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举办党建引领“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基层治理创新项目立功竞赛暨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工作室共同体成立活动 ( 2023年06月05日 )
6月2日下午,2023年普陀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基层治理创新项目立功竞赛暨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工作室共同体成立活动举行,区委副书记周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红珍,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军,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区领导讲话
周艳指出,要用匠心践行初心,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学习劳模书记、头雁书记服务百姓的精神,在社区治理中用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用匠心赢得民心,结合百姓多元化的诉求,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动员社区治理的新力量,运用靠谱五法等方法,化解痛点堵点问题,以坚持恒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情怀赢得民心。要用匠心锻造队伍,普陀是劳模辈出的热土,要继承发扬劳模精神,结合“大梁带小梁,小梁挑大梁”精神,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出案例、多出方法、多出人才、多出团队,锻造靠谱的社区工作队伍,秉持匠心,以“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理念,从劳模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让劳模精神、劳模现象在普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区形象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城区治理高效能、干部人才高素质”发展贡献力量。

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工作室共同体成立

为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工作室颁证
会上,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工作室共同体成立,与会领导为工作室颁证。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工作室共同体明确了任务目标,将建立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民情圆桌平台、一批治理创新项目、一次擂台比武交流、一批优秀经验方法等“五个一”机制,意味着普陀聚焦基层治理的新时代新课题,将持续加大探索、走在前列,以项目化推动居村干部成长,助推“典型高地”的劳模先进与基层治理力量双向奔赴。
在普陀,有一群如“草根书记”杨兆顺和“大梁”书记梁慧丽一样默默耕耘、人人靠谱、事事靠谱、处处靠谱的劳模先进典型,如今,一位位年轻的“小梁”书记主任与他们并肩作战,如星火一般,闪烁居村一线。现场,年轻书记主任们演绎了劳模创新治理项目,这些项目既是普陀区委组织部全域推进的280余个“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项目的典型案例,又是普陀区总工会“七彩赛道,普陀来赛”职工创新技能比武、劳动竞赛活动橙色赛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比武竞赛)上呈现的居村劳模书记(主任)创新项目,颇具代表性。


96个楼栋,11599户居民,155家商铺,3所配套学校......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作为全市内环线内最大的住宅小区,居民人口体量大、服务对象类型复杂、民生诉求多。如何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劳模书记恽梅为代表的4名中远两湾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强化党建引领,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探索“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以“微网格”撬动成片换梯等治理“大难题”,聚合社区“第二梯队”等各类主体,推进特大型社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治理项目落地落细。


为进一步盘活街区资源,激发新就业群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石泉路街道品尊国际居民区劳模书记沈馗,现场演绎了《“源”起品尊 泉暖驿站,做群众的贴心人》街区治理新模式。今年,品尊街区天桥下的废弃车库出入口空地完成升级改造,期间,居民参与设计,周边企业共同集资,打造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驿站,解决了街区快递物流分拣区域光线昏暗、管理混乱等问题。

全市最早实现成片加梯的风荷苑小区所属长风新村街道长二一委居委会主任成君、宜川路街道赵家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杜佳敏共同展示了《“红色联盟”扩大治理“朋友圈”,实现加梯“最大公约数”》项目;


长寿路街道普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婧牵头推进征收工作落地落细,《春风解心锁 喜圆新居梦》项目演绎了征收工作蕴含的群众方法;


长征镇建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罡、甘泉路街道合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梅露仙牵头的治理项目展示了早期商品房维修资金捉襟见肘之际,如何强化党建引领助推“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


桃浦镇祁连村党总支书记金建龙以劳模精神领航,提升美丽社区凝聚力,推动村级营商环境优化、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真如镇街道真如西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静、桃浦镇南李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磊牵头的治理项目聚焦社区空间优化升级,解决百姓出行困扰。

上海市委党校何海兵教授肯定了10位劳模书记主任的“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精神和“以五有五情建五高”的使命担当。普陀区居村劳模书记(主任)的治理创新项目,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是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在抓好可视化硬件打造的同时,要优化“红色议事厅”“小型业主会”等软件机制,做好“加”的下半篇文章,助推“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
二是空间和社群的关系,尤其是普陀率先探索的“第二梯队”品牌,是基层治理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社群力量,较好地扩大了基层治理“朋友圈”。
三是组织和文化的关系,居村“头雁”带领团队往前飞,解决了征收、加梯、换梯、停车难等常见的治理难题,为百姓营造一个让生活更幸福、更美好、更舒适的社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上海市青年讲师团特聘专家李威利指出,普陀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同体,把资源力量聚焦到劳模称号的居村书记、主任,非常超前、非常必要。新时代新形势,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管理重心越来越下移,就越来越依赖居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队伍。未来,一方面,要持续抓居村干部队伍的劳模精神传承,另一方面,要持续抓基层治理工作方法和机制的传承,286个居村可以有286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好方法、好机制,“人靠普(普),事办妥(陀)”的“靠谱”精神就能代代传承,劳模书记主任的群众工作方法也可以复制推广到更多社区。
近年来,普陀区居村劳模书记(主任)按照“心中有数、肩上有责、眼里有光、手上有活、脚下有土”的“五有”干部标准,自觉涵养“五情”(即:对工作增加敬业的感情、对事业增加奋斗的热情、对梦想增加执着的激情、对基层增加服务的真情、对未来增加赶超的豪情),带头以身作则,持续发扬劳模精神、奋斗精神,“以五有五情建五高”,深耕治理一线,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全区280余个居村党组织明确了“年度靠谱主打实事项目”施工图,设置10个基层治理领域立功竞赛赛道,聚焦物业治理、网格治理等治理“真问题”“解剖麻雀”,职能部门、高校智库、“第二梯队”、第三方专业力量等也纷纷赋能居村,基层治理的“底盘”更加夯实,生活在普陀的居民也更加安心、舒心、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