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紧盯“老问题”,研判“新问题”,抓住“大问题”,聚焦“真问题”,突出“重点问题”。
近年来,来自基层的养老实践已经成为国内不同城市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重心所在,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也成为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进行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
回顾普陀区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有传承、有创新、有突破。起步时筚路蓝缕,过程中不曾懈念,未来充满挑战也更充满希望。聚焦普陀区的街镇社区在养老改革发展实践中最新涌现的多样化场景,集合养老服务一线工作者们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在十个街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各个街镇的优秀工作案例,从微观层面探求普陀养老的发展路径、应对方法和工作成效,勾勒出普陀养老服务的生动全景。
本期小编将带大家走入宜川路街道,一起来看街道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如何为老人们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服务吧!
夯实根基强服务 文化宜养促和谐
截止2022年12月,宜川路街道共有60岁以上老人37116名,老年人口比例达44.89%,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社区。宜川路街道结合社区老人实际情况,着力健全智慧化、互助化的养老服务网络,同时在文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打造有服务、有保障、有文艺气息的为老和谐社区。
优化配置 构建“靠谱”生活服务网
近年来宜川路街道不断织密养老生活服务网,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与功能,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构建一个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一体化的社区生活服务体系,让处于深度老龄化的社区具备持续照料能力,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原居安养。打造交西、香溢、中远三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强化香溢、交西片区综合为老便民服务功能,嵌入“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打造为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地。以中远“苏河驿站”建设为契机,补齐宜川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短板,让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为老服务等功能不断延伸。
邻里守望 撑起平安建设“保护
现如今家家都住单元房、户户都装防洛网,邻居家着火了,家中无人怎么办?老人“空巢”在家,,生火做饭遇危险怎么办?针对这些火灾隐患,春节前,居委会干部和邻里守望志愿者们共同开展了“敲门”行动,对辖区内2814名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对于一些去子女家过春节的老人,也会叮嘱他们关掉电器煤气。此次行动共排查出安全隐患26处,春节前已全部整改完毕,进一步提升了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坚决遏制“小火亡人”火灾事故发生。在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中,社区志愿者们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开展“每日一问”,详细询问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的身体、精神状况,平时生活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会尽力帮助,以实际行动真情温暖老人心。
代代相传 建起民间文化“艺术乡”
宜川地区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工人新村,戏曲文化在宜川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社区的18支戏剧(戏曲)文艺团队拥有成员近万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小区、公园,为居民带来演出3300余场,观众达90多万人次。为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街道邀请了戏曲名家尚长荣、马莉莉、茅善玉、钱惠丽、梁伟平等为宜川社区文化指导员,开展各类戏曲文化活动。其中品牌项目“宜川戏曲节”已经举办至第二十二届。并先后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广播、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东方宣教中心共7家单位签订了社区文化共建协议书,指导推进社区戏曲文化建设。2023年,宜川路街道还会以“周周演”的形式,通过大量文化服务配送,让戏曲文化活动走入居民区、老人家门口,让老人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演出。
每一个优秀案例,都体现了普陀区近年来在为老服务过程中的深入思考与大胆实践,也体现了普陀基层干部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智慧。希望这些案例能为普陀的养老服务工作带来一些启迪与思考,继续聚焦民生热点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登高望远,坚持精心精细精致,始终用情用力用智,推动普陀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