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清明时节,古韵新风 快来看看“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吧!

2025年04月08日 来源: 石泉路街道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石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街道图书馆将清明、地图、诗笺......等多个文化元素融合,联合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节日·清明”打卡活动:“地图为引 诗韵清明”。活动精心设计了多个环节,将传统文化与趣味体验巧妙融合,引领青少年走进人文清明,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从吴惟信笔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背后的踏青习俗;到宋伯仁诗里“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的插柳风俗,再到韦庄的”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老师旁征博引,将古诗词与清明的祭扫、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风俗一一关联。青少年们围坐在一起,时而专注聆听,时而踊跃提问,眼神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索热情。

 

文明祭祀 绿色清明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洁、长寿和对逝者的怀念。“DIY菊花”环节,青少年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扭扭棒菊花的制作,鼓励他们在清明时节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菊花表达对先人的追思。        志愿者老师详细讲解了扭扭棒菊花的制作方法。她熟练地拿起彩色扭扭棒,一边耐心地示范如何缠绕出细长的花瓣,一边提醒大家注意花瓣的长度和角度变化。宽敞明亮的手工教室里。青少年们在桌前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菊花不一会儿便在手中绽放。他们还为菊花添加了绿叶,使其更加生动逼真。家长们也来帮忙,大家相互交流着创意和技巧,在体验到了手工创作的乐趣,同时更让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在创新的形式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地图为引 诗韵清明

       带着寄托着对逝者的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菊花,青少年得到此次活动第一枚打卡印章,也收到此次活动的清明通关文牒和精美的古诗地图,他们开心的奔赴下一个“诗韵清明”打卡点。        “诗韵清明”环节则充满了紧张与刺激。在一楼大厅活动现场,青少年根据年纪抽取相应的古诗,他们反应敏捷,诗词脱口而出,展现出扎实的诗词功底。“清明时节雨纷纷”“燕剪春风过古寺,清明烟缕绕青山。”一幅幅与清明相关场景随着孩子们的琅琅诵诗声徐徐展开,有青山绿水、有轻轻杨柳,有山寺桃花,有孩童在田野间放风筝的欢乐画面。在古诗词地图的指引下寻找古老华夏大地上诗词文化的足迹,体验壮阔山河。

鸢飞春日  墨载清明

       “鸢飞春日”打卡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书桌整齐排列。青少年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将自己对清明的感悟、对春日的遐想融入诗句之中。        他们在一只只精致的纸鸢书签上或写道:“清明细雨燕双飞,柳岸桃花映日晖。”或抒发:“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感悟。写完后,他们将“鸢飞签”精心系在展架上,微风拂过,诗签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清明的情思。

 

文化邂逅  古韵寻芳

       最后的“古韵寻芳”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青少年在志愿者老师获取线索,并仔细阅读。古韵寻芳线索内容丰富多样,孩子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根据线索在室内探宝。他们陆续获得《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携琴访友图》等相关文创小礼品。寻芳活动惊喜不断,让青少年在不经意间穿越时空与文化邂逅。        青少年们在打卡点位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和乐趣,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场清明节打卡活动,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这次难忘的文化之旅,让古老的清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