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如何“挤”出停车位?真如的他们这么做
2023年08月24日 来源: 真如镇街道樱花苑小区建于上世纪末,常住人口2500人,随着小区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大,导致非机动车飞线充电、乱停放等现象屡禁不止。“每次外出回来,电瓶车都没有地方停放、充电,楼道内也有电瓶车,走路都要侧身避让着。”居民张女士表示。
老旧小区公共停车位已成为日渐稀缺的公共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地化解社区治理难题,在“螺蛳壳”里把“道场”做起来?
真西二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微网格党建”体系,充分挖掘社区“犄角旮旯”,“挤”出非机动车停车位,让老旧小区在一次次“微更新”中完成“蝶变”。
以问题为导向 增强服务效能
在先前的社区综合改造工作中,真西二居民区党总支于部分“微网格”有条件的地方扩建了非机动车停车位,一时缓解了非机动车停车难问题。
但是,专职网格员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不少居民仍有不满:“我们新买的电瓶车不舍得放在外面风吹日晒,只能放在楼道间,这也不是办法。”“现在能停车的地方也只剩下地下车库了,自己腿脚不好,每次停车都要停到地下车库,实在是折腾啊。”12号楼栋的李老伯更是激动地表示:“你看看,我们这幢楼‘飞线’充电尤其严重,每次整顿好又出现乱接乱拉现象,实在是危险。”
党建带群建 打造自治共治平台
面对居民的呼声,微网格长丁佳立即召集党员骨干、第二梯队成员、志愿者代表一起探索解决方案,同时面对居民群体发放问卷征集公众意见。大家决定,充分利用好居民区的“犄角旮旯”,统一划定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增加近百个充电桩。
在选定充电车位时,有居民提出担忧:“这里安装充电桩会不会给我们生活造成影响?”微网格长丁佳请来第三方企业负责人召开协调会,面对面就居民的疑问给出了解答,并围绕施工安全、充电安全等方面,作出系统专业的解释说明,消除了居民的顾虑,让居民心里放心下来。
下足“绣花”功夫 扩容停车位
在规划12号、13号楼栋充电桩时发现,两幢楼栋间距狭窄无合适安装空间,还存在电气线路老旧、负载充电设备难度大等难题。真西二居民区党总支多次前往现场勘察,最终决定“螺蛳壳里做道场”,利用居民一楼窗户下仅有的闲置空间“挤”出充电车位。
又由于“挤”出的车位占用了楼栋门口的机动车停车位,微网格长丁佳一边组建专职网格员、志愿者、居民代表成立工作小组开展居民意见征询,并对一楼居民做思想工作,另一边与第三方沟通修改适合本小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经过多次意见征询会后,确定了安装方案以及充电收费定价方案,形成了非机动车充电设备使用公约,并在楼组公示后最终实施。“阿拉这里角落都能装上智能充电桩,真是没想到!”在小区生活了20多年的王阿姨感叹道。
从“搭框架”到“精装修”,从“大刀阔斧”到“精雕细琢”,一次次的社区“微更新”,无不体现出居民区党总支在网格内治理的精致化、细致化,也让老旧小区实现了“老味道”与“新动力”并存,映照出老旧小区发展“蝶变”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