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新兴领域全覆盖】0.4米的招牌“减法”,换来民心“加法”
2025年04月21日 来源: 石泉路街道店招店牌是每家商户的“门面”,做好店招店牌的综合治理既是提升市容环境的必要措施,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手段。新兴领域全覆盖走访以来,针对新开张的商户,镇坪综合网格街区覆盖力量在上门走访建立常态联系的同时,主动对接职能部门,为其及时提供户外招牌申请指引。但经营变化之快,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小插曲”。就在一个月前,一位秋月步行街的“老朋友”主动拨打了街区书记的电话,反映自己在招牌备案时遇到的难题。
一、勤联动,补齐“信息差”
对于商家的急难诉求,街区党支部立即向网格反映,与街道绿容部门进行了对接,并在当日上门走访。经现场沟通,了解到商家提前设计好的招牌为1.8米,并且按照相应比例完成了字符制作。
然而按照2023年5月起最新实施的《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文件要求,设置在沿街底层门楣处的平行式招牌,其高度要求已从“小于该建筑门面总高度的三分之一”更新为“小于该店门层高的三分之一”。根据现场测量结果,按照目前店内层高来算,招牌高度至多为1.4米,但由于商家并不了解最新的规范要求,仍然按照以往的规格进行制作,导致已提前做好的招牌比最新规范要求多出了0.4米。若不修改,一方面与相邻商户招牌参差不一,另一方面也无法通过备案,影响营业进度。对此,街区党支部积极对接协调,并协同“六员”工作专班,对商户企业开展宣传,扩大新规知晓覆盖面。
二、齐发力,补齐“温差”
“从1.8米缩减到1.4米,招牌可比原来小多了,以前一眼就能瞧见咱店招牌,现在尺寸一变小,肯定不如以前显眼。”不仅如此,老板还表示返工的成本也不低。为了积极争取到商户的理解与配合,网格力量协同发力帮助商家打开“心结”。
利用前期全覆盖走访打下的“情感基础”,街区党支部和绿容所一周内三次组团上门,与商家“心贴心、面对面”地列法规、摆事实、讲情理,并邀请该商户积极参与街区活动。街道管理办、居委会则借助秋月步行街路面更新的契机,围绕“如何合理规划施工,降低噪音和粉尘干扰和装卸货影响”等问题向该商家征求意见建议,以实实在在的参与治理获得感,换取理解和认同。功夫不负有心人,商家最终达成共识,同意按照要求将招牌规格修改为1.4米,此外,他还将原有已老旧的杂货超市门店招牌同步更新置换,风格统一又不失特色,瞬间提升了门面“颜值”。
三、常丈量,补齐“供需差”
“要是步行街整体形象能焕然一新,那对咱们商户提升经营水平可太有帮助了!后续有任何规划和安排,只要对街区有利,我们一定全力支持!”老板热情地说道。
秋月步行街环境整治作为镇坪综合网格“书记领题——网格第一议题”的先行实践点,网格也加大力度提升“未诉先办”的能力,围绕有效破解“环境卫生欠佳、商户‘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足、通行秩序有待提高”等“老大难”问题,一方面建立起了条线力量“日巡访”机制,开展细致调研,丈量“商户优化经营环境需求与现有环境供给”之间的差距,确保后续步行街整体更新规划落地落细。另一方面街区党支部通过“周走访”,积极排摸热心商户,填补“商户自治资源与现实治理需求”之间的空白,为后续优化自治模式描摹精准画像。目前已有3名商户积极加入到了步行街志愿骨干队伍当中,通过“随手拍”“联新卡”,帮助网格高效反馈处置了夜间装卸货扰民、建筑垃圾清理等问题。
下一步,镇坪街区将继续积极发挥联动多方的红色纽带作用,扩大街区共治“朋友圈”,推进疑难问题解决,双向奔赴打造“焕新·镇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