人才。

 

 

上海市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4年5月17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