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教育“圈链点”的战略构想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上海努力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抓发展,强功能,重民生,促和谐,全面建设和谐新普陀。教育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加快实现普陀基础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仅是促进普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更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设和谐新普陀的内在要求。
在05年编制、06年颁发的《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普陀教育已从数量满足、规模扩张进入到质量提高、全面均衡的新阶段,确立优质教育“圈、链、点”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已成为引领普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实施优质教育“圈链点”发展战略,既是普陀教育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也是普陀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打造“优质教育圈”,就是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上的均衡化,要使东西南北中各个区域的布局上,都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一批排头兵。通过优质教育“圈”的建设,形成合理的布局。
——构建优质教育“链”,就是要借天借地借资源,通过借力、联动,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陀区紧紧依托区内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素质教育实验校等优势,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优势,依托国外教育优势,通过承办和合作办学等形式,提升一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形成一个个优质教育资源群。通过优质教育“链”的构建,创设发展的条件。
——创建优质教育“点”,就是立足学校,注重内涵,以主动发展的精神办好每一所学校。普陀区通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开展一系列优质学校的争创活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通过优质教育“点”的打造,建立发展的根据和内在的动力。
应该看到,“圈链点”,既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是一个布局的概念,更是一个综合发展的概念。优质教育“圈链点”战略,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构想,也是教育内涵发展的点化,更是教育优质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建设优质教育“圈链点”,是普陀区面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精心选择,也是面对百姓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有力回应。
二、普陀区打造优质教育“圈链点”的做法
在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圈链点”的探索中,普陀教育进一步提出按照“做强西北部、优化中部、提升南部、完善东部”工作策略,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统筹协调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为普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打造优质教育“圈”。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和螺旋发展,让普陀区东西南北中都有最好的学校,都有一流的教育;布局规划、政策措施、资源保障等都要着眼于五大区域的优质均衡发展。
针对区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做强西北部、优化中部、提升南部、完善东部”的推进策略。如西北部桃浦地区集聚了大量旧城改造搬迁居民,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政府职能部门着力在政策制定、项目支撑、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教育学院在干部教师培训、教学视导等投入更多专业支持;学校联合,主动建立了“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联合体”,开展校际交流、教学研讨、专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经过努力,该地区教育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经过几年调整优化,目前五大区域优质学校的布局已成均衡态势,如高中阶段中部有曹杨二中,北部有晋元高级中学,东部有宜川中学,南部有同济二附中,西部有曹杨中学;初中、小学和学前教育也都形成了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圈。
2、构建优质教育“链”。强调教育的合作与联动,“借力”发展。提出要“借天、借地、借资源”,积极依托国内外及区内教育优势,产生“再生”能量,形成教育发展“链”。在外延上建立了五种合作发展链:一是区内优质高中与义务教育学校合作发展链,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所区示范性高中和教育学院分别以承办或合作办学的形式带动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二是高校与区内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发展链,依托同济、华师大、上师大、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优势,在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特色培育、教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带动了同济二附中、华师大四附中、甘泉外国语中学等一批学校的发展。三是“教育园区”合作发展链,如曹杨二中教育园区以二中为核心,联合一所公办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民办初中组建成教育园区,以二中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重大的教改实验为主题,在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教育交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机制创新。四是一个地区内学校合作发展链,如桃浦地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完中和社区学校建立联合体,跨校教研、跨校支教、互帮互助、组团发展。五是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发展链,分别与美、英、法、加等国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办学水平。
在内涵上着力构建三种链,一是学校文化链,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人文求善 科学求真”的办学理念,与二中“文理相通 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其他附校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文化对接。二是特色课程链,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与曹杨中学的礼仪美育、头脑OM、手球等课程相衔接,推动附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三是特色项目链,如金沙江路小学、梅陇中学、曹杨二中女足“一条龙建设”,培养了大批女足人才;晋元中学和华师大四附中管乐“一条龙建设”。
3、创建优质教育“点”。强调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展了两大系列的争创活动,一是优质学校争创,开展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高中争创,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先进校争创,学前教育阶段示范园、市一级园争创等。二是干部教师大比武,包括校长领导能力的大比武、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大比武、班主任育德能力大比武。这些争创活动用标准引领、用竞争激励,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主动发展,办出特色,通过内涵建设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三、初步成效
“圈链点”发展战略凸显的是政府统筹管理与学校自主发展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学校发展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经过几年的不断推进,这一战略不仅已被全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接受,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教育资源布局逐步合理,东西南北中优质均衡发展
基本实现东西南北中都有优质的教育、一流的学校,现代化教育新体系得到完善。目前,普陀区在高中教育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东部有宜川中学,西部有曹杨中学,南部有同济二附中,北部有晋元高级中学,中部有曹杨二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圈,已形成了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2、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聚焦内涵建设,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开展素质教育实验校、先进校争创,引导和激励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特色办学,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争创,曹杨中学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构建区域课程体系,建立区校两级质量保障体系。聚焦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
调整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易地新建曹杨职校,完善曹杨职校专业布局。推进校企合作,突出技能培训。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基本形成普陀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体系。
推进终身教育,初步构建开放共享的学习型城区。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资源圈,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格局。
3、干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得到整体提升
强化师德教育,坚持典型引路,严格考核管理。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结构优化,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建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指导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五大骨干教师发展序列,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和实践团队,促进不同层次教师得到专业发展。
按照“适合需求,服务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各层次干部教育培养。实行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期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拔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培养、储备一批优秀中青年后备干部。
4、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教育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生机比达到6:1。校园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网络和广播网络系统基本覆盖全区中小学。基于教育专网的远程视频教学(会议)系统应用更加成熟,逐步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网上共享。多媒体教学系统基本覆盖到全区中小学的各个班级。
推进教育国际化,举办中英、中外校长论坛,中美基础教育对话、中日园长论坛等,开展专题交流。晋元、甘泉、长征等学校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形成特色。
5、落实优先发展,形成教育发展合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了政府主导、区域统筹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6年的9.80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5.39亿元,增长57%;其中区财政拨款从2006年的6.1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9.21亿元(扣除市转移支付、中央专项拨款),增长50%。
坚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稳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建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奖励资助一批优质民办学校发展。先后建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非常设性机构,形成了区公建配套联席会议、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调动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育发展。
6、凝练普陀教育精神,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开展普陀教育精神大讨论,凝练了“强内涵,知难而进;重合作,协力同心;求优质,务实践行”的普陀教育精神。加强党建研究,完善党建实验基地建设,建立党建督导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创建和谐校园,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推出“三要三不”举措。建立爱心假日学校、慈善超市,开展爱生服务和志愿行动。坚持典型引路,建立启星学校、叶佩玉、杨明辉三个思想道德实践基地,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模范。开展师德项目争创,形成学校推进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在系统层面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团结凝聚干部教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在实施优质教育“圈链点”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战略谋划是发展的前提,策略推进和项目实施是发展的关键,教育精神的凝练是发展的保障。当前,区第五届教育工作会议正在积极筹备中,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着我们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断深化优质教育“圈链点”发展战略,为推进普陀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