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2023年,我委(办、局、街道、乡镇政府)组织开展《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生态专业规划(征求意见稿)》公众参与活动,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问卷调查方式听取相关公众意见,并就相关意见建议进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于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6月3日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征询期内,未收到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
二、书面征求意见
我委书面征求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绿化市容局等相关委办局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共提出12条意见,根据意见和建议的主要内容,我委对草案的绿色生态规划框架、“四化”植物配置、滨水游憩环、交通领域能源结构利用等内容进行了完善。比较集中的意见有:
1、建议指标表区分一、二、三级指标,更新绿色生态规划框架;
2、进一步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指标含义和评价方法;
3、绿道系统长度,建议提高指标不小于3km等。
三、召开座谈会
2023年3月我委召开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评估座谈会,经我委介绍《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生态专业规划(征求意见稿)》制定情况及政策内容后,与会代表提出2条意见,根据意见和建议的主要内容,我委对草案建设管控、道路设施进行了修改。
1、加强绿色生态城区落实和监督管理,加快开发建设进度;
2、优化交通导引、慢行交通,改善道路设施条件。
四、问卷调查
2023年4月1日至4月20日我委依托真如城市副中心公众号开展问卷调研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决策事项的社会认同度和接受度以及相关意见建议。面向群众为居住或生活在真如副中心片区及其周边的居民。调研共收集到110份有效问卷。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有:
1. 调研中约44%的人群认为本区现状生态环境有待改善,24%的人群认为当地资源节约意识有待提高,反映出公众对改善本区生态环境,如提升绿化、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需求较大。对此,《规划》侧重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以真如绿廊为重点带动周边绿化提升与慢行联通。
2. 调研中65%的人群通勤选择地铁或公交出行,43%的人群选择非机动车出行,反映本区现状公共交通系统相对友好,但同时与上海市十四五规划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此,《规划》提出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未来新增轨交15号线及配套交通接驳换乘设施,并梳理优化非机动车道网络系统,将更加便利居民出行。据调研反馈,改善公交出行条件后,90%以上人群将更愿意选择公交或非机动车出行。
3. 调研中约12%的人群或家庭拥有的私家车为新能源车,大部分仍以燃油车为主;其中1/3人群为新能源车充电需自行安装充电桩,反映现状充电桩点位尚有空缺。对此,《规划》要求新建建筑充电桩按15%以上配置的同时,重点地区和项目充电桩比例在15%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据调研反馈,提高充电桩比例后,约65%的人群将更愿意选择新能源车代替传统燃油车。
4. 调研中95%以上的人群表示,对房屋的绿色健康品质和环境质量较为注重,在购买或更换家电设备时也比较注重其节能环保性能,体现公众对提升房屋和住区的绿色品质有较大需求。对此,《规划》对新建建筑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绿色低碳建设要求,在绿色建筑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健康建筑布局以及超低能耗住宅布局。据调研反馈,80%以上人群将更愿意选择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高品质建筑。
5. 调研中90%的人群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而对于衣物、纸箱、金属或玻璃瓶等的回收投放比例仅40%,表明可回收垃圾资源化方面有待加强。对此,《规划》要求建设并完善“两网融合”可回收物站点体系建设,打造“全品类、全覆盖、预约收集、分类处置”的可回收物亮点品牌,提升再生资源分类投放的便利度。据调研反馈,89%人群将更愿意使用该类回收设施。
总体而言,公众对绿色生态规划主要措施的接受度较高,对于公众反映迫切的绿色生态相关的需求和意愿,《规划》中均予以回应和采纳。
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23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