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展示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数字+生活”能带来多少“惊喜”?来上海最老工人新村看看吧 发布时间:2024-06-13来源: 上海普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一张以“数字+生活”服务场景为基底的愿景图,正在曹杨社区渐渐化为实景。

近来,曹杨新村街道联合“饿了么”平台,共同探索打造线上菜场、线上街区、线上公益帮扶、线上为老助餐四大场景,多方携手推动数字化赋能服务场景打造,在智慧转型的“赛道”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为居民百姓带来了许多“惊喜”,让社区生活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

PART.01 数字赋能 “网红”食堂频频“出圈”

0613_083120_691.png

订单量以每周20%至30%的涨幅稳步上升、来往咨询居民络绎不绝、登上央视报道“火爆出圈”……自4月初于曹杨·武宁社区长者食堂上线以来,历经两个月的试运营,支持“线上点单、送餐到家”的“阳光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已成为这家“网红”食堂便民助餐服务的又一亮点。

然而,作为该“网红”食堂的主要受众,在便民助餐智慧赋能的背后,社区长者面前的“数字鸿沟”如何跨越?

0613_083139_745.png

“常常会有老人们盯着易拉宝,问我们怎么线上点单,这说明长者还是感兴趣的,只不过操作上遇到了难题。”为此,食堂内特设常驻指导服务人员,作为便民助餐志愿者,为遇到困难的长者提供“饿了么”APP下载、“进店”点单、优惠支付等环节的操作教学。“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服务理念,正是我们‘阳光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的核心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饿了么”平台上所“沉淀”的数据,还能侧面揭示社区长者们的餐饮消费习惯,为服务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会定期与‘饿了么’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发现长者们更倾向于选择营养均衡、口味清淡的菜品,在周末或节假日等时间段订单量会显著增加。”

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这些数据洞察,服务团队迅速作出反应,对养老助餐服务进行针对性优化,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服务闭环:从收集用户反馈到数据分析,再到服务优化,每一步都紧密相连,确保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这种以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长者们的满意度,也进一步巩固了“网红”食堂在社区中的良好口碑。

PART.02 多维实践

打造“数字+生活”综合服务体系

实际上,经过近几年的多维探索实践,曹杨社区已初步形成“数字+生活”综合性服务场景圈。

除曹杨·武宁社区长者食堂的数字赋能“阳光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以外,街道与“饿了么”携手打造的“阳光菜场”“阳光街区”“阳光公益”等项目也先后于曹杨花样“解锁”,成为上海最老工人新村创新打造社区数字化服务的新亮点。

其中,在“饿了么”平台上线的“阳光菜场”项目,将极具“烟火气”的桂巷菜场“搬”到了“饿了么”平台,三个月内菜场的客流量上升了10%,整体销售量提升15%,线上月销量达1000单,成为菜场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

0613_083225_164.png

“五五购物节”期间,桂巷坊步行街结合“桂巷×梧桐”邻里文化市集,在“饿了么”平台限时上线数字集市“你好潮杨·邻里生活节会场”,打造“阳光街区”平台,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由“饿了么”平台基金会全力支持的“未爱小屋”,是专门为包括困境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提供权利保护和心理关爱服务的平台,为辖区家庭定期提供教育指导线上课程,“照亮”亲子家庭的教育之路……

这些以“数字+生活”为基底的创新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社区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切实推动了曹杨社区数字化的构建进程。

PART.03 架构深化

建优“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智慧场景

近年来,曹杨新村街道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密码”,通过科技赋能,如今“数字+生活”的服务场景打造已渗透进曹杨社区的方方面面。

0613_083441_829.png

在生活服务场景打造中,街道与上海市测绘院深度合作,落地了上海首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地图”,社区“五宜”生活服务场景易如反“掌”。

0613_083457_889.png

在政务服务场景打造中,成为全市首批长三角“一网通办”跨省服务专窗。同江苏省、安徽省等8地“朋友圈”城市达成密切合作,通过这一数字化政务服务场景,切实“让数据多跑腿,让居民少跑路。”

在为老服务场景打造中,重磅发布“数字伙伴随身陪”七大应用场景,在落地智慧食堂、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伴护、智慧康养运动等多个成熟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数字伙伴”计划。

此外,街道还在持续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可能性,打造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数字+”服务场景,为社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