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资讯 更多>>
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一言不合就“开盒”,网暴局怎么破?普陀法律“守门人”打响保“未”战 2025年04月09日
“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未成年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当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我们该如何保卫自己?近日,一场紧扣网络安全热点事件的普法行动在桃浦中学开展。
桃浦镇司法所携手桃浦中学,组织开展了《互联网时代的隐私危机:从“开盒”事件看网络安全与法律责任》法治讲座,线上线下共计400余人参加,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你知道什么是‘开盒’行为吗?你知道我国法律对这类行为有何法律规定吗?” 律师从近期网络热点事件谈起,结合法律规定,对“开盒”现象进行了法律层面的剖析。通过案例和法条解释的方式,律师将“开盒”涉及到的法律责任进行了逐一说明,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自己是个人信息的“第一责任人”。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便捷,但同时也暗藏风险。在上网过程中,作为未成年人,应如何保护自己?讲座中,律师特别提醒学生们审慎填写个人信息,并针对如何避免信息泄露提供切实有效的预防策略。
讲座之后,现场同学结合自身兴趣和关心的热点与律师进行了交流,得到律师的耐心解答。
律师提醒:
未成年人可能是“开盒”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开盒”的加害者。
1.请不要“一言不合就开盒”。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第四条规定,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2.被“开盒”时,请坚信自己可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一旦遭发生相关事件,可以拨打12377或登录12377网站(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进行举报。如果认为可能构成行政或刑事案件,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