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记者再次走进VCT门诊—— 3个“艾”的故事说出3个“艾”的真相 2024年12月02日

来源: 新民晚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艾滋病已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面对社会偏见,不少患者常常会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歧视,一直生活在阴影中。所以,消除偏见很重要。

  和往年一样,记者再次走进位于普陀区疾控中心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简称VCT,即HIV 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一道玻璃门隔开采血区和咨询区,形成一个相对隐秘的空间。穿过房间尽头的小门来到“客厅”,就是原来的“爱心小屋”,去年已更名“1628i心港湾”,赋予它更多心理支持与疗愈功能。就在这个“港湾”,记者听到了普陀疾控慢性传染病防制科公卫医生讲述的三个故事。

  昏迷的弟弟与自责的姐姐

  讲述者:罗飞

  真相:早诊早治,感染者寿命接近非感染者

  我要讲的是一对姐弟的故事。第一次接触时,染病的弟弟已陷入昏迷。一家医院向我们送检一份艾滋病病毒初筛阳性样本,加急检测确认结果还是阳性。电话那头的医生说,这个患者因脑白质病变(艾滋病后期脑部病理改变)已失去意识。我心里一沉,这流调怎么做?医生又表示,也许可以问问他姐姐。就这样,我认识了患者的姐姐。

  流调过程异常艰难,姐姐边哭边回忆姐弟俩的过往。得知弟弟感染艾滋病有可能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她很震惊也很后悔。怪自己这几年没给独自在国外生活的弟弟足够关心。直到现在她也不理解,是什么让这个27岁的年轻生命选择放弃治疗?“要是早点知道,我怎么也得劝他好好看病、好好吃药……”

  医生说,姐姐第一时间从外地赶来照顾弟弟,她会偷偷抹泪,但一直陪伴在弟弟身边,最后这段时间留给弟弟的,是爱和温暖。

  工作中,我们会面对歇斯底里的争吵,也会看到深深的沉默。这当中有对疾病的恐惧,更多的是情感上无法接受。感染者第一步要做的是接纳,包括自我接纳及家庭和社群接纳,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加了很多人的微信,关心他们的健康,也关注他们的朋友圈。很多人已确诊十多年,甚至还成了志愿者。其实,只要早期发现、规范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期望寿命接近于非感染者。

  婚检发现HIV阳性的小夫妻

  讲述者:魏巍

  真相:即便是感染者也可以生出健康宝宝

  我要讲的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女友结婚并准备生育的故事,有关爱情。

  他们第一次来VCT门诊是因为男方婚检初筛阳性,要做确证检测,这是目前对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终检测。两人是一起来的。不知道小两口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激烈挣扎,但最终出现在VCT门诊的是两个人,告知和带伴侣一起检测是负责任的行为。

  没有奇迹,男方检测结果依然是阳性。好在女方是阴性,我们建议男方立即开始治疗。因为存在窗口期,建议女方过一个月来复测,同时告知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很开心,之后的随访检测,女方均为阴性。

  让人意外的是,VCT门诊最近又接待了这对年轻人。女方问,能不能备孕?来门诊的感染者大多独来独往,像这样知道对方感染还坚持领证并决定备孕的并不多,我们也很为他们高兴,当即给出专业建议:“单阳”家庭先不要急,等男方用药控制病毒持续抑制半年后,可以自然受孕。但要生出健康宝宝,还是要比其他家庭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我们也分享了许多成功案例,给他们打气。

  现在,已经有了非常成熟且成功率很高的母婴阻断技术,哪怕双方都是感染者,在专业机构的药物和技术辅助下,也可以生出健康宝宝。

  做小程序触及沉默的群体

  讲述者:后永春

  真相:一直努力,让“防护”变得触手可得

  我要讲的是我们的团队。我们有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陪聊”。科室咨询电话和流调过程可以说是全中心“尺度”最大的,因为要判断感染风险,对方会把风险行为描述得非常细致。所以,每个人都要经过“脱敏期”,才能成为合格的公卫医生。

  医院义诊通常都要排长队,但我们做艾滋病自助检测推广,一中午连试剂包装都没拆开。经反省才明白,谁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艾滋病检测呀!7年前,我们做了“艾查查”微信小程序,能告诉用户距离最近的VCT在哪里,以及开放时间等。希望在这些群体最纠结、最惶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专业机构。如今“艾查查”升级成了“慢传说”,在上面可以申领自助检测试剂。

  去年9月,我们与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创建“1628i心港湾”,为求询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一年多接待了300余人次。这个平台“不问姓名”“不问过往”,单纯求医,适度分享,希望每位感染者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健康服务。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陈蕾

分享: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