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太黏妈妈、女孩太黏爸爸,可能是“俄狄浦斯期”来了
2023年03月27日 来源: 长寿路街道
“家庭教育一起学”《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解读系列三——关于冲突
孩童的3-6岁被称为性蕾期(或俄狄浦斯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喜欢黏着妈妈的男孩会发现母亲的感情并不只是对自己,父亲成了他情感上的最大竞争者,而女孩也发现爸爸总能吸引着妈妈,她想独占母亲不能,只好把对母亲的爱和渴望收回一部分,投注给父亲。
可见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的欲求不同,男孩只有一个欲求(母亲),而女孩有两个欲求(首先是母亲,接下来是父亲)。这个时候的孩子们会非常纠结,他们希望独占异性父母,对同性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同时又崇拜和欣赏着他们,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下面,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关于冲突。
性蕾期/俄狄浦斯期(3—6岁)
1、孩子最需要的是缓解内心冲突
俄狄浦斯期的男孩喜欢母亲,想占有母亲,但出于害怕爸爸的力量过于强大,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而产生恐惧的心理。而女孩想独占母亲不得,只好把爱和渴望投注给父亲,以期望父亲能给予像母亲一样的爱,但同时女孩也认为母亲的存在阻碍了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产生害怕甚至内疚的心理。
这种未解决的冲突就会影响人们对竞争与挑战成功的体验,没有解决冲突的孩子们,他们长大后会因害怕等在后面的惩罚,而不敢让自己过度成功,在潜意识里始终出现的是“我不可以成功”的想法。
2、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敢于成功
人在6岁之前形成核心人格,6岁之后的经历只对6岁之前的模式不断地重复,因此家长了解6岁前的人格发展任务就非常重要。如果说口欲期的任务是发展安全感,肛欲期的任务是发展自制力,那么俄狄浦斯期的任务就是敢于成功。
0-6岁人格发展的任务
如果孩子无法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成年后容易形成许多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及在学业或事业上无法获得较好的发展或较大的成功。
如何让孩子的内心冲突达成和解并敢于成功
俄狄浦斯期正好是孩子内心和异性父母从竞争到和解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的竞争关系不仅表现在情感上,也会表现在权力上,因此需要帮助孩子在父母的三角关系中寻求平衡。
1、共情,两种对立冲突情绪都能共情
孩子内心冲突主要会分为好和坏、爱和恨、安全和迫害等,这些都是对立的情绪,进而会产生内心的冲突,作为父母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带有我们个人主观的情绪,对两种对立情绪或情感都要进行恰好的共情。
2、介入,以温和的态度进行关系互动
要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父亲不能缺席,也不能过度地批评孩子,最终男孩要看到父亲作为一个成熟男人的形象魅力来认同父亲;而女孩要看到母亲作为一个成熟女人的形象魅力,学会建立与男性的联结,既向父亲认同,也要向母亲认同,这样才能顺利度过俄狄浦斯。
如果男孩跟父亲距离太远,而跟母亲距离太近,可能他长大后跟男士的竞争关系就比较紧张,对女士就丧失原则和底线;女孩如果跟母亲的关系太近,就会发展成一个个性过强的女孩,但如果跟父亲关系过近,她长大心里就容不下别的男人,因此父亲要恰好介入到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中才行。
3、边界,注意亲密关系的界限与分寸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距离,亲密关系并不是越近越好,彼此之间太近太远都有问题。
三角形距离
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有过度的亲密行为,也不要与异性儿女在身体上有过度的接触,不要随便在孩子面前换衣服、洗澡、亲嘴等,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一直去指责对方,或者对彼此有鄙视的心理,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也不要让孩子进行选择。
家庭教育一起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识。
上海灵音心图心理咨询中心
上海家长学校
普陀妇女儿童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