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推动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和建设城市儿童友好空间的重要任务,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本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共厕所是体现城市温度的重要载体,普陀区积极推进落实环卫公厕改造,经前期调研,老年人和儿童经常活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学校周边;此外还有全区的一些地标性的区域,比如长风公园、上海西站、苏河沿岸等区域。为此,普陀区选定15座面积较大、条件较好,配备有无障碍设施或第三卫生间的厕所,率先进行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目前这15座公厕改造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在改造过程中,普陀区结合每一座公厕的实际情况确定改造方案,从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等4类要求着手,制订“一厕一方案”。
通行安全方面
主要包括改造无障碍坡道、移除门槛、改造厕间门、安装防撞护角或防撞条、地面防滑和高差处理等。
助力行走方面
主要包括安装通行扶手、改进无障碍设施布局等。
自主如厕方面
主要包括改造门把手、配置座便器、配置儿童座便器、安装扶手和紧急呼叫器等。
服务优化方面
主要包括安装托婴板、安装儿童安全座椅、设置休息区、配备轮椅或助行器等。
通过优化厕所内部布局、设施配置、标识标牌等,避免滑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特殊群体的如厕体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