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兑奖有风险,扫码需谨慎!这种诈骗陷阱已有人中招

2023年09月05日 来源: 曹杨新村街道

近期,有市民反映自己明明没有网购,却收到快递包裹,拆开快递是一些小礼物,比如水杯、手机支架等等,并附带“刮刮乐”。当你刮开奖券,一定会发现自己中了“大奖”,还会提示你扫二维码领取奖品。千万别上当!这是新的诈骗手段,中奖、送礼都只是噱头,骗子用这些不值钱的小礼品广撒网,布设陷阱。

3.jpeg



近日,市民杨阿婆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民警赶到杨阿婆家门口时,发现杨阿婆正在操作手机,准备转账5万元。及时劝阻后,民警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前几天杨阿婆莫名收到一份快递包裹,内有一副手机支架和一张印有某电商平台的刮刮乐。杨阿婆刮开了这张刮刮乐,结果显示她中了奖,需扫码兑奖并领福利。杨阿婆扫码后便弹出一个陌生号码的企业微信。她添加微信,询问兑奖事宜,却被告知要先点击链接下载一款投资理财APP并完成任务,方可“兑奖”。

被奖品吸引,杨阿婆便按照对方“指引”,一步步“下载”“注册”“登录”。完成上述步骤后,杨阿婆被拉进了一个名为“商家项目室”的聊天群,群内自称“投资指导员”的客服主动联系了她,告知“奖品”就是在这款APP上投资所谓电影项目并盈利。

“我按照要求做了‘任务’,现在点进APP后是一个显示电影热度的界面,下方滚动播放可以看到我的收益。”杨阿婆告诉民警,此前“投资”的3500元在APP内显示收益在30%左右。

“客服”还告诉她,投资越多,收益越高。如此高的收益率比“中奖”更吸引老人,杨阿婆和丈夫又凑了5万元,准备再次“投资”。好在民警及时到场,两位老人的血汗钱才未被席卷一空。经查,杨阿婆加入的这个群聊所关联的是外省的一家空壳公司,群成员也经过信息加密。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

警方研判发现,此类诈骗以广撒网的形式,针对杨阿婆这样的潜在被害人快递廉价礼品,等被害人扫码加群后,便发“红包”“福利”博取信任,再诱使被害人下载诈骗软件做任务,不断加大“投资”,本质是“投资理财”“刷单”型电信网络诈骗的一种。

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

晒出相似经历

今年7月,市民孙女士收到了一个陌生快递,快递盒内有一个手机支架,一份落款为“某宝联盟”的邀请函,和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刮奖券。

孙女士刮开奖券后,发现自己中了10元红包和当季水果。扫描刮奖券上的二维码后,孙女士被所谓“客服”拉入一个聊天群,领取了红包及水果后,群主开始在群里派发刷单任务。

孙女士第一次尝试了充值300元的任务,获利450元。等第二、三笔刷单任务做完,已经充值了7000多元,却迟迟没有收到返利,孙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来到派出所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诈骗分子是如何通过“免费送礼”陷阱,步步设局,诱导受害人上当的呢?

第一步

通过互联网黑灰产业链获得潜在受害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这些信息可能在各种网购环节中泄露。

第二步

以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名义,向潜在受害人快递廉价“礼品”,并附有“答谢优质客户”、入群再领礼品二维码等,获得潜在受害人的好感。

第三步

设计所谓的“安全扫码页面”,打消潜在受害人的顾虑,诱导潜在受害人“扫一扫”。

第四步

冒充知名企业客服,诱导潜在受害人参与“非法刷单”“抽奖赢礼品”等诈骗活动。

普小安提示您

在收到不是自己购买的商品时,尤其是完全陌生的包裹,注意查看包裹上的寄件地址,并当着快递员的面打开包裹检验,有疑问的要果断拒收;

不要见“码”就扫,扫码前一定要确认二维码是否正规,切勿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点开陌生链接;

不要轻信“免费领取”“免费送”的噱头,也不要将未确认的营销信息轻易转发给亲朋好友;刷单就是违法,凡是以刷单做任务为名要求垫资、银行卡转账的都是诈骗。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