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汪汪队”最强后援团?来看晋元高级中学汪颖老师的奇思妙想 2024年01月15日     来源: 普陀教育

 

640.jpg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十二届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晋元高级中学汪颖老师荣获“带班育人方略”特等奖、“育人故事”“情景模拟”“主题班会”单项一等奖以及综合一等奖。消息传来,高二(10)班的“汪汪队”沸腾了。

汪老师已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是这次最年长的参赛选手,但全力以赴的她没有留下遗憾。她总是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光彩,成长就是不停地战胜自己。

 “成长就是这样,不断前行,遇到新的朋友、师长,高考不是结束,而是人生下一段灿烂的开始”“希望他能继续踏实严谨的优点,不断攀登科学高峰”“……高三毕业班最后一天,每位家长都会收到一份来自汪颖的“神秘礼物”,那是一张“优秀家长”的奖状和一封汪老师的亲笔书信,信是用秀丽笔写在传统竖版薛涛笺上的,隽美端秀的行书字体、饱含真情的嘉勉之语,让家长们感慨万千。

3年,40多人,1000多天,汪老师总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擅于用奇思妙想的班会课、充满关爱的周记评语等创新形式来有效化解。

高一开学头两个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的第一道坎。为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个难关,汪老师想出了一个绝招:她动员每位家长拍一段小视频、说一段“启迪心灵的鸡汤”,以此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当一段段小视频在班里播放时,同学们被深深地触动了。

高二时,个别同学出现了青春期爱慕的情况,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控情绪,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为此,汪老师专门组织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课。同学们自导自演沉浸式情景短剧,在情境模拟中决定事件的走向。她邀请马上要举办婚礼的学长学姐来分享着自己当年的感受。然后,汪老师还组织以“再见亦是朋友”“哇塞女孩的十大品质”“好男生的重要特点”为主题的大讨论,邀请教师、家长、嘉宾分享自己的成长体会,促进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长远的思考。

临近学期末,同学们在持续高强度的学习中深感疲惫和焦虑。汪颖别出心裁地筹备了一场新年晚会。晚饭后,当同学们回到教学楼,见到彩带飘扬、欢乐喜气的教室时,顿时两眼放光。晚会上,同学们游戏、抽奖、跳舞,在欢声笑语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一扫而空。

在获得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后,汪颖继续挑战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有人不解,她笑着说:“为了突破自己,做学生的榜样吧。”在外出培训、比赛的日子里,她每天晚上都会和班干部打电话,不断激发他们的管理内驱力。同学们也被汪老师的积极努力深深感染,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为了未来而全力拼搏。

 “团结就是力量”,在汪颖看来,学校与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主体。“以常规活动为基石,以节假日活动为纽带,以特色活动为催化剂,搭建家长参与学生成长的平台,构建和谐家班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是汪颖老师的家班共育理念。因此,她特别关注家长的力量。

高一时,汪颖就把家长都拉进了班级建设的统一战线中。开学不久,她拉起了家长群、成立了家委会,搭建起了“学校—老师—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把握到孩子刚住校后家长们的“思子心切”,她时不时拍些孩子们学习、军训的照片和视频,让家长们养成了看群的习惯。

无论是班级发展,还是学生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汪颖都会与家长商讨、谋划,共迎挑战。老师和全体家长成为学生最强大的后援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遭遇考试失利时,学生的课桌上会及时出现家长的鼓励卡片;在感恩班会上,家长会展示自己写给亲朋好友的感言,给孩子做出最好的示范;在晚自习课上,老师和家长始终陪伴……家班协同共育,不仅保障了高中三年教学计划的顺利推进,而其形成的团结、凝聚、互助、友爱的氛围也必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高考,汪颖都会和家长一起拉着横幅到考场外,为尚在拼搏的晋元学子加油打气送祝福。巧克力、助威牌、握手鼓励、温暖的拥抱……连送考的家长们都为之深深感动:班级不仅是孩子们的,也是家长们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团结快乐、相亲相爱的班集体中的一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汪老师都非常乐意交流分享自己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她多次在学校开设讲座,分享家班协同育人的经验,论文荣获上海市中小幼“家校合作”征文比赛、上海市中小幼运用调查研究成果展市二、三等奖,同时还主持了市级德育课题《寄宿制高中家班协同育人途径研究》,力求寻找寄宿制高中家班共育有效策略,促进内外循环,形成班主任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支持的有效育人格局。

 在多年担任实验班班主任的过程中,汪颖从未把“成绩”作为衡量班级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始终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班级同学践行“奉献”“使命”“担当”的平台,引导学生要有仁爱之心,不断激发他们向上、向善、向真、向美,成就最好的自己。

于是,班级的志愿者服务队被取名为“一点点”,宗旨就是“真正的善举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多做一点点”。哪怕家家有难处,只要每人奉献一点点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爱的洪流。

汪颖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踏入悦苗残疾人寄养园的情景。那是一个为脑瘫、智障者、自闭症等残疾人提供养护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同学们甚至有些畏惧。当汪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残疾人的辛酸故事后,同学们都不禁黯然神伤。尽管功课繁忙,但是此后的双休,他们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悦苗园,陪残疾人打篮球、背古诗、讲故事,其乐融融。逢年过节,汪老师也会和学生们一起带着精心准备的新年礼物看望他们,齐心协力地帮他们布置教室,热火朝天地举办活动。

2020年寒冬,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悦苗园的管理工作。园内急需200个口罩,汪老师向全班同学征集:“防疫物资紧张,大家量力而行!”没想到你一个、他两个,仅一晚,全班就筹集到了型号各异的100个口罩、20斤消毒洗手液和100块消毒肥皂。得知悦苗园的食物贮备告急,班长再次在班级微信群发动募集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给悦苗园送去了6箱新鲜水果、100斤大米和200斤蔬菜。

当看到物资传递到悦苗园的照片时,同学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充实感。一位学生在“我的抗疫心情”征文中这样写道:“逆行的一小步给了我无穷的斗志:原来我也能出一把力!”

“参加一次助残活动不难,坚持不懈地奉献很难;锦上添花不难,雪中送炭很难。”悦苗园的老师这样评价“一点点”,并多次在公众号上对晋元师生表示感谢。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一点点”的其他志愿者活动中。在服务过程中,同学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快乐。

汪颖带教的班级曾多次获上海市先进集体、普陀区先进集体、上海市“金爱心”集体,她个人也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普陀区教育教学能手、普陀区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等。

汪颖希望学生能通过各种志愿者活动,在仰望星空、逐梦世界的同时,不忘身下的土地,做到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勇担社会责任,获得向上的力量。

“我们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学校的各种办学理念、育人方针能落实到学生身上,班主任是很重要的桥梁。”据学校介绍,目前学校140位教师中有32位班主任,其中,年轻班主任占大多数,像汪老师这样40多岁的骨干班主任力量非常难得。

近年来,随着老教师的逐步退休,年轻教师未能及时补充,学校也出现了中间年龄段教师缺乏的“断层问题”。为此,学校从班主任队伍建设出发,以“培养班主任骨干”作为抓手,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学校鼓励班主任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为他们提供参加区级、市级工作室的机会,让他们更广阔的平台上与其他优秀班主任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同时,学校邀请德育正高级教师和班主任管理特级教师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指导,帮助班主任提高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为了增强班主任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学校各项绩效、福利向班主任倾斜,激励班主任更加努力地工作。

下一步,学校将建立“汪颖班主任工作室”,通过树立更多像汪颖这样的标杆和榜样,激励年轻班主任不断学习和进步,传承班主任工作的优秀传统和经验。

对此,资深科创班班主任的汪颖倍感欣慰。她表示,愿意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倾囊相授,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班级管理的窍门和方法。因为她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