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121号提案的答复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121号提案的答复

毛妙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提升研发服务能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高校、科研院所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创新的现实有效形式和战略途径,已经上升到国家科技战略高度。我区始终把加快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区域科技实力提升、人才集聚的重要抓手,立足“中华武数”科创布局,以一条武宁路为核心,串联形成了一个汇集2家教育部直属高校、16家知名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创平台和近千家科技企业的武宁创新共同体,进一步畅通区-校-企联动渠道。具体做法:一是以政策支持为“先导”。2023年制定武宁创新共同体专项政策和“1+N”人才政策,为企业面向高校引进人才、承接资源溢出、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强劲支撑。以“华普人才基金”为抓手,鼓励高校科研团队与地区加强联动,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最高可给予100万支持,全面承接辖区内重点高校“溢出资源”。二是以合作交流为“基调”。搭建“中华武数”科创集市平台,举办“院所开放日”等品牌活动,形成一批校企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积极开展高校人才挂职锻炼,遴选优秀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开展挂职锻炼、实践学习等,为区域发展提供多元支持。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支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人才赴高校培训进修。三是以强化储备为“趋势”。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社区,常态化开展“高校人才普陀行”,组织重点高校、院所应届毕业生赴中以创新园、上电科、上化院开展实地参观交流,深入体验普陀发展现状,吸引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普陀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校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融合深度不够、合作支持不强、成果供给不足、人才引入不畅的问题,委员相应提出了四点可行的建议,值得政府部门采纳并研究解决。接下来,我区将依托“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积极构建多元融合、灵活开放的校企协同体系,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普陀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矩阵。

(一)建立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

依托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资源以及“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推进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格局。聚焦区域重点培育产业,落实武宁创新共同体三年行动方案和“1+N”人才政策等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政策措施,增强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以机器人平台、工控平台为核心,近百家科技研发平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为成员搭建“百大平台”联盟,有效提升区域校企科创资源共享协同能力,增强前沿技术突破的“硬实力”。发挥清华大学在空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前沿学科优势,推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长三角云上科创”平台建设,打造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生态。依托与上海大学联合筹建的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提升机器人项目路演室、初创企业孵化器功能,助力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

(三)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华东师大、同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资源,紧跟产业发展需求,“订单式”推出人才培训项目,打通人才“引育管用”全链条,更好地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区校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为契机,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面向产业实际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依托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赴普陀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岗位实践,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扎根普陀追梦圆梦。

(四)加大校企协同创新项目支持

着眼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落实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政策,支持校企协同创新发展。鼓励区内科技类企业依托高校设立概念验证中心,对早期科技成果和未来产业技术概念进行筛选并提供概念验证服务。支持区内高校与科技类企业等创新主体为解决自身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而牵头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5月24日 

联系人姓名:王珂               联系电话:52564588-7181

联系地址:大渡河路1668号2号楼        邮政编码:20033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