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关于印发《上海市江宁学校等两所学校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报告》的通知
江宁学校、曹杨实验小学: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6〕17号)《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和文件的精神与要求,2023年11月9日至11月21日,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市江宁学校等两所学校进行了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形成了两所学校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报告。请各学校加强学习,认真改进落实。
附件:1.关于上海市江宁学校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
报告
2.关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的党政融合式
发展性督导报告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年2月23日
附件1
关于上海市江宁学校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报告
依据《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及文件精神与要求,2023年11月21日至22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市江宁学校进行为期两天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督导组全体成员通过审阅学校发展规划、听取校长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巡视校园环境、观课100节(包括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全覆盖听课76节)、干部教师访谈62人次、学生座谈会22人次、问卷调查(教职工214份,家长2360份,学生407份)、听取社区意见等方式,经分析、讨论、汇总,形成以下报告。
学校基本情况为:学校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有3个校区和1个办学点,69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567名,教职工226人。学校党组织为党总支建制,现有正式党员64名。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先进的办学理念,聚焦内涵发展,持续优化育人模式,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机制,教育教学质量高位稳定运行,赓续传统,卓越发展。学校前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少先队优秀大队、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等国家及市一级称号近40项,办学总体水平达到区同类学校中领先位置,是上海市的优质品牌示范校。
一、主要经验和成效
(一)勇立潮头担使命,先行探索做示范
学校党组织积极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管干部与人才,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稳步持续发展向好,态势强劲有力。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上海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学校”创建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教育系统四星党支部、区教育系统“十佳党课”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党组织在当下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浪潮中,勇于探索实践。率先开展中小学党政“一肩挑”可行性研究,《中小学校长“党政一肩挑”管理模式的实践变迁与再思考》2023年被正式出版物《教家观察》第二期收录,同时学校党组织非常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作为区域“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核心组成员,在区域内先行先试,为“党政一肩挑”类型组织设置的单位拟制规则制度等文本。《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上海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课题,获优秀结题奖。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党史学习教育项目化推进路径和相关工具表单,为师生党史学习教育探索新方法。
(二)践行先进理念,凸显科研引领
学校以学生差异和需求为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基础、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以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办学理念,与历史传承的校风、教风、学风相得益彰,既彰显了历史的厚重,又体现了区域“适合教育”的先进性。目前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全体成员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显示有99.07%的教职工认为“学校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实际和科学发展规律,教师普遍认同,并自觉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的教育科研立足本校,以“问题解决”和“实践改进”为价值取向,聚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围绕“细化评价方式”“基于双减的作业再设计”“适应学生差异 关注学习过程”“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等学校改革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问题和重点项目,引导教师研读新课标,对照现有教学找差距,将实践中的真问题提炼成研修主题,开展专题研修。在教师研修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真问题、真研究、真发展”的工作思路。
学校科研立足学校发展,不断夯实龙头课题研究,同时以龙头课题为载体和引领,建立市区校三级课题研究机制,形成课题群,为教师从科研新手到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学校不断优化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内驱力。学校开展“浸润式”科研培训,采用科研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科研培训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的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学校聚焦教与学方式转型,以市级课题《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带动学校内涵发展。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与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干预机制研究》。学校拟申报“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研究项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学校科研立足于教师发展,不断引领师资队伍建设。面对学校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不断增加的办学场域,不断迭代的教师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爱岗爱生、敬业专业、求真求实、创新启智”的职业精神和“终身学习、主动反思、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发展态度,不断扩大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境界,逐步提高包括探究意识、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和实践智慧等专业素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适合教育”的要求为主线,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聚焦发展主题,构建培养体系,优化发展平台,激发成长活力,实现教师队伍从基本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型,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学校依据分类发展的思想,按照教师专业化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成长期的特点,构建分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要求;发展路径层面,学校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三关注两改进”策略,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模式;平台建设层面,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正式和非正式性学习组织,创建多元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多维互动格局;管理机制层面,学校完善学校、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管理网络和保障体系,聚焦“七个进”举措,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系化构建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来,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核心能力持续提升,骨干梯队和结构优化成效逐年呈现,专业提升和惠及学生得到有效实现。学校形成了持续改进、主动发展、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为师生的多元发展和快乐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的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区第十三届教育科学研究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学校已完成1项市级课题研究和1项区级重点课题研究,正在开展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研究,2021年学校被评为区科研先进单位;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共52项、出版著作或参编著作共19本、荣获区级及以上教科研表彰和奖励共计27项,教师发表、交流论文共计72篇。
(三)强化立德树人,提升绿色质量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思想,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作为市“大思政”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基地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学科德育教育教学改革,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德育课在价值教育引导上同向同行,发挥了主渠道育人作用,推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强化社会实践课程,坚持实践育人。在情景化的实践中将知识与情感体验化、意义化,在“做”与“行”中不断提升教育实效性,以“上海市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为引领,推进以“红色基因”为重点的学校德育“六育人”行动计划。学校开发的《沿着24路看上海》入选上海市教委百门“中国课程”,渔阳里场馆课程荣获上海市“红色一课”馆校合作课程一等奖。不断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塑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品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咨询与辅导、课程与活动、转介与协调、评估”等五大工作板块,增强专任教师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教师培训,形成了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适应性、发展性指标为重点,集心理辅导、特色德育学科建设、整体德育实践活动、校园心理剧、团队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和第二轮(2022-2026)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实现了从区到市乃至全国的特色项目发展目标。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素养培育入手,增强课程适应性、整合性和实践性,提升课程品质。课程框架的顶层设计,符合育人目标的要求;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的选择权,课程的纵向衔接、横向整合,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积极探索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重视实践体验,完善教学方式,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在全区具有示范性;基于项目化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开发,项目的推进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学校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形成改进措施,主动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以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为主题,教师教学研究课实现了全年段各学科的实施。
本次督导期间,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对全校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围绕课程计划、教研组建设、作业、课堂教学等,采用查阅材料、观课、访谈、查阅作业等方式进行调研,形成如下反馈意见:一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预设合理,落实与达成度都很好,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尤其适合学生认知起点、能力和情感,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多呈现,与学生学习表现及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的相关性好。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紧扣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适切性,且能关注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并恰当使用合宜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三是教师能够通过真实情境创设,问题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课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都融洽和谐。四是教师都十分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实,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以教学重点为着力点,以教学难点为突破口展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师生围绕任务或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各学习活动之间或同一活动各要素(如情境、任务或问题)之间,基本能呈现较为清晰的内在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二、问题与建议
问题一:学校党组织在新的领导体制改革的要求下,要进一步加强二级党支部的建设。
建议:学校党组织思考与探索在新的办学体制下加强二级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增强二级党支部班子成员的角色自信、角色意识。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每学年至少一次专题研究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相关问题,不少于两次党支部班子成员工作例会和专题培训,检查党支部建设的任务落实情况。党组织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三会一课”,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指导联系党支部,不断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探索二级支部班子成员与行政中层管理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双重锻炼。建设一支既善于思想工作,又能抓教学管理的强有力的中层干部和突出政治标准培养一批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的党支部班子。
问题二:针对学校办学理念“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如何有效提升“不一定”,高质量增值“绝对性”。
建议:依据办学理念,制订指向“适合教育”的龙头课题,立足校情生情,进一步探索、建构以差异化的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以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评价为保障的高质量适合教育模式。
问题三:随着生源的快速增长,学校师资队伍扩大,如何在更高的水平上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与教师相适应性融合度需找到平衡点。
建议:一是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双新”改革,各教研组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理清单元与单课之间的关系,并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和单课教学设计,落实到指向目标的单元任务和课堂学习活动上。二是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如何进一步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的融合化,如何让“跨”的味道更浓,希望学校能为一贯制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验。
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年1月31日
附件2
关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报告
根据《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及文件精神与要求,2023年11月9日至10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市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进行为期两天的党政融合式发展性督导。督导组全体成员通过审议学校发展规划、听取校长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巡视校园环境、观课50节(包括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听课28节)、干部教师访谈(58人次)、学生座谈24人次、学生随访8人次、问卷调查(教职工173份,家长811份,学生382份)、听取社区意见等方式获取信息,经分析、讨论、汇总,形成以下报告。
学校的基本情况为:学校为公办小学,现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189名,在编教职工101人(党员37人,占36.63%)。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和乐教育 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数字化信息技术转型等系统性改革,逐步形成“信息特色全面融合、全员育人氛围浓厚、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五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实验学校、国际生态绿旗学校、全国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应用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校、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实验校、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上海市新优质备选校、上海市环保科创基地校、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合作学校、普陀区文明校园、普陀区科研先进单位、普陀区“适合教育”基地校、苹果全球杰出教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主要经验和成效
(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学校党组织有效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做到“战斗堡垒、凝心聚力、求真务实、保障有力”,聚焦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适合教育”。围绕“和乐教育、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做到“示范引领、勇于担当、廉洁自律、深入群众”;党员队伍能够“锐意进取、勇挑重担、勤勉务实、服务群众”。党员队伍在疫情防控、服务学生、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公益活动中,党员勇挑重担,参与频次多,走在老师的前列。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学习强国”优秀学习组织称号、2022年度长征镇十大“最靠谱”志愿者团队。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有党组织领导、专职副书记牵头,班子成员、中层团队和工会共同参与,广泛听取家长、社区和教师的意见,体现了党政协同,符合民主程序。发展规划设定七个重点工作的目标和举措,涵盖学校党建工作、组织管理、课程实施、学生发展、队伍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发展措施具体,操作性较强。
(二)以信息化为抓手,探索建立校内督评机制,推进“双减”落到实处
学校确立“以课程建构面向学生的多元生活世界”的课程理念,注重课程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与实施、管理和评价,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一是课程规划重价值引领和整体架构。学校在“和乐教育 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围绕“厚养德、慧学习、勤健体、善合作、乐劳创、善数智”的育人目标,以五育融合的视角,从行为与品德、学习与能力、运动与健身、艺术与表现、实践与创新五个维度,整体架构了“e宝成长”课程和评价体系。学校的特色和品牌的创建有效融入课程资源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利用中,通过价值导向、目标引领、顶层架构、资源融通、评价优化来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双向驱动,互相推动,融合发展。
二是课程研究重特色开发和品质发展。学校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学校发展需求的信息化课程,通过分层、分类、分年级体系化地架构了由“e宝学本领”“人工智能课程”“信息素养课程”为内容,综合交错的信息化特色课程群。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新内容、新场景融入学校课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质的信息化课程体系。学校注重课程研究,建立“学情调研机制”基于数据、运用数据,通过“增”“删”“改”“优”的调整策略,把握学生的需求和课程开发的效能,不断完善、优化课程,努力提升课程的品质。
三是课程实施重持续改进和评价伴随。作为上海信息化应用标杆校,抓住实验和改革的契机,坚持用技术来引领课堂教学变革,通过“全景课堂”“数字教材”“三个助手”等项目,积极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法路径和策略。通过4E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寻找普适性范式的研究来寻找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契合点,并在各个学科和课型中不断探索变式;通过“三个助手”平台的运用,让教师们在资源的挖掘和融通,功能的整合和创新,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中精准施策,提升信息技术赋能因材施教价值;通过数字分析平台,对学生开展即时、阶段和综合评价,做到以评促建,以终促始。学校还通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五环节,探索有效学生评价”来提高课程的实施力和评价力,从而提升课程的执行力。学校建立了内部督导机制,聚焦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五个环节,帮助教师分析原因、寻找方法、研究改进、持续跟踪。学校行政人员每学期听课200节以上,参加教研活动80次以上。
四是多元课程促“双减”落到实处。学校认真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的各项要求,运用技术加强对作业和课后服务标准化、精准化的管理,通过基于标准、基于学情的分层作业设计,分年级、分时段、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2022年市中小学生绿色指标监测中,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实施、师生关系都明显高于市、区平均指标。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中开展多彩的科学教育课程、执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劳动教育等评价指数均达95%以上。
(三)聚焦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推进数智赋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浓厚的“共研共行、共研共赢”的教研文化
一是抓好教研组建设。能根据市、区教研重点,制定详实的校本教研计划,体现“五定四有”,“五定”—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主持人)、活动内容、活动主题;“四有”—有理论学习、课例反思、主题(专题)研究、组内工作研讨等。
二是抓好资源开发与成果转化。学校基于校本化办学特色,引入网络选课、评价管理等平台,青年教师在电子书包、classin平台、三个助手、全景课堂、深瞳优评等数字平台研究过程中,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三是抓好教师培养。积极探索分层带教的机制,借助多层级教师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增加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成效显著。
本次督导期间,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给予了教学评估方面的专业支持,对全校围绕课程计划、教研组建设、作业、课堂教学等,采用查阅材料、观课、访谈、查阅作业等方式进行调研,形成如下反馈意见:一是教研组建设成效明显。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且有详细的、具体的记录。注重资源开发与成果转化。引入网络选课、评价管理等平台,具有明显的数字化转型特色,形成浓厚的“共研共行、共研共赢”教研文化。二是有明确的作业管理制度与批改要求。结合电子书包项目,试点云思智学项目,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作业设计分层,作业与评价内容设计科学,尤其是基于“作业助手”的实证研究有亮点,配套资料比较完善。三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明显。课堂观察发现,学校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中青年教师成长速度较快。大多数教师的单元整体教学意识较强。学校作为信息化特色学校,能借助全景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校本化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技术赋能下的课堂教学发生变化。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品牌特色,形成良好的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育人环境
学校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健全德育管理团队,依托学校教育信息化品牌特色,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样态,形成了课程整合、内容丰富、载体多元、空间多变、育人协力、育德合力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一是优化德育课程,实现“三全”育人。学校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心理健康五个维度,对学校德育课程进行系统化架构和课程化设计,通过“花漾学堂”“乐行学堂”“足迹学堂”“追梦学堂”“e+学堂”五大学堂,将育德润心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达成“以美导行,以乐养德”的学校育德目标,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是凸显数字特色,拓宽育人途径。学校依托数字化转型品牌特色,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开启精彩纷呈的“云”课堂,如:“感受红色基因”系列课程、“与院士面对面”系列课程、“云游博物馆”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微”课程、讲述“微”故事、开展“微”调查、提交“微”作品、丰富“微”体验,将线下优质文化资源与数字学习平台的强大功能相结合,以信息技术丰富育人内容、以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方式、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汇聚育人合力。学校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汇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力量,用好“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一师一居委”“社区特色课程”等方面的资源,初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格局。
四是建立培养机制,提高育德能力。学校以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为核心,构建了“夯实基础,锤炼新手”-“实训融合,培养熟手”-“科研引领,打造高手”的分层序列化成长的德育人才梯队建设机制,以职初班主任培训为基础,以骨干班主任培训为抓手,以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研修为引领,打造了一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育人队伍。
二、问题和建议
问题一:学校发展规划缺少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应知应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党言党语的把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议:一是组织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把握其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文件中的核心问题(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重点问题(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精准把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特征。二是修订规划,完善制度,扎实推进。按照国家、市出台的相关文件,修改学校发展规划,完善议事规则。确保科学决策,集体领导。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教代会报告制度。三是夯实基础,品牌培育,彰显特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学校的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和发展。借助党建研究平台,发挥党建研究为创建学校党建品牌下好“先手棋”。
问题二:数智赋能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推进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和经验提炼。
建议:学校要从数字化转型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中,从转理念、转机制、转方法、转模式、转文化等方面融合推动,并将技术如何赋能课程与教学的规划与设计、开发与实施、管理和评价全过程的实践推动和经验加以提炼,在“双新”实施的背景下,作为信息化标杆校,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开展要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勇于尝试,及时提炼和总结经验,在市区层面扩大影响力。
问题三:学校年轻教师和临近退休教师两头居多,“理念新,缺经验”和“有经验、理念旧(传统)”这两种矛盾较为凸显。
建议:一是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依据年龄和教龄,细化分段分层,实施“新教师入格”“骨干教师提格”“名优教师升格”和“榜样教师风格”培养策略。充分发挥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和学校研训体系作用,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数学、信息科技等学科的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拔尖”教师,针对当前情况,学校还应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长效举措。
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年1月31日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