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建设硬件设施、提供惠民价格,普陀区构建“3分钟安全充电生态圈” 2024年09月19日
来源: 文汇报■本报记者 张晓鸣
“用充电桩是比在家充电安全,但费用感觉有点贵。”部分社区居民认为,算好“经济账”是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关键。如何在进一步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同时,满足民生诉求?数据显示,截至8月,普陀区共建有充电站点位8223个、充电插口260848个,充换电柜1166个、充换电插口16280个,基本满足全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同时,普陀区紧盯电动自行车家门口安全难题,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智能监管、多元共治,结合实践,积极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一件事”,全力打通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的全链条,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我们街道在全区率先试点‘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车棚建设,让充电价格降下来。”曹杨新村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向居民提供更加惠民的“1元钱充电6小时”服务,用价格杠杆撬动需求落差,实现家门口充电价格下降40%,在用率近100%。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合理规划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居民区和主干道沿线充电桩建设。
曹杨街道还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如通过“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知识;建强立体防护圈层,实现高层住宅“梯控”全覆盖,推广智能监控设备、灭火器等智能消防设施,将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在老旧小区试点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智能嗅探”设备,实时监测异常用电情况;结合曹杨地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构建“3分钟安全充电生态圈”,绘制辖区充电设施点位图。
此外,为进一步破解“充电难”,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风险隐患,普陀区采取源头治理策略,推广“满电回家”行动——推动全区有条件的企业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消防安全设施,为员工提供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切实解决员工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问题,倡导广大职工“满电回家”。“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职工回家后私拉电线、入户充电等行为,降低隐患发生概率。”普陀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作为首站试点,长风集团积极响应“满电回家”行动。该集团对旗下的长风国际大厦和臣风大厦2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共120个充电口进行了改造升级,在原有非机动车集中充电点增添喷淋装置、烟感报警、水基灭火器等安全防范设施,两座商务楼单位的职工下班后都能实现“满电回家”。鉴于长风国际大厦集中充电点位于地下,集团还特别增设热成像摄像头,对充电区域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