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

奋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新业绩 ——新时代上海组织工作十年成就·基层党建篇 ( 2023年08月17日 )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党建工作念兹在兹,从“不辱门楣、不负重托”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饱含殷殷期盼。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篇章。上海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导向,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奋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新业绩:

 ——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城市发展运行全方位全周期,确保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

 ——面向新兴领域,着眼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干一件成一件的务实作风,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服务凝聚,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强功能、强引领,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

奋力创造无愧于
党的诞生地的新业绩

 ——新时代上海组织工作十年成就·基层党建篇

记者 蒋捷舟  李 欢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这是上海无上荣光的历史印记,也是上海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奇迹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党建工作念兹在兹,从“不辱门楣、不负重托”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饱含殷殷期盼。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篇章。上海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导向,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奋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新业绩。


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条红线,确保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


 作为一座拥有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始终处于全国改革开放前沿,较早地直面城市基层治理的难题与挑战。在更高起点上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上海如何继续“走在前头”?

 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上海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城市发展运行全方位全周期,确保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上海市委先后出台《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奋力走出基层党建新路的意见》,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架构作出整体安排。2021年,基层治理职责划转后,市委党建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抓好总体谋划、加强工作协同、形成整体合力。2022年9月,市委召开基层治理“万人大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实施基层治理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等“六大工程”。

 2022年,上海“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发布首批16个社区行动项目,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媒体推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今年,上海继续推进这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年度一体化综合工作平台,联动40余家市级部门、10家高校院所和新闻媒体,实施“减负增能、物业治理、网格治理、痛点难点”4类175个治理项目,组团破解治理难题、打造治理样本。毫不夸张地说,“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已经成为推动市委关于基层治理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有效行动和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的崭新方式。

 基层干部处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力量充沛、能力过硬的基层队伍,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为此,上海先后印发《加强新时代上海市居民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同时,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建设12个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新时代好班长——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全市7类基层干部(区直属机关干部、街镇干部、区域国企领导、区域事业单位干部、居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两新”组织负责人)共26.6万人近百万人次完成培训。

 着力强化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上海持续推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进编享编”、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推动最高职员等级从事业七级突破至事业五级。以浦东新区为例,该区在2022年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班长工程”进一步加强居村党组织带头人激励关怀的若干举措》,明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使用事业编制的保障力度,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浓厚氛围。浦东还打通进编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与街镇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交流通道,连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派到居村任职干部调任街镇机关的交流通道,让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丰富的经历阅历中快速成长。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全市居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至45.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96.2%;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从42.1%提升至96.2%。



着眼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的建设


 坐落在长宁区的金虹桥国际中心,是2022年上海首幢年税收额突破百亿元的商务楼宇,也是上海的第三幢年税收“百亿楼”。金虹桥为何能成为税收“百亿楼”?党建引领,是金虹桥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经历了“支部建在楼上,实现亿元楼;总支建在楼上,实现月亿楼”,如今,党委建在楼上,实现了百亿楼。自金虹桥国际中心开业以来,党组织数、服务项目数和楼宇税收同步增长、正向互促。从更有利于整合楼内各类资源、更有利于引领楼宇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提升楼宇治理水平的角度出发,长宁创新楼宇党组织设置,建立覆盖整个楼宇的党委,将原有互不隶属的楼内各类“两新”组织党组织统筹整合,通过整楼统建,实现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楼宇党建实现了从“建支部”“优服务”到“强功能”再到“善治理”的迭代升级。上海织密建强楼宇党组织体系,全面推广“楼委会”“治立方”“楼治汇”等新型自治载体,紧盯党员群众需求、聚焦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推出贴心服务,发挥楼宇党建“聚人才、暖人心、提人气”作用,以楼宇治理助推楼宇经济。

 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上海还指导各区创新探索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党建,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增添红色动力,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大组织支撑。

 在浦东,党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以组织链建设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发展;在松江,立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实际,探索把党组织建在经济最前沿、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上;在闵行,莘庄工业区打造重器“莘”方阵发展共同体,同步启用产业集群党建协同创新中心;在普陀,以党建引领助燃发展动能,构建动能强劲的红色创新平台、合作共赢的同心发展格局、特色鲜明的“靠谱”产业集群;在临港新片区,以产业集群党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1+18+N”产业集群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以零距离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进入新时代,上海着眼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着眼于让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实质作用,上海建立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直接联系指导服务机制和重点互联网企业党组织联系指导机制。30家市级重点互联网企业中,27家党组织书记由高管担任。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要对象,探索融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党建工作新载体。开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推动各区党委组织部门、社会工作党委与更多民营企业家和党员员工座谈交流,面对面听意见、听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及时有效把党的工作做到新就业群体中,上海全面排摸并掌握全市近5000个平台分支机构、加盟企业、基层网点以及10.3万名一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打造包含1.1万余个服务阵地的“同心同行”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资源体系,并转为地图信息,植入各主要平台骑手APP、高德地图及随申办区级旗舰店,让新就业群体能够便捷搜索到就近服务阵地。此外,加大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探索平台党组织与属地党组织“地企协同”新就业群体发展党员路径。

 社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聚焦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引领,上海督促登记管理机关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对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开展全面排查,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和党建工作职责,推动业务主管单位扛起党建责任,并有效发挥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示范带动作用。


以干一件成一件的务实作风,彰显人民城市建设新成效


 2022年7月24日,位于黄浦区的建国东路68街坊和67街坊东块旧改地块二轮征询实现高比例生效,标志着上海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胜利收官,这一民生难题得以历史性解决。

 近年来,上海运用党建引领这一攻坚克难的法宝利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做到旧改工作各环节、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以市委主要领导把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作为基层调研点和支部工作联系点为契机,上海打造市、区、街镇、居村党组织四级“动力轴”,不断深化“政企合作、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旧改模式,以党组织的联建共建,带动资源统筹整合、促进协同联动。在前期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建交工作党委、市国资委党委建立沟通协调平台基础上,将市委政法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经信工作党委、市金融工作党委等14家相关单位全部纳入党建引领旧区改造议事协商平台,召开月度例会、双周协商会等,合力破解难题。在党建引领旧改中,上海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旧里群众当亲人,突出倾心倾力、务实创新,探索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各家各法”。基层党员干部坚持边干边解决问题,边干边改进完善,边干边动态优化,形成穿透性的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压茬推进旧改,形成“搬迁—出让—城市更新”的旧区改造工作全链条。市委组织部总结形成新时代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虹口在推进旧改中总结出“三千精神”“十必谈”制度,杨浦总结出“四三二一”的旧改工作方法等,都在旧改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上海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干一件成一件的务实作风,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全市共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成员等100余万人参与社区抗疫;组建24支市级党员先锋突击队,整建制增援重点地区5.1万余人次,投放1.1万余名干部参与拔点攻坚;深入开展“健康守护”“特殊关爱”“楼组党建”等3项行动,在全市33.6万个楼栋(队组)中建立临时党组织、党小组,全市249个方舱医院全部建立临时党组织;推动组建6600个医疗应急队、医疗服务组等,打通居民就医配药“生命线”;对27.5万名老弱病残、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敲门行动”,安排16.6万名党员志愿者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

 在“一江一河”水岸贯通、发展、治理过程中,上海不断深化滨江党建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滨江党建和城市发展、人民福祉融合共生、同向而行,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成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全市“滨江党建跨区域联盟”,建立业主单位、参建单位、属地街镇等各方参与的党建联席会议,打通沿线“断点”“堵点”,完成黄浦江53公里岸线和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贯通。

 目前,黄浦江沿岸累计建成约1200公顷绿色生态开放空间,集漫步、跑步、骑行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滨江“三道”总长约150公里;苏州河沿岸累计辟通约63处“断点”,新建约15公里滨河“绿道”,串连了约150公顷绿地和开放空间;在滨江滨河沿线布局以“人人屋”等为代表的百余个党群服务站点,“人民城市”美好画卷沿着“一江一河”徐徐展开。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上海紧紧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上下贯通、集中发力,党的领导贯穿物业治理全过程、全方位。紧盯物业治理难题,出台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文件,把党建要求写进地方性法规,在市、区、街镇分别建立三级党建引领物业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调运转。全市符合条件的业委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95%,业委会委员中党员占比超50%。


坚持服务凝聚,推动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强功能强引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的“把基层党建做具体”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坚持服务凝聚,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强功能、强引领。

 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方面,上海聚焦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主动加强与苏浙皖三省组织部门对接,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党建联建会议轮值机制,连续两年召开党建联建会议,发布48项党建共建共育资源清单、“云签约”长三角绿色金融朋友圈等20个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深化“毗邻党建”“枢纽党建”等品牌,推动各地党组织分别制定党建高质量发展、“城镇圈”党建等文件,打造“吴根越角”等10余个党建联盟,实现党建进步、发展进步、治理进步,真正以党建工作实绩检验一体化发展实效。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进博会方面,上海成立进博党群服务保障组,联合进博一线50余家重点单位党组织建立“进博一线党建联盟”,开展进博先锋行动,打造综合性党群服务阵地,以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进博会越办越好。据统计,进博会举办5年来,办博一线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人数不断上升:2018年第一届,办博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23个,办博一线党员近500名;到2022年第五届,办博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177个,覆盖一线党员4290名。5年来,上海逐渐构建起“两圈一线”的党群服务进博阵地集群:两圈,即围绕会展中心核心地带与周边地区构建党群服务阵地;一线,即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至国家会展中心地下通道打造一条“进博先锋服务线”,沿线设置党群服务站。

 党建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5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选派3批次600名干部到经济相对薄弱村等担任驻村指导员,助力22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0个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184个村可支配收入和经营性资产超过薄弱村指标。

 围绕机关党建,上海着力压紧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出台《关于推进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办法》,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机关青年理论武装工程,深化机关先锋行动,聚焦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和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中心工作,不断丰富拓展机关党建工作载体,切实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擦亮国企党建“金字招牌”,上海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植牢“根”和“魂”;党建工作紧跟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始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国企党组织把服务保障重大任务作为试金石和磨刀石,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已累计培育隧道集团“北横模式”、城投集团“365工作体系”等200个国企党建工作品牌。

 聚焦高校党建,上海在实践中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纪检机关和组织、宣传、统战、教育工作等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实施“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制定《上海市高等学校党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评聘办法》,着力推动上海高校党的建设与上海城市的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书写高等教育“奋进之笔”。

 聚焦中小学党建,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组建上海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着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各环节。

 聚焦公立医院党建,上海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施意见》并配套印发《上海公立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上海公立医院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机制,形成了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和公立医院党建特色的“上海经验”。

 聚焦科研院所党建,上海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核心任务,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推动融合创新,深化推进党组织领导的科研院所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党建新模式,着力提升“科创先锋”党建工作品牌影响力和贡献度,形成了党建引领科技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上海方案”。

 新征程上,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磨砺中坚守初心,在奋斗中勇担使命,持续筑牢党的执政大厦的深厚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2023年8月15日一版、五版

责任编辑:严晟昱

制作设计:王怡娜

转自:上海普陀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