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普陀“半马苏河”拥军品牌,擦亮双拥工作名片 2023年08月03日

来源: 文汇报

0803_084456_998.jpg

普陀区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党早期重要活动区域,红色基因传承于一代又一代普陀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普陀儿女弘扬老传统,开创新局面,着力打造“半马苏河”拥军品牌,不断密切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用实际行动持续擦亮双拥工作“普陀名片”。
       立足高位推进,构筑双拥模范崭新格局      
       普陀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组成人员及时调整补充,明确双拥工作职责定位和岗位分工,做到领导成员主动站位、接续领导,成员单位职责清晰、作用发挥;两级党委班子每年组织“军事日”活动,深入党的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场所参观见学,接受红色洗礼,培植双拥情怀。     
       印发《“靠谱战友·戎入普陀”——普陀区双拥重点工作清单》,出台《普陀区关于积极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的通知》,举办区级和街镇层面军地座谈会,主动承接军地工作任务,提升拥军支前工作效能;每年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区领导分头带队走访慰问驻沪、驻区部队和优抚对象家庭;各街镇、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定期走访慰问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军休干部等优抚对象;举行立功受奖送喜报活动,为援鄂抗疫一线军人家庭开展“五个一”活动,常态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走进前哨”等拥军优属活动,军人地位和待遇不断提高。    
       各级各界全心参与,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夯实以区拥军优属协会为平台、拥军优属基金会区工作委员会为支撑的社会化双拥格局,让“赤色沪西”双拥品牌成为“红色引擎”,加速赋能争创双拥模范城,同心构筑普陀双拥工作新格局。      
       聚焦常态长效,推进双拥内容不断创新      
       普陀区确立了“提高优抚服务品质,深化优抚体系建设”的关爱功臣工作目标,有效构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介入、社区整合各方资源、服务对象踊跃参与的服务体系,尽心打造项目化运作模式,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更加规范、便捷、专业的关爱服务。      
       携手苏宁易购举办“感恩回馈,致敬退役军人”家电专场双拥优惠活动,开发一批包括“持证对象可以免费乘坐普陀社区巴士”在内的辖区优待证优待项目,进一步丰富退役军人优待证的服务内容。     
       与此同时,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培育文化、教育、法律、医疗、技能、智力、科技、公益“八大双拥品牌”,援建“好八连”及驻区部队各类项目,助力部队建设。举办军地两用人才技能培训班,满足基层部队官兵退役求职需求的同时,为部队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举办“相约四季”军地青年交友专场活动,架设的军地鹊桥为解决部队单身官兵婚恋问题提供了渠道;安排律师走进军营,为部队改革中遇到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释疑,开展的《民法典》进军营宣传系列讲座,为官兵架起了学法用法的桥梁;为驻区部队定期提供图书漂流,开展“声乐培训进军营”“送书籍进军营”“摄影培训进军营”“体质监测进军营”等活动,帮助部队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为驻区部队配置移动篮球架、升级心理服务咨询室并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极大缓解繁重任务下的思想压力。      
       整合红色资源,营造双拥创建浓厚氛围   
       普陀区依托辖区内32个教育阵地,结合真如国际电台旧址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同顾正红纪念馆、沪西革命史陈列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曹杨村史馆等红色场所、纪念设施,共同构成普陀特色的红色版图,定期组织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大讲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      
       同时,打造系统化、体系化的曹杨社区(少年)军校,实现“军、地、校、社、企”五方创新融合,探索构建覆盖全域、全员国防教育“大课堂”;以清涧公园为依托筹建新的“双拥主题公园”,打造双拥街、双拥驿站、双拥食堂聚合体,让服务对象享受“家门口的优待”。      
       升级改造普陀区双拥展示厅,利用全区各类电子媒体平台定期滚动播放双拥宣传口号,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场所重点部位滚动播放专题视频,点亮环球港双子塔等普陀地标建筑,为人民军队庆生、致敬英雄模范、为强军强国礼赞;适时举办“践行百年初心 共筑钢铁长城——普陀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评选表彰“最美退役军人”活动,积极组织红色文化创意线上赛、“英雄功臣”故事会、“军旅故事进校园”、“老兵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辖区军民踊跃参与“纪念延安双拥运动八十周年征文”活动,全方位营造出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氛围。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