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普陀区这么做→ 2024年05月22日     来源: 普陀教育

微信截图_20240522165928.png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普陀区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普陀区始终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持续完善科学教育育人体系及育人方法,立足区域科学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样式,不断丰富区校特色活动和项目,在组织架构、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为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陀区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坚持“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的“适合教育”核心理念,发布的《上海市普陀区科创人才苗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为全市首个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三年行动计划,并作为区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普陀区不仅每年在教育上提供扎实的经费保障,科学教育上的投入更是连年提升。

普陀区现有4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7家市级科普基地和7家区级科普基地,集聚了16家科研院所,打造“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拥有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10个、市级平台32个。

目前,围绕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既依托高校、区内外科研院所共同开发科普课程,又鼓励学校突出校本科学教育特色,自主研发基于创新实验室的课程。普陀已经形成了以头脑OM、信息技术、环保生物、水科技等为重点的两大类15项科技项目课程群。每年通过开放科学教育场馆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及课程近百场,惠及普陀学子上万人次。

普陀区积极引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成立以航天为主题的上海市学生科创教育基地,同时鼓励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打造自身科技教育品牌。目前共有以科技为主要办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2所,上海市绿色学校71所,国际生态学校28所,“十四五”期间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5所、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5个。

普陀区稳步推进校内科学教育的实施,立足“双新”“双减”,注重实验实践、交流表达、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陀作为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区,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的科学大观念意识,以“思维探究”为课堂研究点,开展实证教研,引导学生在科学证明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概念。

在普陀区的各中小学,学校会基于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并提炼出在有效落实“双新”科学类国家课程中的路径、范式和模型等关键要素。这一过程将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们在知识、方法、技能、经验以及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展。

得益于一贯以来对于科学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近年来,普陀区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学业水平始终稳定在高位,一批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市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超过80%的学校已经形成了科学类校本课程体系或系统。

与此同时,学校学科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也为科学类课程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区内所有中小学均已落实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建设配套科学类学科实验室。区内各学校共有创新实验室87个。近3年建设或更新科学类实验室近80间。各基层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放实验室,2023年各学校平均每周开放近10次。

辐射面广的“好课”、就近学习的“共享课”、成长体验的“探馆课”、兴趣启蒙的“趣玩课”、个性发展的“微课”、特长提升的“社团课”、问题解决的“创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根据受众面、时长、形式等要素开发设计了七大类86门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全年开展相关活动及课程160余场,辐射18000余人次。

校外教育是科学教育重要的协奏曲。普陀区正积极发挥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及区内科普基地的专业引领作用,搭建素质教育主平台,构建课外、校外多元丰富的课程样态,满足普陀学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

下一步,普陀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双新”科学类课程全学段实施,积极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及项目化学习活动,持续打造“一校一品”科普特色课程。同时积极拓展校内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科学普及课程、多元科技扬长课程、精准科创“培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