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寿:从普陀走出玻璃新材料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3-05-29来源: 上海普陀
 

编前语

武宁创新共同体,是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的“武”字要义。这里更是串联全区创新资源的关键——一条武宁路贯穿普陀东西、辐射南北两翼,把普陀乃至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武宁创新共同体集聚2家高校、16家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创平台和近千家科技企业,更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创新秀们挥洒不悔青春、勇攀科技高峰。“中华武数·科创之星”栏目带你走进这群新时代的“科技追梦人”,解码他们的科创筑梦、科学圆梦的品质人生。

科创之星档案

彭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玻璃新材料专家、普陀区科技领军企业带头人

640 (1).png

彭寿

2023年4月19日,在普陀区“武宁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上,彭寿特聘为首批专家顾问团成员,作为专家智库的一员为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彭寿看来,这是他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应担之责。“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科技工作者要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科技创新也要立足人民所需、经济所需和社会所需。”彭寿说:“在上海,我们立足普陀的创新沃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助力中国乃至世界玻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玻璃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玻璃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彭寿看来,与全球合作伙伴坚定“同一个玻璃梦”,共塑玻璃新生态、共建全球玻璃命运共同体就是他们这群科研人的“星辰大海”。

记者了解到,玻璃新材料是彭寿带领企业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的发展重点,通过创新转型,彭寿挺起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脊梁:开发出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中国首片8.5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薄膜发电玻璃、中国首支疫苗瓶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等,推动民族玻璃工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640 (2).png

药玻

彭寿在玻璃新材料领域的系列重大突破,也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信息显示玻璃,为进入智能化社会提供了交互的“窗口”;太阳能玻璃,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引领发展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特种玻璃,为我国交通运载、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玻璃行业的高质量转型也成了彭寿和团队的创新焦点——加速推动玻璃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把原料变成材料、把材料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产业、把产业变成集群,通过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640 (3).png

640 (4).png

彭寿和团队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这位中国玻璃“加速度”的领军者坚信: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用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双轮”驱动发展。

“人才是我们的未来。人才需要平台集聚,而平台又离不开人才支撑。这些年我们紧抓人才高地建设,通过平台创新、机制创新,大量集聚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通过构建科技、人才、产业的三角连带,实现了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使人才成为这里面最关键的支撑点,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的核爆点。”彭寿说,立足普陀的创新沃土,这里的武宁创新共同体也形成了联动的“平台联盟”之势,年轻人的梦想可以在这里无限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