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静华:守护汽车网络安全,我们有了“中国创造”

发布时间:2023-10-19来源: 上海普陀
 

武宁创新共同体,是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的“武”字要义。这里更是串联全区创新资源的关键——一条武宁路贯穿普陀东西、辐射南北两翼,把普陀乃至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武宁创新共同体集聚2家高校、16家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创平台和近千家科技企业,更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创新秀们挥洒不悔青春、勇攀科技高峰。“中华武数·科创之星”栏目带你走进这群新时代的“科技追梦人”,解码他们的科创筑梦、科学圆梦的品质人生。

科创之星档案

郁静华:中共党员,上海控安可信软件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兼汽车网络安全组总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博士,上海控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位进站博士后。

5月18日,在普陀区“建设靠谱群团 共创同心家园”党建引领群团组织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上海控安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员郁静华获颁“2022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与使命担当。

1.jpg

获奖照片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是全世界同行们正在攻克的重点难题,也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郁静华举例介绍说,“如果我们驾驶的车辆突然遭到了黑客的攻击,它就会像电脑中毒一样,立刻变得无法控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损失,这一幕是非常可怕的,任何人都不想遇到。”

郁静华一直致力于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联网生态的网络安全保障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她在车辆工程领域已深耕了十多个年头。在2019年至2021年博士研究阶段,郁静华以国家公派身份留德深造,专研汽车网络安全方向。学成归国后,郁静华又积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局,在2021年8月加入上海控安。上海控安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创新力量,一直以来专注于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卡脖子”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2020年,上海控安被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主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又一次得到展现。在加入上海控安后,郁静华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主导研发多款安全产品,并在2022年7月入站上海控安博士后工作站,成为首位进站博士后。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车联网生态的安全对国家安全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越发受到重视。正是得益于上海控安提供的丰富资源和科研平台,郁静华和她的团队有了自己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郁静华经常说:“在汽车网络安全领域,很多先进技术都被国外机构控制,很多设备和工具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中国人向来都有愚公移山般不服输不畏难的精神品格,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我们需要完成自己的‘中国创造’。”

为此,郁静华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在世界汽车网络安全科技创新的答卷上写下了“中国篇章”。为了提高汽车系统分析活动的效率及质量,他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汽车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及需求自动生成方法,为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打下基础;为了解决车辆网络安全及功能安全在设计时的冲突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种两类安全融合的均衡设计方法,填补了行业内的空白;为了替代德国维克多方案,他们又提出了一套车载网络诊断协议栈测试方法及工具,完成了首次国产化替代。在此过程中,郁静华基于这些科研成果在SCI、EI、行业顶会上发表了九篇高水平论文,其中有一篇还获得了所投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过硬的科研能力,郁静华入选了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2.jpg

郁静华在工作

郁静华团队在成果转化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越来越成为上海控安连接科研成果和市场应用的一座重要桥梁。“很多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是行得通的,但是到了实际应用这一步,就可能行不通了,会出现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提到这一点,郁静华由衷感谢这些年普陀区政府和上海控安的扶持和帮助,正是因为能够经常与企业客户、投资商开展交流合作,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团队才能不断打磨产品,更快更好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落地,才能非常顺利地与长城汽车、科世达、长沙汽车研究院等多家企业达成业务合作。郁静华说:“近年来,普陀区对科研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卡脖子’领域,我们将继续立足普陀,放眼全球,对中国汽车网络安全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