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资讯 更多>>
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以案释法|四招助你挑选进口食品“不踩坑” 2023年12月13日
一、仔细查看进口食品上的中文标签
(1)案例详情
2022年1月,于先生通过网络平台“拼多多”在某网络店铺下单购买名称为“日本每日骨太补铁脱脂奶粉7条根外补骨钙适合孕妇老人美少女”的商品150件,共花费11808元。之后,于先生收到商品,发现外包装上无中文标签及说明书,故以店铺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退款并支付十倍赔偿金,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于先生的诉讼请求。
(2)律师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没有中文标签、说明书的,不得进口。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对所售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认真审查义务,如果怠于履行审查义务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二、仔细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1)案例详情
刘女士通过一家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4瓶标为“意大利进口”的橄榄油。当她收到货物时,发现随货物附带的文件中缺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刘女士随即联系卖家查询此事,卖家则表示不知晓需提供此类证明。由于无法证明该橄榄油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刘女士无法判断其安全性。在刘女士的投诉下,电商平台介入调查,确认该批橄榄油确实未进行规定的检验检疫,最终平台为刘女士办理了退货和全额退款。
(2)律师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经过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并获取相应的证明。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相关的检验检疫证明,核对所购买食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与证书显示的内容是否一致,以确保食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如果发现进口食品无出入境检验检验证明,消费者可以向海关和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并且可以要求相关的经营者承担退一赔十,最低1000元的惩罚性赔偿。
三、仔细查看产品码
(1)案例详情
赵先生在网站上购买了几瓶标榜为“法国原装进口”的高档葡萄酒,用于商务宴请。这些葡萄酒的网页描述中有各类证明并附有产品码,看起来非常正规。然而,当赵先生收到葡萄酒时,他注意到瓶身上的产品码与网站上显示的不一致。起初他以为这可能是单纯的包装错误,但出于谨慎,赵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这些产品码,发现这些码实际上对应的是一种价格较低的普通葡萄酒,而非他所购买的高档产品。他随即联系了网站的客服,要求解释。
经过赵先生的进一步沟通,网站方面最终承认这批葡萄酒是假冒的。网站方面解释称,这是由于他们的供应链中的一家供应商欺诈行为所致。赵先生最终获得了全额退款及赔偿,并得到了网站方面的正式道歉。此外,该网站也对其供应链进行了重新审核,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律师提示
在购买进口食品和饮品时,消费者应仔细检查产品码,包括生产批次号和条形码等信息。产品的条形编码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条形码跟原产地不符,即可认定为假冒伪劣产品。例如,国内生产的食品条形码均为69开头,美国进口食品的条形码为00开头,日本进口食品的条形码为49开头,韩国进口食品的条形码为88开头等等。这些信息是验证产品真伪和来源的重要手段。如果发现产品码与宣传或包装上的信息不符,可能表明产品为假冒或非法仿造。消费者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产品,并向销售平台或相关监管部门报告,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谨慎选择代购
(1)案例详情
王先生通过代购从日本购买了一批零食,但当王先生收到货物时,他发现这些零食和之前买的口感不同,包装看起来也有差异。王先生怀疑产品的真伪联系代购,但对方却无法提供合法进口的证据。王先生随后向有关部门举报,并成功追回了购物款。
(2)律师提示
代购进口食品时,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代购,并要求提供完整的进口证明文件,如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等。如发现代购的食品信息不全或有其他可疑之处,应立即停止购买并向相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