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小“夜跑团”的大能量
2023年11月14日 来源: 真如镇街道每天晚上7点,30岁的鲍家兴换上运动服和专业跑步鞋,来到天汇广场,和小区的跑友们一起,做好压腿、伸展等预热活动后,就排成一列,沿着社区广场开始1小时的夜跑。
40多位跑友,以中青年为主,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还不到10岁。以夜跑团为纽带,原本不认识的邻居们聚拢而来。跑着跑着,队伍越发壮大。“开始是强身健体,现在更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运动。”夜跑团团长鲍家兴说,“很多人说自己‘找到组织’了。”
说是夜跑,却远不止于夜跑。
在上海的社区里,位于普陀真如镇街道的天汇广场极具代表性。其包含2栋27层住宅楼、4栋商务楼、3栋商住两用楼、1座大型商场、1座酒店式公寓以及众多沿街商铺,同时广场紧邻3个居民小区,整个区域有2000多户居民和近300家企业商户,租客比例高、业态功能复杂、往来人流量大、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天汇夜跑团好似一个支点,今年4月成立至今,释放出的能量撬动了社区发展。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赋能了社区治理,还进一步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
结构赋能:
成为一个全新集结的“社会组织”
“以前一到傍晚,就看到零星有居民下楼夜跑,我们就想,能不能利用共同的兴趣爱好,把大家凝聚起来?”天汇治联体党组织工作人员说起夜跑团的由来。
天汇广场所属的曹杨花苑居民区在走访调查中,列出了一批需求清单,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姚广益发现,群众呼声最高的当属成立“天汇夜跑团”,而他正好也想继续发挥疫情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社区“第二梯队”志愿者的力量,于是请“第二梯队”骨干鲍家兴担任团长,聚集了一批来自不同职业、拥有共同爱好的中青年人,在慢跑中相识、相知、相助。
“夜跑团”成立了,跑步路线怎么设计?
真如镇街道、曹杨花苑居民区和居民们一起头脑风暴,开发出“美好天汇”“遇见高尚”“绿动真如”三条从小圈向大圈延伸的跑步线路,以天汇广场为起点,一路沿着高尚综合体、真如寺、真如副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边跑边打卡。
跑着跑着,大家就发现了问题。“绿化带旁有不少垃圾,我们是不是可以边跑边捡拾垃圾?”“居委会最近在征集社区乱停车整治意见,大家怎么想的?” 每次跑步结束,“夜跑团”成员们都在广场的空地上闲聊,交流在“夜跑”中发现的社区治理相关问题。
针对“夜跑团”发现的上街沿路面破损、绿化缺失、停车不规范等问题,真如镇街道职能部门成立的“联勤治理团”就及时回应。经过整治,夜跑沿线的路面和绿化得到修复,乱停车问题妥善解决,不仅“夜跑团”有了更好的运动体验,社区环境也焕然一新。
在曹杨花苑居民区“社区智理师”、华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继娣看来,在天汇治联体里,“夜跑团”俨然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将成员中的居民、商户、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社区因此增加了一个治理主体,实现了结构赋能。而“夜跑团”带来的心理赋能、资源赋能,也十分值得关注。
心理赋能:
从业主到社区人的转变
“夜跑团”夜跑了一个月后,很多成员都不知不觉地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了。姚广益感到,这是一个趁热打铁,将大家从“纯业主”转变为“社区人”的好机会。
天汇治联体党组织牵头成立“党建联盟治理团”,举办“天汇夜跑团”专题议事会,共商社区治理难题。天汇广场空地,也逐渐成为“天汇夜跑团”的专属“议事厅”。
很快,队员们结合自己的体会,商量着制定了第一版自治公约。“自治公约从策划、磨合,到实施落地,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让人有一种归属感。”一位“夜跑团”成员说。
自治公约的落地,让夜跑团成员们热情高涨,更加热心社区事务。
“共享百草园”的诞生,便是典型例子。
天汇广场紧邻的曹杨花苑动迁房小区内,居民多有种植习惯。2018年,为满足居民种植需求,曹杨花苑南区西南角开辟出一块“共享菜园”。然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运维支撑,这片农场日渐荒废。
在“夜跑团”的建议之下,小区“共享菜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摇身变为共建共享的“桃花源”。菜园的种子由12家天汇治联体共建单位“众筹”而来,之后社区志愿者主动认领秧苗,与社区种植达人组成共享菜园志愿者团队,在运营方的专业指导下定期组织农业耕种学习。
今年,在这块近50米长的土地上,分别种下了青菜、番茄、空心菜、茄子、生菜、辣椒六种蔬菜和杜鹃、三色堇两种花卉。收获的蔬菜则派送给社区内的纯老家庭、特殊居民和困难家庭。
眼下,曹杨花苑共享菜园正式升级成为共享百草园。姚广益告诉记者,边上的闲置用房将打造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聚焦生态种植、社会共建、创新设计等元素,集实践、科普、文创、智囊团等多个主题于一体。
一块荒地,就这样成了链接社区全人群的纽带。
资源赋能:
社区与商户企业的双向奔赴
“夜跑团”里有一些成员来自商户、企业,是天汇治联体的共建单位,这些企业对夜跑很支持,也愿意出一份力。
天汇治联体顺势制定了“项目认领”机制,针对夜跑团发现的复杂问题,鼓励团队中的企业商户成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接单”,以商企的小成本实现治理的大效能。
外部资源由此汇聚而来。上海市田径协会选派了专业教练,定期为团队成员进行跑步指导;正睿齿科捐赠了跑步用的运动服、帽子等装备;上海元锦建设改造建设打卡点和接力站,为“夜跑团”提供休息、饮水的场所;相关律师事务所为“夜跑团”以及社区公约的制定等提供法律咨询和保障。
针对辖区企业商户打通产业链、更好服务居民的需求,天汇治联体组织成立了天汇企业邻里汇,引领邻里汇成员单位参加“天汇嘉年华”市集,在市集上开展企业合作交流和一站式居民区服务,加深了不同群体间的信任。
现在,居民参与夜跑还可以打卡。民生银行参与开发了跑步小程序,跑者可用跑步积攒的积分换取天汇综合体内一些商户的礼品。而参与的商户,也可因此获得“天汇嘉年华”市集中更多的展示机会。
根据设想,天汇治联体将联动区、街道更多资源,让企业、商户可以获得更多关于人才政策等奖励,让居民获得更多诸如时间银行之类的志愿者积分奖励,真正让社区与商户企业形成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