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家物业治理资金规范使用主题实训工作室落地普陀 2024年11月12日
来源: 解放日报居民在实训工作室进行体验。资料图片
社区里都有哪些钱?该如何正确管理和使用社区里的这些钱?昨天,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动区房管局、万里街道,共同打造全市第一家物业治理资金规范使用主题实训工作室,推动物业治理创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实训工作室位于普陀区万里街道香泉路85弄40号,面向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以及居民开放。
避免产生“糊涂账”
此前,在普陀区一次居委会主任线上分享中,“用好社区的钱”是最被基层干部关注的主题。小区物业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有啥区别?怎么用才规范?一次线上分享显然不够,打造一个“用好钱”的实训工作室成为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动物业治理的一件重要的事。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这三类资金各自的来源和用途,实训室里有一个手动连线的互动装置,通过这个小小的互动,引导来访者对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来源与去向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小区共有空间的广告投放收益明确属于公共收益,维修资金应用于电梯维修、小区路灯等共有设施维修等。
小区业主唐美珍参观结束后表示:“实训室的形式很新颖,寓教于乐,在此之前我不知道自己作为业主还有这么多权益。”
实训室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明确各类资金如何规范使用,针对物业费调价、维修资金续筹和公共收益分配进行了流程化、规范化梳理,详细阐释了公共收益来源渠道及分配方式,明确使用维修资金从申请到审批的完整程序,说明了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维修资金,还解答了维修资金余额不足时如何再次筹集等,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章可循,避免产生“糊涂账”。
根据各基层社区在使用三类资金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案例,实训室提炼形成了实用有效的工作法,主题涵盖物业费调价、物业管理模式选取、维修资金续筹与维修资金账户开通等关键领域。同步配置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的8条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工作法+法律法规”,让大家在情境中掌握工作方法并增强法律意识。
激发物业业委会活力
实训开始时,每人选取一个“钱袋子”,化身社区“主人公”,带上独特的“新身份”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启实训之行。
在这里,参观者需要根据对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理解,答好关于社区内资金使用的14个常见问题,如: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包括哪些?小区业委会还未成立,如何使用维修资金?大家需要动手连接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来源与去处,从而测试参观者对于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基础认知是否准确。
通过翻转道具,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维修资金的四大来源、何为续筹红线、维修资金续筹的四大形式以及两类使用范围和四类禁用费用;清晰物业费的七大使用范围;掌握公共收益的七大主要来源和合理分配方式,从而快速区分和理解社区三类资金的规范运作。对此,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王浩博称:“在实训室里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社区三类资金的了解,同时学习了很多优秀工作经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为强化社区资金规范使用,提升资金使用质效,实训室还打造了一套特色培训课程,带领学员全方位了解社区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系列主题的实训工作室,真正为基层物业治理难题答疑解惑,让社区干部、物业企业以及居民业主能在这里共同学习、交流和探讨,在参与中形成共识,实现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