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张晓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普陀区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打造了“中华武数”科创布局,其中,武宁创新共同体贯穿普陀东西,辐射南北两翼,是串联区域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的“主阵地”,是普陀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桥头堡”。2024年,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体联系更紧密、牵头更强劲、创新更活跃,已成为普陀区整合全域创新要素、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一、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协同机制,激发武宁创新共同体合作活力
进一步搭平台、建机制、畅渠道,促使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协作,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等核心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一是创新组织架构,建立“1+1+1”协同工作机制。在现有工作专班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建立武宁创新共同体轮值主席制度,邀请上海化工研究院担任武宁创新共同体首任轮值主席单位,发挥轮值主席单位桥梁纽带作用,深化高校、院所、企业的主体联动、资源对接和创新协同。二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升级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线下持续办好 “科创集市”、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普陀专场等品牌活动,累计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或意向合作70余项。线上计划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定期梳理挖掘高校院所、头部企业最新科技成果、研发需求,聚焦关键领域需求,发布 “揭榜挂帅” 攻坚项目,鼓励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合作揭榜、联合揭榜。三是强化“百大平台”辐射效能。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启动机器人、先进玻璃材料、医疗器械研发区级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挖掘推荐上电科、上化院等11家院所、企业申请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新立项不低于6个区级科技研发平台。
二、培育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锻造本土硬核科技企业集群
以政策为导向,以平台为支撑,以空间为载体,以人才为核心,多管齐下,为高成长性的好团队、好项目搭建成长舞台,营造适宜企业发展壮大的优质生态环境。一是打造鼓励协同创新政策高地。发布武宁创新共同体专项政策,出台《普陀区关于推进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 支持创新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助力“爆款”企业培育和“核爆点”产业打造。二是打造“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先行先试打造具有“硬核科技”超前孵化服务能力、资源集聚能力的“科创摇篮”和加速器。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创新里”装修完工并启用,踏沙行科技、智康加等视频大模型、机器人企业入驻办公。三是集聚一流高层次人才。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中国中心落地普陀,完成办公场地选址、运营主体公司及驻华机构代表处设立。做好科技条线区“靠普”人才的推荐工作,共推荐53名、入选16名。协同区人才工作局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普陀基地,暑期累计30名清华博士赴共位同体成员单开展实践锻炼。与华东师大、上海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核心领域技术攻关。
三、强化国资国企引领作用,构建创新生态圈支撑体系
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资源配置、资本运作、载体建设中的核心功能,为武宁创新共同体注入强劲动能。重点通过存量资源盘活、招商机制优化、基金体系完善三向发力,打造全链条赋能支撑体系。一是发挥国资国企核心功能。鼓励相关国有企业开展存量资源盘活更新,优化配置,聚合资产、资源、资金,推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支持长风集团加快网络安全总部大楼建设打造创新孵化器,支持真如副中心公司打造“创新里”科创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等。二是优化企业招商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招商引领作用、系统企业资源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新路径。深入落实招商政策,在国资收益支持、资本运作和评先评优等方面,通过系统性举措给予支持。提高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权重,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三是完善国资基金管理体系。围绕区域高质量发展,开展国有基金服务区域战略研究,规范基金设立和投资,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区属国企协同联动,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授权赋能体系,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国资基金、市场化合作基金,加强与市属国企基金联动,吸引资金资源向区域重点产业集聚、向武宁创新共同体集聚。
四、推动跨区域创新和产业协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辐射示范样板
充分发挥武宁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积极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通过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依托武宁创新共同体打造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一是整合产业资源,以链式联盟驱动区域协同创新。依托普陀区五大头部院所,牵头沿线高校、园区、企业,分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司法鉴定、机器人、地理信息测绘五大产业“链式联盟”,聚焦细分领域,发布大企业需求清单,发挥“链主”单位的科技研发、产业促进及资源整合带动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相互赋能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放大武宁创新共同体的影响力。二是深化区域合作,以多元活动拓展创新辐射版图。举办第二届“武林大汇”,沿沪宁相关城市(区)协同创新正式启航。举办长三角沿沪宁相关城市(区)新材料产业链式联盟活动,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与长三角合作实验室、高校院所、企业等深度对接,推动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拓展联盟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启动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平台开发建设,打造沿沪宁相关市区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
下一步,区科委将全力释放大院大所“链主”功能,激发头部企业的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加速科创产业与人才集聚,积极谋划面向长三角沿沪宁相关城市(区)的创新合作联动机制,面向产业需求共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核爆点”产业打造。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
2025年4月2日
联系人:杨益 联系电话:52564588-3335
联系地址:大渡河路1668号2号楼1109室 邮政编码: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