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呈现“无声”的普陀 2024年02月02日
残健融合摄影作品展《苏州河上的明月》
无声摄影队作品《双子塔银锄湖夜景》
(记者 焦舒悦)
时钟拨回到2023年,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普陀区残联的一间会议室里,无声摄影队队长朱德春和普陀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陈泰明正进行“交谈”。只见朱德春“手速”很快,短促有力,旁边的翻译及时把他的“话”转述给陈泰明,陈泰明思索片刻,说出自己的看法,偶尔拍着朱德春的肩头,热情示意。这是他们两人平日里为摄影培训、采风和展览交流的日常场景。
两人的故事发生在五年前。那时,“残健融合”理念尚未诞生,怀揣着对摄影艺术热情,两人带领着无声队员和健全队员走到了一起。无声队员和健全队员们在共同创作、作品评选和展览活动中结下深厚的友谊。无声摄影队也借助区摄影家协会乃至中国摄影协会,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追梦。
对无声队员而言,世界为他们关上了“声音”这扇窗,却为他们打开了“感知世界”的大门。在朱德春看来,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感知能力很强,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美好事物。
在区残联的协助下,区摄影家协会的讲座、专题培训都配备了手语翻译,无声摄影队员也无障碍地参与进来。一边是邀请的大拿在讲坛上侃侃而谈,一边是手语翻译手势如蝴蝶般上下翻飞,无声队员们还时不时热烈发言,踊跃“提问”,形成一道独特而有趣的风景线。
去年10月,在普陀区残联的支持与指导下,普陀区摄影家协会与无声摄影队联合举办了“无声的世界,多彩的苏河——残健融合摄影作品展”。
“很多无声摄影队员都想要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接下来会邀请专业摄影师来为大家进行培训。”谈到未来双方的合作,陈泰明表示,2024年将聚焦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革开放46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普陀区建设风貌,开展一场名为“变迁”的展览。“还有计划配合廉政主题建设,深入社区、养老院拍摄腊梅、荷花。”
无声摄影队员们如何成为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想要成为会员,需要达到一定的积分。”陈泰明告诉记者,申请者通过参加市区级比赛进行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即可填写申请表。“但我们有时候会放开些口子。”陈泰明说,有些队员们积分比标准值稍低一些,但并无大碍,因为无声队员的摄影水平已经相当不俗,并且学习劲头十足,他们拼搏的精神还能感染协会的成员。
随着普陀无声摄影队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甚至有其他区的摄影成员加入无声摄影队。无声摄影队也愿意吸纳更多成员,以壮大团队的规模。
朱德春表示,通过摄影艺术,无声摄影队用镜头记录美好事物。借助于残健融合,他们走出了残疾人的圈子,融入社会平台,这不仅改变了社会对残疾人艺术家的认知,也鼓励更多人加入残健融合的行动,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社会。
未来,无声摄影队和区摄影家协会将持续秉承“残健融合”理念,深化合作,继续推动残疾人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并增加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包容性,陈主席和朱主席一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