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关于印发《普陀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基层单位:

《普陀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已经局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

2025年3月25日

 

普陀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普陀区民政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机构改革任务,以开拓创新、奋进攀高的精气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争先创优、领跑领先。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有成效

一是“绘蓝图”,推动养老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聚焦全方位推进,联合区规资局编制完成《上海市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结合普陀实际制定《普陀区建设“普惠颐养家园”,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科学规划全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布局;聚焦全要素保障,修订《普陀区养老机构服务运营考核奖励管理办法(2024版)》,制定《关于积极推动本区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普陀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与运营补贴实施方案》,推出《普陀区老年助餐服务考核补贴与奖励管理办法(试行)》,持续赋能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提升;聚焦全周期管理,发布《2024年普陀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制定《关于普陀区规范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公建养老服务设施机制的指导意见》,制定《普陀区养老服务靠谱解纷中心设立及运行实施方案》,有力促进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

二是“优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从有到优。结合普陀养老实际,打造“23510”普惠颐养家园建设体系。夯实指标性建设任务,全速推动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提前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新增养老床位250张(指标数100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81张(指标数140张),完成5家“养老院+互联网医院”、3家智慧养老院建设(指标数2家),提前完成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1家社区长者食堂建设,完成835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指标数450户)、97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智能水表安全监测服务(指标数800户)、1.1万户为老服务“一键通”安装服务(指标数1万户),新增中高级护理员639人(指标数226人)。举办2024年上海市“政府开放月”“养老为老专场”开放活动,全方位展示普陀建设成果,并荣获“2024年上海市优秀政府开放月活动”。巩固兜底性养老服务,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发放工作,推进老年综合津贴“免申即享”新政策,老年综合津贴累计发放4.94亿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累计发放663.16万元。完善普惠性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机构质量,全区共有20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获评“优秀”,公办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星级已实现100%全覆盖;开展存量保基本养老机构升级改造三年(2024-2026)行动,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编写《存量保基本养老机构升级改造政策解读》,目前已有5家完成改造。进一步丰富社区、居家服务,认知症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已建成11个“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老伙伴计划”服务项目为12500名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沪助养老时光汇”服务项目有1431名“时光伙伴”与1973名老年人结对,“一键通”应急呼叫服务24小时不间断为17420名老年人提供服务。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机制更健全,目前全区共有14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累计签约1009户家庭。

三是“重创新”,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坚持以“养老有需求,服务有对接”为目标,积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融合。资源联动焕发新活力,依托“普陀区养老服务行业惠敬老·党建共同体”,在全市首发“六福”惠老服务项目,其中养老机构“短托养老”服务已在全市推广,提供服务的机构增至29家,目前已有830余位长者办理了短期入住;成立“普惠颐养家园科技金融养老产业联盟”,开展科技养老创意市集和康养用品社区体验会,推出“五福临门,关爱到家”家庭照护床位服务、适老化改造以旧换新和“焕新”服务,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科技赋能增添新动力,建设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助餐系统——普陀区智慧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平台,“一卡通吃,优惠通享”为老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开发长者助餐小程序,试点开展数字化线上送餐服务,首创“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公益加成”的全新运作模式。助老服务建立新阵地,成立全市首个线下实体运作的养老行业解纷中心——“普陀区养老服务行业靠谱解纷中心”,组建起一支专业化靠谱解纷人才队伍,常态化推进养老服务矛盾纠纷及时高效解决,自年中正式运营以来,共接待区域内外老年人、养老机构法律咨询、心理疏导400余人次。

四是“强服务”,推动养老服务队伍提质增效。分层分类推进养老工作队伍培育,建立“护理员-机构院长-管理人才”三位一体的养老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护理技能提升“启航班”,联合上海国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市首批建立养老护理员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全覆盖护理员技能培训班;举办第二届普陀区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切实加强养老机构护理员理论和实操水平,目前全区护理员持证率已超过90%。建立管理人才培养“领航班”,打造“肖玉荣工作室”普陀区党员创新工作室,设立普陀区区级专家人才库,开展普陀区养老机构区级专家推优项目;举办普陀区2024年养老机构管理骨干团队专业能力建设提升班,依托区开放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专班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养老人才保障“护航班”,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机制,落实养老机构护理员稳岗措施、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政策,持续做好持证人员“以奖代补”政策等,增强养老服务岗位吸引力和职业认同;全市首推护航护理员成长的“五送”项目(“送”一次晋升机会、一次培训、一次健康体检、一次文化之旅、一个建设者之家),进一步建设一支稳定、有专业素质的护理员队伍。

五是“聚合力”,切实发挥老龄办统筹协调作用。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优化老龄工作力量,联动27家成员单位建立区级层面老龄委,推动组建各街镇老龄工作干部队伍。持续扩大敬老月社会影响,创新设计并发布普陀AI养老代言人和体验官——“陈年老普”。敬老月期间,全区十个街镇启动敬老月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关爱帮扶、科技助老等各类活动,服务87000余人次。有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推进2024年“银龄法宝”老年普法进社区活动,举办法律咨询128场,受益1.12万人次,实现老年法治宣传全覆盖。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联合区教育局共同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上海市老年友好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联动各街镇开展2024年“上海市第十八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六是“严监管”,多措并举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日常监测和监管,发布并签订《2024年普陀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压实安全管理责任;成立养老机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养老机构“四不两直”安全巡查和安全标准化管理考核,并强化结果运用,对养老机构实行奖惩制管理。持续开展养老机构安全专项提升行动,联合各委办局、街镇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消防安全大宣传大演练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攻坚行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工作、2024年消防安全督导项目、养老机构防台防汛等,开展各类检查2700余次,出动7000余人次。

二、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更有力度

一是社会救助机制建设更加完善。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制定《普陀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实施细则》《普陀区社会救助资金审核工作流程汇编》《社会救助政策汇编》等,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流程。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对标市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制定绩效评价台账目录和资料标准,严格落实问题整改,组织专业力量对街镇低保档案和特困人员档案开展全面检查,开展“百户调查”及区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及时排查整改救助工作风险隐患。强化救助工作队伍建设,完成全区10个街镇救助顾问服务站、287个居村服务点全覆盖建设工作,打造以“汪永兴”救助顾问工作室为样板的特色站点,开展社区救助顾问年度轮训,为提升救助顾问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提供保障。救助领域优秀工作者不断涌现,汪永兴同志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共3名同志被授予“上海市金牌社区救助顾问”。在“2024年上海市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员)”中,普陀区代表队荣获个人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和团体三等奖的佳绩。

二是社会救助工作覆盖更加全面。兜牢基本社会救助底线,全区共开展各类帮困救助49.16万人次,支出资金4.86亿元。2024年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覆盖对象11.87万人次(户次),帮困资金6612.91万元。扩大粮油帮困卡使用范围,联动区商务委、清美公司、捷惠达公司推进粮油帮困电子化信息平台进驻10家清美超市;加强急难社会救助,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站外延伸专项救助行动,做好医疗救助对象护送返乡工作,共救助各类对象437人次。着力提升专项救助水平,加快从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持续开展市重点项目“桥计划”,持续为青少年困境家庭提供学业就业服务;发挥帮扶网络作用,开展“温暖助梯”困难群众加装电梯帮扶工作,做好2024年度医疗帮困卡申办工作,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地开展个性化综合帮扶,为困难家庭和对象提供多样性的帮扶资源。

三是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更有温度。落实儿童福利基本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1022人次,金额218.7万元;健全基本生活保障“预警跟踪+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在册儿童保障对象教育资助,确保应纳尽纳,保障好孤儿权益。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夯实儿童保护平台建设,发挥未保站前沿阵地作用,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合、普法宣传等服务;持续优化社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推动专业服务嵌入“未爱小屋——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空间”;强化项目支撑精准帮扶,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新”儿童成长关爱计划项目、“普陀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困境青少年儿童心理建设项目”、定向捐赠“特殊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等,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服务。

四是公益慈善力量作用更加彰显。营造人人慈善良好氛围,开展第三十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吸引近千名市民参与,同时各街镇依托片区中心持续开展“邻聚里”慈善活动,“随手公益”“随处公益”理念得到彰显。本届活动共募集善款1055.04万元。开展“上海慈善周”普陀区专场活动,发布“半马苏河”慈善公益集市项目。推动慈善救助多元融合,举办普陀区社会慈善救助项目创投大赛,优选优质社会救助项目,形成一批有需求、有温度的特色项目。试点困难家庭学生“一米阳光”项目,创新开展“爱星融合计划”自闭症儿童康复项目,继续推进“种子科教援藏”等一批创新项目。推进老年基金会公益助老服务项目,开展社区困难老年人“温馨八送”系列活动、“爱心点亮视界”定向资助项目、老年肌少症科普及干预项目、“为老公益社区行”老年人护理培训、“申城老人浦江游”活动等助老服务,老年人助浴服务项目累计服务1235人次,“夕阳出行无忧”公益助老项目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爬楼机服务431人次。

三、社会组织助力高质量发展更有作为

一是有序推进社会组织登记服务。落实社会组织登记“一网通办”改革工作,强化部门协同,严格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活动的管理;高质量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推进社会组织协商试点,作为首批市级社会组织协商联系点,依托区社联会搭建区级社会组织协商平台,发布《普陀区推动社会组织协商工作“十五条”》,并建立社会组织协商委员会,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主协商,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为社会组织协商助力社会发展贡献普陀经验。

二是有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强化党建引领,落实新兴领域“360全覆盖”集中攻坚行动要求,深化“零距离·益加盟”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开展专项行动,召开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依法依规开展非营利校外培训机构登记审批、慈善组织认定和监督管理、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存量社会组织的名称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加强日常监督,开展2023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和年报工作,本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合格率88.7%。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级评估工作,不断提升我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率,全区共有5A等级社会组织9家,4A等级13家,3A等级88家。

三是有效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区社会组织孵化园作为上海市示范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组织开展普陀区2024年“上海慈善周”主题活动暨靠谱慈善公益巡回展启动仪式,宣传表彰2024年十佳靠谱公益项目。强化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对10个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进行终期绩效评估;举办2024年普陀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班,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运作;支持社会组织参加上海社会组织交流对接服务项目申报,4个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获得2024年上海市社会组织品牌项目,2名社会组织优秀从业人员获得2024年普陀区首届靠“普”人才计划“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称号。

四、基层社会事务服务管理更有力有序

一是婚姻登记服务展现新风新貌。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126对,其中跨省登记1940对;离婚申请3862对,其中跨省申请1250对;离婚登记3007对,其中跨区、跨省登记947对。推进婚姻登记及收养档案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推广网上预约预审、电子“亮证”“补证一件事”“公民婚育一件事”等便民举措,提升婚姻登记档案的利用率和便捷度。持续擦亮婚姻品牌,举办第二届“苏河婚典”,并拓展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上海造币博物馆、武宁路消防救援站、半马苏河公园等4家合作单位作为普陀区的户外颁证点。丰富婚姻服务场景,结合元旦、劳动节、“520”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颁证活动;开展线下进社区、线上每月课堂和“为你倾听”线上法律公益咨询等“婚姻学堂”活动;依托驻点式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公益窗口,创新开展“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法律咨询+婚姻家庭”等服务。

二是基层政务事务更加规范高效。持续推进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普陀区“一网通办”专项立功竞赛活动(社区事务受理赛区),指导各街镇新增远程虚拟延伸点位,进一步推动为民服务“零距离”。推动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完成石泉路街道洵阳新村第一、洵阳新村第二居委会管辖区域调整及桃浦镇真建花苑居委会新建事项;开展国家地名信息库行政区域类数据质量专项复核工作。推进遗产管理人工作规范化,明确遗产管理人工作流程和各方责任,做好遗产管理人应诉工作以及案件诉前调查取证和诉后案件追踪等;常态化做好区婚介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召开区婚介机构规范经营培训会,促进婚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完成2024年行政执法培训,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要求,开展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专项社会事务更加便民惠民。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管理工作,完成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保补贴审核。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积极协调区卫健委、区残联等部门组建区级专家组,对试点街镇加强规范引导、宣传倡导,共服务患者等共计1219人次。开展好殡葬服务工作,切实做好本区民政系统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工作,成立工作专班,组建联合检查和执法队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全领域、全覆盖、无死角;落实基本殡葬服务补贴发放,推进2024年度殡葬服务进社区项目。开展好福利彩票管理工作,积极拓展网点建设,组织站点安全专项检查,设立了本区第一家“福彩公益爱心驿站”。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