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2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张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部分学生开展“家校社协作”项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普陀区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核心理念,以《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为依据,持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构筑学生身心关爱支持网,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健全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

一、机制建设,保障协同育人的规范性

1.加强政府统筹。普陀区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履责的工作机制,将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2.优化工作机制。区教育局牵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相继出台《普陀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普陀区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等,进一步规范家校合作的职责和要求,提升家长开展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同时会同区妇联、民政、区检察院等部门制定出台《普陀区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校外安全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普陀区学校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工作制度的工作方案》等,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协同育人工作体系的顺利运行。

二、丰富活动,凸显协同育人的工作内涵

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中心职能,切实加强专业指导,护佑学生健康成长。

1.服务进家庭,做智慧家长的同行者。通过“馨家园”月末家长沙龙、上海家长学校普陀分校、润心学堂线上课堂等多维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超5万人次参与学习;建立24小时心理热线,周一至周六专人在岗工作模式实现“全时段 速应答”的咨询服务,接听家长来电,解答家长困惑,指导家长厘清孩子现状,启发家长改善教育方式;2023年9月,联动区妇联、民政局,在区内十个街道镇拓展性建立“邻家妈妈”导师团互助协作组,由“邻家妈妈”、所在学校“学生导师”、居(村)民委员会儿童主任组成,共同为结对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给困境儿童打造一个属于她的家校社关爱圈。区民政局着力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平台,发挥专业社会团队优势,开展“温暖童行﹒携手共育”未成年人社区关爱配送服务、“普﹒未爱小屋”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普陀区特殊儿童家庭支持及康复指导、困境儿童心理建设等项目,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2.指导进校园,做全员导师的支持者。基于成长导向,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家庭开展专题指导,如为3-6岁育儿家庭提供健康生活习惯亲子活动、为新生入园家庭开展家园衔接指导服务、为6-7年级配送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和宣讲服务。2023年,指导15所中小学和16所幼儿园成功创建新一轮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基于发展导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2023年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559项,参与人次超10万;与区卫健委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校园行”,为学生及家长特别是中高考学生和家长现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指导、中高考政策咨询等服务。基于问题导向,提供精准服务,2023年起,针对特殊学生个案采用“校家医社”四方协力的案例处置模式,一方面,搭建“益心成长”身心关爱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关注重症心理问题学生、休学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即专门学校帮教的校外预控生),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协同育人工作靶向研究,构建“数据采集-专项评估-问题反馈-精准施策”的工作模式,确保重点学生有人管、管到位;另一方面,每月邀请区精卫中心医生志愿者在区心理中心定期坐诊,提供专业支持,并会同市、区心理专家,聚焦中小学生情绪障碍、学业压力、亲子关系、抑郁症、行为谱系障碍等复杂问题,为特殊学生个案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督导。

3.宣传进社会,做科学理念的传播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家长学校优质微课,普及科学育儿观,截至目前,累计推送88期,阅读人次超15万。联动区精卫中心开发和积极推广“心博士”青少年心理发展科普漫画,扩大家庭教育科普面。建立“1+3+N”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即组建一个家庭教育协同育人联盟,依托“普陀大学堂”9大系列的学生社会实践场所,实现学生实践基地多层次、宽领域的全覆盖。拓展协同育人工作圈,与华东师大、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发挥专业部门和宣传部门的资源优势,弘扬优秀家教家风。

下阶段,区教育局进一步明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注重“减负提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启动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建立“普陀区家庭教育协同育人联盟”,聚焦关键要素,提升协同育人的工作成效。

1.聚焦五育协同,促进全面发展。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有机融合,开展“YI苏河”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提升“普陀大学堂”校外阵地服务能级,做优“河湾学堂”、充实“体艺学堂”、优化“创新学堂”等,充分挖掘和发挥各自的育人价值,赋能学生适性成长。

2.聚焦专业带动,提升共育能力。建强家校共育队伍,以全员导师制为载体,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培育和汇聚德育骨干,建立德育管理、班主任、心理及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德育团队骨干教师梯队,强化德育名师队伍的专业引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调动卫生、民政、司法等行业志愿者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深入开展法律、家庭教育指导、职业生涯等宣讲,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3.聚焦机制协同,强化资源联动。出台《普陀区关于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沟通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队伍培养机制和评价保障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加强部门联动、资源统筹,协调人员、资金、场地等,为深入推进符合普陀实际、体现普陀特色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感谢您对普陀教育的关心与支持!

 

                                普陀区教育局  

                         2024年5月20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