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本记录册,这是普陀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们在“走街串巷”时的“标配”。作为离居民最近、与居民最贴心的“主心骨”,多年来,在普陀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各居民区的工作人员们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指引,坚持做好“五个一”,即记好一本民情笔记、收集一个群众好建议、提出一个社区治理治理金点子、解决一个急难愁盼问题、办好一件靠谱民心事,用实际行动收获了来自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一篇民情笔记就是一本民情账本,民情笔记越记越厚、民情账本的分量也就越来越沉。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落在基层干部肩头,他们不负众望,尽心尽力办好一件件“靠谱民心事”,并一一记录下来,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是一份督促和鼓励。
为老服务篇
曹杨新村街道 金梅园居委 高艳
社区居民张伯伯患有糖尿病,却面临家中胰岛素存量不足的情况,社工辗转于普陀区各大医院,最终为居民张伯伯顺利配到胰岛素,一解燃眉之急。
长风新村街道 师大一委 徐文珺
社工通过“四百”走访了解到,社区中一对双独居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成为彼此的监护人,无法办理相关银行业务。为办好这件民心事,社工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力量,依托“时间银行”向相关人士进行咨询,最终成功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甘泉路街道 双山居委 关漪
为照顾好社区中身患疾病的孤老,居委多次与家属、街道沟通,全程陪同老人就医,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诚挚感谢。
长征镇 祥和居委 周莹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关爱社区双独居老人,居委联动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最适应的养老方式,真正做到减少社区居民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暖心帮扶篇
万里街道 中环家园居委 潘志敏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为工作人员改善户外点位的高温工作环境。
桃浦镇 山茶苑居委 刘燕君
考虑到退役军人年纪较大、无法独自完成网上办证事项,社工主动提出为居民代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便捷了退役军人的生活,受到了居民的感谢。
桃浦镇 阳光一委 姜月琴
改造前
改造后
考虑到社区儿童数量多但缺少儿童游乐康健设施的问题,居委党总支将改造儿童乐园作为“靠谱党建”的重点项目,为社区儿童提供安全、快乐的活动场所。
环境改善篇
曹杨新村街道 金梅园居委 金玮
针对临时厕所无人管理导致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依托“三位一体”平台,由居委牵头,联合物业、施工单位、居民代表,实地调查、多次协商,成功还居民一个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长寿路街道 正红里居委 蒋婷
为提升居民满意度、幸福感,居委坚持党建引领,多次与物业、居民协商,开展老旧污水管道更换实事工程。
石泉路街道 信仪居委 陈磊
针对居民楼楼道堆物的问题,社工多次上门协调,在征得老人关于清理堆物的同意后,联系物业共同处理,最终成功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石泉路街道 管二居委 周树斌
受房屋空关、无房屋资料、无法联系到房屋关联人等问题影响,漏水问题困扰居民多日。在居委、物业、警方等多方努力、协作下,最终为居民彻底解决漏水问题,办成了一桩“靠谱”民心事。
石泉路街道 太浜巷居委 黄一琼
改造前
改造后
太浜巷有一条长100多米的“无名道路”,多年来无人管理。居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城为契机,“各方协同、共建共治”,彻底解决了道路无人管理的问题。
长征镇 泾泰居委 高琦
改造前
改造后
老旧小区规划时间早,改造空间安排有限。为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改善社区面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齐上阵,积极推进停车改造工程,满足居民的所需所求。
民生工程篇
宜川路街道 赵园居委 王艳
通过实行“六个一工作法”,依托“红色加梯联盟”,取得了“10台加工+10台签约”的宜川成效,将加梯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宜川路街道 中远三委 虞梦珺
居委在“四百”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社区居民的“换梯”需求,并通过党建引领成立“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多次召开“三位一体”会议,共商解决办法。最终,成功为居民解决了第一部新梯的更换问题。
真如镇街道 真如西村居委 倪伟庆
为了持续推进加梯民生工程,社区充分发挥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方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多方协调,攻坚克难,力求办好民心事。
数字赋能篇
真如镇街道 真西二居委 成文俊
为解决居民寻找停车位困难的问题,居委在小区主干道设置车位引导屏,在每个机动车位上安装地磁传感器,在非机动车库内安装充电桩,在重点区域安装感知设备等,实现对社区数字化赋能,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曹杨新村街道 南梅园居委 张冬颖
依托数字化转型,居委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效能,解决辖区内的痛点、难点、堵点及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甘泉路街道 子长居委 于玮
依托“四百”常态化走访,居委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社区的积极作用,主动跨前收集数据,了解居民所需所求,提升社区工作效率,进一步激发社区共治的活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如今,民情笔记的故事还在延续,而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普陀区全体社区工作者们用心架好“连心桥”,用情铺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他们切实疏通社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为基层治理凝聚起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