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普陀青少年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 2025年02月09日     来源: 普陀教育

  这个寒假,新普陀小学四年级学生奚子钰体验了剪纸、灯谜、版画、投壶等,在好玩的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还很期待通过AI大模型生成自己的创意画作。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沪上青少年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感受由此带来的魅力。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中班幼儿蔡皓宇在家长的指导下,手握钨钢锥,有节律地敲击瓷碟,点点刻痕勾勒出一幅充满童趣的灵蛇图案,填涂墨色后,生动的瓷刻茶碟就完成了……

  学生手持画笔,蘸着鲜艳的颜料,仔细描绘每一根线条,精心搭配每一块色彩,将自己对京剧角色的理解与想象融入其中,不一会儿,一件件京剧脸谱在画笔下呈现。用彩纸、支架、流苏等材料,精心制作灵蛇灯彩的框架,再用画笔在灯面上装饰精美的图案……在孩子们的手中,一盏盏造型独特的灵蛇灯彩出炉了;将宣纸轻轻地覆盖在雕版上,用刷子均匀地涂抹颜料,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宣纸,一幅幅精美的灵蛇年画呈现在眼前。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创意版画社团老师介绍说,平时还鼓励学生借助AI创意设计版画图案。

  飞舞的蝴蝶、奔腾的骏马、活灵活现的灵蛇……“非遗奇想集市”上,糖画师傅手中的小勺在石板上快速勾勒出各种图案。“我最喜欢做糖画,看着糖液在师傅的勺子下变成各种图案,特别神奇。我自己也尝试用AI创意设计了一个,很有成就感。”一位小男生手持通过AI设计制作的“穿棉袄的小猫”糖画,特别兴奋。在“糖画机器人”体验中,只要通过扫码并输入希望呈现的图案,然后选择打印,糖画随即生成……当孩子们拿到心仪的糖画时,甜进了心里。家长们表示,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AI绘画创作区,孩子们将自己的绘画、书法和手工作品,通过拍摄照片后导入AI大模型中,再输入设计的文字指令,随后屏幕上生成了风格独特的AI画作。

  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陶艺教师高翔介绍,今年寒假通过线上线下招募,吸引了全市近500名中小学生报名参加,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常设的《天工开物》沉浸式AI数字艺术展,带着大家“科技穿越”,在互动数字画面中生动地展示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过程,孩子们在互动学习与探索的空间里,体验科技魅力,感受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激发创新性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